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韶/共機穿透的不只台海中線,而是台灣政黨的病態人格

82 人閱讀

圖片來源:總統府flickr(CC BY 2.0).jpg

中國兩架殲-11近日穿越台灣海峽中線,隨即引發國內輿論的熱烈撻伐與討論。許多人反諷北京是否忘記1996年第三次台海危機的歷史教訓,又成了民進黨的最佳助選員?理性分析,北京的政治作為其實仍有跡可尋。 從習近平十九大以來對台政策的路線來看,中共顯然已經放棄「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政治選項,如果中國綜合國力大幅躍進、兩岸政經實力已經逆轉,加上過去國民黨作為「買辦代理人」太不爭氣,放權讓利的作為不受台灣民眾青睞而引來太陽花學運,那麼,不如徹底改變傳統的統戰方針,將兩岸關係的基本結構進行本質性的翻轉。 在此背景下,習五點講話就是最佳詮釋,「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為其新選項,北京已將兩岸互動置於政治協商議程中,挾去年「人進貨出發大財」的套路,趁著韓國瑜訪中享有政治訂單的勝選紅利,一舉跨越明年總統大選,期待在2021的「第一個一百」(中共建黨一百年)交出成績單。 共機穿越台海中線的政治測試

直白說,中共軍機穿越台海中線實在擁有多重政治意義。就戰略而言,習五點講話出台後,蔡英文隨即重申元旦講話「四個必須」與「三道防護網」的講話,直接將一國兩制與九二共識劃上等號的反應獲得多數輿論肯定,北京在這場輿論戰中顯然頓失高度。

此外,加上中美貿易戰目前正值戰場清理的關鍵時刻,為了反制民進黨贏回話語權,同時對於台美關係進行紅線測試,逐步提高軍事衝突的強度是中共的政治慣性;這可從1954年台美簽署《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後,北京升高台海情勢得到解釋,其目的就是要瞭解美國防衛台灣的決心,同時掌握雙邊軍事同盟的底線。時空背景雖有其相似性,差異在於中國實力已不可同日而語,更何況台灣內部還有不少側翼與風向者。 就戰術來看,對台三戰(心理戰、輿論戰、法律戰)本來就是對台銳實力攻勢的一環,在韓國瑜返台之後,更容易對藍營群眾製造「軟硬兼施」或「敬酒不吃,吃罰酒」的心理操作,時機上讓中共充分享有另類的「全主場」優勢。

北京看穿國民黨目前正值總統競爭熱季,在期待奪權的慾望下,黨內瀰漫濃厚的綏靖與投降主義,國民黨傳統「中華民國正統」兩岸論述,正被「簽署和平協議」或「發大財」所稀釋與取代。

在沈默螺旋與政治投機的詭異氛圍下,國民黨大小政客對於共軍侵門踏戶的行徑,不是視若無睹、麻木不仁,要不然就是火中取栗進行個人政治增資。理性者不願在節骨眼上開罪陷入集體狂熱的韓國瑜支持者,或是成為特定媒體圍剿撻伐的對象,最後淪為被集體洩恨霸凌的下場。

寧贈外邦,不予家奴?

同時,有意爭取立委初選的政客們,競相連署徵召韓國瑜出征以圖個人政治資本的最大化,對於北京對台的文攻武嚇,只能創造出一些導果為因的荒謬邏輯,透過這套話術將自己的行為合理化,並為加害者卸除責任。直白說,國民黨不僅缺乏批判反省能力,也將自己於兩岸關係的主體性與政治高度全盤繳械。 深入觀察,這些話術的內容大抵就是「堅持九二共識就不會如此」與「民進黨搞台獨自食後果」,這種類似南越淪亡前的「阮文紹下台,共產黨不來」,轉換為「民進黨下台,兩岸和平發大財」的在地版本,成為攻擊「非我者」或進行心理補償的遁詞。

直言之,國民黨高層豈不知習五點定義下的九二共識只剩下「兩岸共議統一」,所謂「一中各表」意涵早被抽離?藍營的中國專家怎可能不清楚除,在北京眼中除了「一國兩制」外,所有異己的主張——包含主張中華民國——都一律掃入台獨的陣營? 昔日威權時期,國民黨為了反共的政治需要就把反對者都冠上「三合一敵人」的大帽,今天為了現實權力的考量選擇親共,再把其他人的主張以「梅毒」比喻其危險性。

在這種「寧贈外邦,不與家奴」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下,難怪國民黨敵視社會的多元價值,對於中國目前所進行的言論審查或實行的社會信用評比制度如此無感,更何況軍機飛越台海中線,威脅台灣主權的事實。

本文原題〈共機穿透的不只台海中線,而是台灣政黨的病態人格〉,圖文經鳴人堂授權轉載。

作者為政大東亞所碩博士。現任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致理科大及東吳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媒體專欄作家,復興電台兩岸櫥窗節目主持人。


推薦閱讀: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