張藝謀的偽娘美學:評《影》

迷走
251 人閱讀

中國「第五代導演」張藝謀的早期作品,如成名作《紅高粱》以及《大紅燈籠高高掛》、《菊豆》、《秋菊打官司》等,往往以底層百姓為主角,描寫傳統家父長制下男性的扭曲宰制與女性的善良堅毅,並獲得國際影展與評論界的肯定讚賞。但他近年某些大卡司商業片,如《英雄》與《十面埋伏》等武俠片,則是毀譽參半。找來好萊塢巨星麥特戴蒙主演的歷史奇幻片《長城》,更遭不少譏評。

他的新作《影》在金馬獎拿下了最佳導演、美術設計、視覺效果和造型設計等四個獎項,然而整體成績卻令人十分失望。《影》不只有著張藝謀近年玩弄形式而缺乏內涵的明顯缺點,甚至變本加厲。原著劇本《三國,荊州》改寫大意失荊州的著名故事,張藝謀則又加入黑澤明《影武者》的替身概念,且增添武俠與情慾的重口味油醋,結果是彷若昆丁.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的中國徒孫拍的B級片。

張藝謀《影》海報。圖片來源:IMDb

劇中充滿不合常理的設定,尤其是使用的武器和科技。例如,奇襲部隊竟背上木製氧氣筒潛水到敵人後方,然後從城市下水道爬出;手臂骨折則用現代急救用的三角巾包紮吊起。看了此片方知,中國歷史的三大發明不見得是火藥、指南車與造紙術,而是古已有之的潛水設備、下水道與戰傷急救術。奇襲部隊蜷伏在圓形的傘刃盾牌中,像蚌殼般高速高速滾動前進,還可從中以手弩射殺守衛,構成了本片令人瞠目結舌的古代高科技戰爭奇觀。

多拉A夢般的科技物,搭配的是主角的不死身。砍傷割傷已經不算一回事,被殺手一劍後背透前胸,不只不會血胸氣胸,還可聲若洪鐘地向群臣喊話。這種角色塑造似乎是向霹靂布袋戲偷招。電視布袋戲常見匕首刀劍沒入身體,結果拔出還可再戰;可以射出刀刃的雨傘,則像是「龍圖霸業」系列中紙傘掩薄命與鋼翼飛猿這兩個角色的融合。雖然《影》的情節比霹靂布袋戲還霹靂火,武打動作和特效卻沒有比較高明。

砍傷割傷已經不算一回事,被殺手一劍後背透前胸,不只不會血胸氣胸,還可聲若洪鐘地向群臣喊話。這種角色塑造似乎是向霹靂布袋戲偷招。圖片來源:IMDb

將《影》形容為「偽娘美學」,是有兩層的意義。首先,本片賣弄太極陰陽意象,武打重點是要以「女人身形」的傘舞身段,克制對手「至剛至陽」的刀法;為此,甚至連死囚組成的突擊部隊都上了女性化的妝。然而,重頭戲的傘舞招式不只不優雅,甚至怪誕可笑,而且打到激烈時,動作又突然回到傳統搏擊。演員表演方式也走浮誇風,表情與念白都用力過甚。演奏古琴的全身大動作,則比搖滾表演更為猛烈張揚。全片對白在裝模作樣的文言文中,不時夾雜著直白的現代用語和口氣,時空錯亂感令人難以入耳。

《影》片演員表演方式也走浮誇風,表情與念白都用力過甚。演奏古琴的全身大動作,則比搖滾表演更為猛烈張揚。圖片來源:IMDb

最後決戰,影使用快速旋轉的傘刃,絞住對手楊蒼手中的關刀,使之脫手飛出。楊蒼眼看就要落敗,卻勇猛向前將影擊飛至擂台邊。令人詫異的是,接著這位刀法高手居然沒有拿起插在眼前的佩刀殺敵,而是赤手跨出好幾大步,連續出拳擊打全副武奘的對方,結果自然是被影拿刀刺死。如此荒謬的戰鬥情節,令人不禁噗哧笑出。

偽娘的另一層意義是,《影》就像是拙劣模仿版的《聶隱娘》。《聶隱娘》雖然造作,但至少美術、攝影與意象都很到位。《影》假借中國古典意象故弄玄虛,粗糙破綻卻處處可見;過度煽情的情節除了在水墨背景潑濺人血,還大灑狗血。

如此看來,《影》張藝謀的商業片而非藝術片?其實即便是張藝謀早期的「藝術片」也有通俗劇的煽情元素和西方刻板印象中的中國色彩。這包括刻板印象式的中國建築與擺飾、淫虐控制狂的家父長、女性情慾的壓抑與失控,以及權勢男性的偷窺癖。這些迎合西方異國風情想像的東方元素,《影》幾乎全部都有,只是用水墨黑白取代了歐美唐人街餐廳的大紅色調。

《影》基本上就是部以好萊塢動漫武打場面配上東方主義元素,卻又故作藝術姿態的失敗之作。在台灣看這部電影,最大的疑問是:為何這樣的電影能拿走金馬獎最佳導演大獎,甚至成為本屆最大贏家?

作者為學術思想雜工。學生時代就熱愛看電影,如今仍保持每週進電影院的好習慣。業餘興趣雜亂無章,偶爾從事電影與文化評論。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