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八運動五周年

嚴婉玲
244 人閱讀

318學運,抗議者佔領立法院議場。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

兩個月前才剛寫完一篇野草莓十周年,沒想到又要寫一篇三一八運動五周年。五、十、十五、二十,邊打著這些文字,腦中浮現的是數字拳的手勢,我們正面臨一個任意喊價,看看喊到哪個數字剛好可以擊敗對手的年代。

不如就從數字談起吧。佔領立法院期間,324行政院事件之後運動團體內部陷入低潮,面對傷者、社會反應、國家追訴、內部爭執,每一件都重到亟需一個大活動來重新凝聚共識及力量,於是大約327前後確定要在330舉辦一場大型的凱道集會,藉以重整腳步並再次施壓當局。330凱道集會從決定到舉行不到四天,不論是節目流程、現場軟硬體到宣傳全都得上緊發條處理,到了當天,人潮湧入凱道的情況比我們估計的更踴躍,於是一場參與人數估計之爭便開始了。各方估算人數的依據及口水戰,可以參考維基百科頁面,蠻精彩的,我只寫我自己遇到的經驗。

那陣子我負責媒體聯絡,330結束後隔一兩天,《國語日報》記者打電話問我遊行人數到底多少,我先是說了當時總指揮宣布的五十萬的數字,記者接著問我,這是怎麼算出來的?我有點傻住,突然想起來那一兩天好像有人用區域面積裡可以容納多少人的計算方法算出接近五十萬的數字,趕快跟記者說是這樣算出來的,但心裡其實覺得心虛,因為做社運這麼多年,參與人數這種東西永遠都是主辦單位喊出超過的數字、警方喊出不足的數字,媒體就看立場或者加起來除以二的方式報導。一下子被問到底多少人而且還要計算方式,在那個時刻,如果不慎說錯話引起的效應恐怕不是我一人可以承擔。幸好,這件事後來沒有引發任何爭論的過去了,但從此之後,我對於報人數這件事一直隱隱有種恐懼。

屏東燈會。圖片來源:潘孟安Facebook。

最近,又有兩件跟數字相關的事引起我的興趣,一是剛落幕的屏東燈會實際參觀人次有多少,一是國民黨最近在南部宣傳農漁產品行銷成績時喊出來的各種數字。屏東燈會創造的人潮與口碑被媒體大幅報導,成功的行銷了屏東縣(及縣長本人),而參觀人次則是媒體在意的重點,每天我都盯著這些數字看,心裡也在問一個問題,這是如何計算出來的。結果縣長給了媒體一個相對「科學」的計算方式:從電信業者的用戶使用紀錄來推估。這個算法提出後,我似乎未看到其他反駁的聲浪,可見即使是具有政治敏感性的數字仍有機會透過相對合理的計算方式來取得人民的信任。

另一方面,國民黨從去年選戰開始發現在中南部選舉有一招很好用:宣稱農漁產品的出口量,更化約的就是這句口號「貨出去、錢進來、高雄發大財」。韓國瑜成功之後,現在正在進行的立委補選,台南選區的謝龍介便如法炮製這個策略,唯一的競選口號就是他有能力把農漁產品銷出去。於是在幾個造勢場合謝龍介喊出可以賣出的虱目魚丸數字幾天內從20萬到40萬到50萬,也未說明賣到那裡,買家是誰。政治人物在造勢場合信口開河一些數字願景當然常見,但如果我們也就習慣了這種漫天喊價,落地卻毫無實據的宣傳式語言,那麼政治的可信任度就會稀薄到當人民厭惡政治只求娛樂時,政治工作者也無可辯駁甚至必須跟從。

偏偏農產品運銷統計中,以縣市別根本無法確認詳細的訂單數量,因為台灣是小農經濟,農漁產品出口多需透過貿易商至各地集貨,國家所能取得的數字只有產品出海關時的報關數字,而難以回溯追查具體的各縣市產品銷售額,因此造就了各縣市的農漁產品銷售數字可以亂喊而難以查證的空間。

三一八運動五周年的回顧文章,我卻談起了數字,畢竟數字的真實與否關係到人民對政治的信任感如何被摧毀或重建的可能。在這個我們五年前不曾想到的,台灣民主防衛情勢江河日下的時刻,如何從數字開始重建政治的可信任度,是我的五周年感觸。

作者為台灣史學徒,認為取徑歷史以叩問並尋思當下現實才能產生力道,目前的研究興趣是政治運動史及地方政治史。也親身投入各種社會運動、實踐及實驗,與台南一群年輕人共同創立台南新芽,試圖用各種方式,想像並打造台南及台灣的未來。

留言評論
嚴婉玲
Latest posts by 嚴婉玲 (see all)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