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四六事件」七十週年,台大、台師大共同舉辦了「微光漸顯」紀念特展,兩校學生自治團體、社團也舉辦一系列轉型正義講座,讓更多人認識1949年「四六事件」對台灣的大學影響,這不只是國民黨政府對台灣大學、省立師範學院(台灣師範大學改制前身)學生的大規模逮捕行動,更是對大學自由學風的整肅,一個月後的5月20日台灣開始進入長達38年的戒嚴,國民黨在國共內戰節節失利,同年底敗退到台灣,「四六事件」被視為國民黨在台灣進行白色恐怖的濫觴。
「四六事件」不僅是對台灣大學、省立師範學院(台灣師範大學改制前身)學生的大規模逮捕行動,更是對大學自由學風的整肅,因為一個月後的5月20日台灣開始進入長達38年的戒嚴。圖片來源:蔡其達/攝影
「四六事件」表面的導火線是1949年3月20日「單車雙載事件」──台大、師院學生單車雙載遭警察取締毆打拘押、學生包圍警局抗議,實際上則與國共內戰下台灣學潮的背景相關。國民黨政府在二二八事件後的血腥鎮壓、清鄉,以及實施統制經濟導致台灣通膨嚴重、經濟蕭條,讓不少懷抱祖國的台灣青年轉而崇尚「紅色中國」,中國大陸青年、共產黨成員來台,社會主義思潮在校園盛行,台灣的大學生關注國共內戰時局,聲援中國大陸的學生運動,大學自治會團體或社團宣傳「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如台大學生為主的「麥浪歌詠隊」,巡迴中南部傳唱中國學運流行的「秧歌舞」,台大話劇社演出數齣戲劇諷刺時局。台灣學生運動與中國學潮聯結,大學校園被國民黨政府視為「共產勢力」。
因此,3月20日台大、師院學生「單車雙載事件」後,兩校學生代表及數百位聲援民眾到台北市警察局請願、要求立即釋放學生的行動,受到國民黨政府關注。之後,3月29日台北市的大學生、中學生在台大法學院召開青年晚會,宣布以各校學生自治會為基礎,成立「台灣學生聯盟」和「台北市大中學校學生聯合會」,由台大法學院學生葉成松為會長,以中國各大都市學生運動的訴求「結束內戰、和平救國」、「反飢餓、反迫害」,號召各校學生團結,學生運動擴大組織化,讓台灣省主席兼警備總司令陳誠決定對學生運動進行鎮壓。
4月5日晚間,師院學生自治會會長周慎源遭特務誘捕,經過台大宿舍時周慎源逃脫,在台大學生護衛下回到師大,學生們召開會議決定隔天遊行示威。警備司令部為緊急因應,4月6日凌晨,以「學生張貼標語,散發傳單,煽惑人心,擾亂秩序,妨害治安,甚至搗毀公署、私擅拘禁執行公務人員」為由,由副司令彭孟緝帶領大批軍警包圍台大與師院學生宿舍,搜捕兩校學生,過程中兩校學生利用桌椅擋住抵抗,最後軍警強行逮捕三百多名師院學生、二十多名台大學生,是為「四六事件」。
「四六事件」發生後,遭逮捕的大部分學生被分批釋放、由家長帶回管教,十幾位遭羈押判刑或槍決,追捕行動一直持續到1950年代,不少學生聞訊逃亡到中國。「四六事件」造成台大、師院的自由校風轉為保守,思想言論控制深入校園,兩校在事件後停課到四月底才恢復上課,校內社團遭到清算,台大麥浪歌詠隊、話劇社、耕耘社、方向社等被強制解散,師院台語戲劇社、銀鈴會等社團趨於沉寂或解散,重要幹部遭逮捕、槍決。
「四六事件」後的師院,劉真接任謝東閔擔任校長,在四六事件後「整頓校風」,學生都必須重新登記,當時營救學生的師院教授謝似顏、林本、王德昭、黃肅秋,遭校方解聘,校內異議學生與教授遭到清除,實行軍事化管理,壓制自由學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尤其師院方面,劉真接任謝東閔擔任校長,在四六事件後「整頓校風」,學生都必須重新登記,當時營救學生的師院教授謝似顏、林本、王德昭、黃肅秋,遭校方解聘,校內異議學生與教授遭到清除,實行軍事化管理,壓制自由學風。1950年代開始國民黨在台灣全面實施黨國教育,透過成立校園黨部、黨社深入監控大學,台大有覺民學會、文風社(文學院)、思漪社(理學院)、炯炯社(法學院)、德杏社(醫學院)、長青社(工學院)、藍星社(夜間部)、僑光社(僑生),甚至動員學生競選學生代表。部分黨社幹部或成員,至今仍在大學教育、校園行政組織中扮演要角,影響大學自由學風。
「四六事件」是戰後台灣學生運動的指標,國民黨政府挫傷大學自由學風,歷經民間努力才獲得台大、師大校方重視。1980年代「四六事件」受難學生嘗試發起找尋「四六事件」真相的活動。1995年台大建國俱樂部邀集師大人文學社、台大台謠社……共八個改革性社團,共同發起「四六事件平反運動」,分別在校務會議提案、發起校內連署、前往監察院陳情,台大校方回應,組成資料蒐集小組與研究小組進行調查。1997年對四六事件提出總結報告《台大「四六」事件考察:四六事件資料蒐集小組總結報告》,提出事件梗概,肯定當時學生參與民間社會、縱論國事的熱情與視野。2016年師大創校七十週年,將「四六事件」記載進校史,還原真相。
傅斯年的言論:「我有一個請求,你今天晚上驅離學生時,不能流血,若有學生流血,我要跟你拚命!」,在三一八運動期間廣為流傳。圖片來源:網路臉書
而在平反「四六事件」過程中,對於事件時台大、師院校方的態度,一般較為稱許台大傅斯年校長保護學生、堅守大學自由學風,這樣的形象也被挪用在近年的社會運動中。2014年反服貿佔領立法院的太陽花運動時,網路傳揚著,傅斯年校長曾對陳誠和彭孟緝說道:「我有一個請求,你今天晚上驅離學生時,不能流血,若有學生流血,我要跟你拚命!」。「阻擋軍警驅離學生」的「傅斯年形象」也在後來警察驅離青年行動的事件中不斷被流傳,而這兩年台大校長遴選爭議中,「傅斯年校長」更不斷被提起、象徵「台大自由學風」。
實際上,隨著2000年後檔案公開、四六事件更多相關史料出爐,有更多研究已修正「傅斯年阻擋軍警驅離學生」形象,其實自由主義者傅斯年是支持以反共為名的軍警逮捕學生行動。2011年歐素瑛教授以〈四六事件對台灣大學之衝擊〉,分析檔案與判讀《陳誠回憶錄》,傅斯年校長為求安定提出「肅清匪諜」,陳誠在發動逮捕學生行動前,徵詢台大校長傅斯年安定台灣的策略,傅斯年校長回答:「安定為先。欲求安定,先要肅清匪諜」。陳誠回說,匪諜的大本營就在台大和師院,是不是先從這兩處清除起?傅斯年校長表示贊同且提出三個條件:「(一)要快做、(二)要澈底做、(三)不能流血」,陳誠同意這些條件,傅斯年校長所言切合陳誠欲整肅校園的心意。去年陳翠蓮教授與李鎧揚完成的《四六事件與台灣大學》,是台大校方針對1997年四六事件總結報告重新校訂,《四六事件與台灣大學》透過梳理檔案、當事人口訪,勾勒出台大校方是事先知情,警總人員在學校職員協助下到宿舍指認逮捕名單上的學生,也提供我們新的視角認識「四六事件」中台大校長傅斯年的態度,四六事件發生前,在反共前提下,台大校長傅斯年同意警備總部進入校園逮捕學生,四六事件發生後,台大校長傅斯年對四六事件救援會保持距離、處分主要幹部。
傅斯年校長被高舉為台灣大學自由主義的精神象徵,台大校史館內展示稱揚傅斯年校長以自由主義治校,然而,面對更多檔案公開與「四六事件」研究出爐,台大校方要如何面對「同意警備總部進入校園逮捕學生」的傅斯年校長?面對校長遴選爭議不斷高舉「學術自由」的管中閔校長與台大校方,要如何面對「四六事件」中的傅斯年校長?
作者出生於台中清水,常被認為是彰化人。受勞動階層的父母親啟發,關心台灣文化深耕、社會民主深化,從台大政治系曲折走向成大台灣文學所,以戒嚴時期台灣民營廣播史研究取得台大歷史所博士。高中求學至今,跟隨面向社會的台灣文學前輩,成為文化行動者。
- 要選誰代表台中第二選區在國會問政? - 2022 年 1 月 4 日
- 文協100年在中台灣遇見刪Q案 - 2021 年 10 月 27 日
- 台灣校園失聲記:四六事件70週年與你不知道的傅斯年 - 2019 年 4 月 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