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狂言者:江湖說書人吳樂天

李志銘
737 人閱讀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早自遠古時代,人類一有了語言就開始聚在篝火邊說故事。所謂的歷史,往往即以口述自己的故事為發軔。

提及(說故事)「講古」,在台灣何時成為一門謀生的行業已不可考,遍尋文獻資料,最早的相關記載為明治三十六年(1903)日人佐倉孫三於《台風雜記》記載當年在台灣之見聞,其中有講古一條:「占坐於街頭一方,高聲談古事,聽者如堵,是為講古師。所講三國誌、水滸傳類,辯舌誇張,抑揚波瀾,使人起情」。

回溯戰後初期,過去「老三台」獨佔電視頻道、空中廣播劇蔚為主流的年代,廣播界名人吳非宋(1918~1975)率先於民本電台主持第一個講古節目「故事漫談」(1956年),其影響所及,引致日後全台各地廣播講古風氣大盛。

據聞在放送期間,恁你走在街上毋需攜帶收音機也都可以聽見,因為滿街的商家幾乎都在收聽廣播。當時便有財力雄厚的廣告主買下十幾個電台的固定時段,將製作好的節目帶送到全省北中南各電台輪流播放,稱為「跑帶」。

江湖一支嘴,講話胡纍纍。

彼時透過電台強力放送的結果,不僅讓播音員靠著舌粲蓮花在電台賣藥而名利雙收,更捧紅了主講的「講古仙」。後來有些人甚至還投資製藥廠,從編製節目、主持講古到行銷賣藥一手包辦。話說當年最負盛名的「北有吳樂天,南有俊鳴」,乃包括擅長以《三國演義》、《隋唐演義》、《楚漢相爭》為其拿手好戲,並在節目裡「工商服務」時段穿插叫賣「鳥頭牌愛福好」、「十八銅人行氣散」的俊鳴,以及講古話題葷素不拘百無禁忌,臭彈擱吹雞歸(台語「歕雞胿」,吹牛之意)之外還會笑虧古人嗆聲一句「關公三不五時開查某」(三國演義「關公護嫂」橋段講述劇中主角因此才對嫂子沒有色心),神拼仙拼死猴齊天兼賣「茄苳苦茶糖」、「百仙健步丸」的吳樂天。

細數昔日島內講古流風之盛、人才濟濟,另外還有主持電視講古節目「龍山古譚」的許影人,和透過野台布袋戲的套路腔調來講述《少林演義》、《鐵漢南俠》的沈明正,以及主講江南八大俠與雍正乾隆、上海皇帝杜月笙故事的林進德,除此亦不乏有出身廣播劇團─尤以講歷史大書著稱的說書人王明山、王子龍等,皆一度極受歡迎。

吳樂天《台灣大學演講-關公開查某橋段》

嚮往壯烈的精神殉道:從廖添丁到三島由紀夫

大抵自60年代末至90年代、約莫橫跨近三十年的時間,在台灣只要一提起人稱「鑽石嘴」的廣播名人吳樂天,幾乎就和「廖添丁」三個字劃上了等號。

在吳樂天滔滔不絕的口說技巧下,無論是人稱「冥府道上咧行,活秒無活分」,隨身帶著兩把尺二短刀和一條腳巾,可縱身一躍七丈二、來無影去無蹤的廖添丁,抑或外表「猴頭老鼠耳,鼻仔翹上天」,卻能夠開槍打子彈來點菸、槍法奇準的拜把兄弟紅龜仔,從與對手決鬥時的場景、天候、人物神情與廝殺動作,乃至於他們屢屢在千鈞一髮之際如何脫離險境、如何將身後追捕的日警與惡棍玩弄於股掌間,諸如此類的驚險橋段最是教人聽得如癡如醉,更讓聽者身歷其境,彷彿也加入戰局一般。

當時除了在電台講古之外,吳樂天後來也在台北市華西街開設了「台灣民俗館」每週定期說書開講,熟悉的聽眾皆知他講古不帶劇本,一個簡單的本事大綱到了嘴裡,立即變成曲折離奇的傳奇故事,細膩講述各個人物性情彷彿呼之欲出,充分顯示他驚人的組織思維能力和口語技巧。

此處約略歸結吳樂天講古之所以能夠迷倒眾生的原因,一部分固然來自他早年際遇坎坷而豐富的生命閱歷,另一部分則毋寧得受益於他平日酷愛讀書的習慣,特別是他比較喜愛的翻譯小說如《基督山恩仇記》、《雙城記》、《塊肉餘生錄》往往一讀再讀,以及其他一些中國傳統章回小說《水滸傳》、《紅樓夢》、《三國演義》、《西游記》等,據說他每隔一段時間幾乎都要回頭重讀。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1989年,為因應市場潮流所趨,吳樂天把他曾經講過的廖添丁故事內容轉化為文字、彙整輯成《台灣英雄廖添丁》一書交由時報文化出版,還找來了當年甫獲日本講談社頒發「最優秀漫畫大賞」的台灣漫畫家鄭問繪製書籍封面。

但觀其書中所錄,吳樂天早已完全脫離了前人的傳說架構,並且極盡想像之能,將廖添丁故事發展得令人瞠目結舌。而最令人拍案叫絕的是,在他持續二三十年來透過電台媒體不斷「講添丁、說添丁」的過程中,吳樂天顯然也彷彿「英靈附體般」將自己幻想成了廖添丁的人間化身,接連在《台灣英雄》、《台灣鏢局》等一系列廖添丁主題電影裡親自擔綱演出荒誕的悲劇英雄角色。

其中,由吳樂天自導自演、1987年上映的電影《台灣英雄─廖添丁》,吳樂天一開場於額頭上綁著白巾、手持武士刀砍劈的片頭畫面,其造形扮相幾乎就是完全模仿當年(1970)以自殺殉國事件造成國際轟動的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

而在該部片中首幕場景引用的背景旋律,恰恰正是1984年菲利普.格拉斯(Philip Glass)譜寫的著名配樂《Mishima》(三島由紀夫傳)。

電影《台灣英雄廖添丁》

吳樂天廣播講古《傳奇人物廖添丁》

人間冷暖情為貴,世事滄桑愈堅強

從年少時代即已混跡江湖,十二歲離家出走,自謀生活,替人趕過鴨子,也當過米行的小弟;之後又跟著布袋戲班子演出(早期許多說書名家,包括吳樂天、林進德、林峰和孫正明,都和布袋戲班有所淵源)。這段期間他苦學漢文的台語發音,奠下日後講古的基礎。後來他又拜師賣蛔蟲藥的江湖郎中,學習推銷賣藥的說話技巧,學會觀察各式人的心理。幾年下來,他練就了一身「嘴上功夫」,還藉著賣藥的機會踏遍了全台灣各角落,接觸到各地的民情風俗,這些種種傳奇經歷絲毫不遜於他口中講古的廖添丁。

今天的我們,或許可以試著去想像:當年廣播節目始終堅持使用全台語說書的吳樂天,在過去接受國民黨語言歧視政策洗腦最徹底、講台語被嫌低俗的那個最黑暗而壓抑的年代,竟能貫徹秉持一己之力對抗全世界的某種精神信念,藉由幽默的俚語談笑、典雅的詩詞對句、滔滔的雄辯文詞,舉凡神話志怪、奇人異事、飛賊走盜、民情采風,從「三國演義」到「武松打虎」,從「江湖好漢賣鹽順仔」到「傳奇英雄廖添丁」,噴風成颱、呼水結凍!而掩藏在這些故事的背後,到頭來其實都是為了強調並實踐他對台灣母語的身分認同,乃至促進本土文化的提升。

為此,他講古時每每刻意借古諷今,即便是大家都已經熟悉的故事,吳樂天也都會自創一些橋段或對話摻入原作當中,神龍活現地耍弄著,令聽書之人不自覺地陷進故事裡。與此同時,吳樂天更以故事人物作為精神理念的象徵力量參與政治,積極投入推動改革的現實行動當中。

在其內心深處,他想像著自己就如廖添丁那般行俠仗義、亦是替社會大眾代行「打抱不平」之事。在某種程度上,他甚至不惜自我犧牲,一如他所崇拜的另一個文學偶像三島由紀夫,同樣也督促少年時孱弱多病的自己鍛練劍道功夫至五段,更仿效三島精神組織的「楯之會」而自行創立了「連合會」(擔任台灣連合通訊社社長),聲稱他將透過地下電台(「民主之聲」)發射電波干擾電視台新聞節目的動作,藉此達成突破電子媒體壟斷之目的。

在他身上,我看到一個說書人的狂妄與迷惘,天真與剛強,他有著比一般知識份子更激烈的理想,不僅能夠將自身的狂想付諸實行,且長年吸引了大量的聽眾。現在看來,那種透過廣播口語的聲音媒介、建構在「說故事」與「聽故事」之間的共鳴感動,迄今仍是不可思議的。

類似這樣的說書技藝,在日本又稱作「講談」,乃是代表日本古老語言藝術的一門傳統文化,足以和能劇中的「狂言」、「落語」並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人間國寶」。謹此蓋棺論定,我以為吳樂天在台語講古(說書)藝術方面的影響力與終生成就,該也當之無愧稱得上是台灣的「人間國寶」了!

作者為作家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