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韶/關鍵字夢想家:大話之後,韓國瑜能否跳脫自己設下的市政陷阱?

【鳴人堂】
109 人閱讀

平心而論,在選戰模式中,韓國瑜的確透過最大的「簡單化」,將民粹政治的精髓發揮到淋漓盡致。他深知藍營支持者在民進黨高舉轉型正義與改革大旗下,需要某種反民進黨的情緒投射,這就是高唱《夜襲》背後的群眾心理。

再者,韓國瑜也清楚國民黨欠缺與台灣社會與時俱進的價值論述,標榜「人進貨出發大財」的物質主義,反而符合傳統藍營經濟選民的口味;他更掌握自媒體時代許多虛無主義者迫切需要網紅偶像情節,特別是青年世代普遍厭倦藍綠菁英那套難以咀嚼的學院式政策論述。在這樣的選戰策略下,不僅造就了韓國瑜的勝利,推倒了民進黨在高雄的長期執政,也讓其他國民黨縣市候選人嚐到了「韓總紅利」。

然而,打江山易治國難總是不變的千古名諺,韓國瑜雖然憑藉前述策略入主高雄市府,然欠缺政策規劃的窘境,早在兩場辯論會中一覽無遺,只是彼時的選戰氛圍,以及特定媒體刻意洗腦造神下,此一重大缺陷始終被刻意忽略。然而,直到就任慶祝行情逐漸退去後,這樣的困窘就開始浮現、甚至被放大檢視。

由關鍵字撐起的夢想家

一個先前全然訴求「愛情摩天輪」、「太平島挖石油」或「人進貨出」選舉語言的候選人,在沒有市政白皮書的藍圖下,既要滿足選民的想像與期待,又要維繫一定的支持度,大概只有持續操作議題與打兩岸牌等選擇。就前者而言,本質仍是選戰模式的升級或是翻版,配合特定媒體的誇大與擴散,藉由議題的不斷輸出,營造出市政運轉的假象,如此方能維持其政治能量與網路聲量立於高峰,也讓「韓粉」得以處在亢奮狀態。

韓國瑜入主高雄市府,然欠缺政策規劃的窘境,早在兩場辯論會中一覽無遺,在選戰過後,面臨考驗。圖片來源:華視新聞Youtube頻道

這樣的操作可從韓國瑜就任以來,所有市政議題的娛樂化得到解釋。只見市長與觀光局長不斷搶占媒體版面,不怕政見跳票或議題夭折。他們深信,即便是負面新聞只要有討論度,就有效果;反正只要生產出關鍵字,就足以支撐住「夢想家」這塊活招牌。

民粹政治人物相信,在後真實時期,主觀與客觀經常被混為一談,只要民眾選擇相信,即便是執政空洞的事實,依然可以被各類新聞議題抽離、化解。作為相似政治型態與風格的先行者,柯文哲便以網紅特質徹底消費公民社會達4年以上,直到最近才因兩岸議題被多數輿論看破手腳;而韓國瑜則自認其擁有不短的保鮮期。

藉由議題操作維繫政治動能的最大風險,說到底還是來自產品本質的重大瑕疵,其概念與產業經濟學如出一轍。試想,如果實體經濟的基本面不佳,欠缺實質創新或製成技術,光靠行銷術炒作虛擬經濟,短時間內固然可以拉抬股價,但也無可避免地面臨劇烈泡沫化的風險。

市政將成「結」或「解」?

柯文哲的經驗之所以難以複製,關鍵仍在於台北市畢竟是台灣首善之地,基礎建設已有一定程度的完成度,市民對於精神價值的追求可能勝過物質需要,這也是柯文哲始終標榜公民社會的主因。

同為仰賴媒體炒作的政治人物,柯文哲經驗之難以複製,在於臺北仍是首善之都,基礎建設相對完備。圖片來源:總統府flickr(CC BY 2.0)

對高雄市來說,市民期待的是解決低薪、就業環境或基本食衣住行的問題,由於經濟社會初始條件相較台北或台中較差,只要投入市政規劃,或注入絕對資源,就會出現增長利多。

但問題在於韓國瑜沒有整體市政計畫,欠缺宏觀擘劃的條件,只好透過夜宿、溫泉變冷泉、觀光短片、跳愛河等議題維持政治動能,捨本逐末的後果,就是將慶祝行情揮霍殆盡,令執政團隊陷入不知所云、不知所為的困境中。除了造神新聞台與鐵粉不離不棄外、無計可施,而選民也多看破其手腳。

或許「兩岸牌」算是韓國瑜口袋中的鐵支大物,但在習近平對台講話後,過去北京對台大舉讓利的作法或許也已去不復返,高雄固然可以多收些陸客,或多賣點水果到對岸,但在中共單邊主義的作為下,韓國瑜總不可能把整個高雄產業與就業人口都遷到中國內部。畢竟,生產要素能夠在兩岸間自由移動,不受政治限制的始終是大資本家;所謂「人進貨出」成就的多是買辦利益,這注定將使韓市長高舉的南南經貿合作成為自我無謂囈語。

更關鍵的是,韓國瑜本盤算在民進黨政治行情低迷下,透過地方包圍中央,創造自己在兩岸中的議價籌碼,未料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南下晤談,展現了民進黨政府在兩岸關係中宏觀調控的立場,在宣示「發大財不能出賣神主牌」的立場下,韓國瑜的兩岸牌基本上已經被掛上緊箍咒。

韓國瑜或許很會選舉,也很會創造議題,但是城市治理與選戰模式完全是兩回事。市政將成「結」,或是「解」,端看韓市長未來如何作為。

本文原題〈關鍵字夢想家:韓國瑜能否跳脫自己設下的市政陷阱?〉,經鳴人堂授權轉載。

作者為政大東亞所碩博士。現任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致理科大及東吳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媒體專欄作家,復興電台兩岸櫥窗節目主持人。


推薦閱讀:

留言評論
【鳴人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