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xabay
最近新聞報導,國內多間大型醫院施行「達文西」機器人手臂婦產科手術時,疑似違反全自費的規定,向健保以「腹腔鏡手術」的名義進行申報,目前該案正待醫院就實情說明。
一次手術當中,所耗費的費用包含術前術後住院照護費用、手術耗材、儀器使用費以及手術技術費等,本次爭議在於,部分手術執行當下,除了向病人收取「技術費」以外,同時也向健保申報「近似術式」的給付,根據健保署的說法,多年前便曾發函公告,除部分適應症以外,達文西手術需以全自費方式向病人索價。
這些執行手術的醫師,是否真的醫德淪喪、明知故犯?平心而論,對於醫師來說,申報手續複雜、相關規定難懂且多變,工作忙碌之餘何嘗有時間弄懂,只能有樣學樣,未必有意中飽私囊。相較於國外對相關手術收取的費用,健保對腹腔鏡手術的給付亦相當低廉,逕行將上述行為冠上健保虧空的惡名,對醫療人員來說不盡然公平。
再者,總額制度之下,無論給付與否,健保並不會因此省錢或賠錢,每年支出的金額是固定的數字,重點應該在於,醫院為達文西手術進行的額外申報量,是否會擠壓到其他醫療服務的給付金額,進而影響到其他醫療人員的權益。
事情發生以後,除了醫院與醫師自清不懂規定、指責健保署一再更動規則以外,更有一派理論指出,健保應「差額給付」達文西手術,而非僅容許全自費。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的聲明指出,對於高價自費手術,健保署應該考慮比照自費醫材,以「差額自費」的方式,部分補貼民眾在就醫上的負擔。醫界名人王明鉅更以「健保署沒那麼理直氣壯」為標題,直指相關規定有修正的必要。
時間拉回到數個月前,一名美國人在台大醫院就醫,低廉的醫療費用令許多人驚嘆台灣「健保奇蹟」,更有許多醫師指出低價醫療政策讓民眾不知珍惜醫療資源、傷害醫療品質。近期更傳出許多「原廠藥」因健保給付過低的因素,退出台灣市場,引起一陣熱議。歸根究柢,無論在任何國家,近幾年醫療支出的控制都是不得不面對的挑戰,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應該如何擺放手中的彈藥、如何正確評估一項術式、藥物的成本效益,變成最核心卻也最困難的課題。
我們知道醫療專業的價值需要被肯定,國內上下也洋溢著「使用者付費」的氛圍,既然如此,讓享用高價術式的民眾為了自己的選擇付出相應的費用,這不僅是對醫療專業的尊重,也顧及一般繳保費民眾的權益。除非能夠證明某個術式有一樣的安全性、更高的成本效益,否則要讓全民為此買單,卻又在價格上有極高的篩選性,實不合理。
可以想見,在新技術(例如達文西手術、微創技術)的發展上,因為學習曲線較長、養成熟練技術耗費時間較久,部分醫療人員或許比民眾更加希望施行,但高價格嚇跑了民眾該怎麼辦呢?把健保拉進來、差額負擔好像變成一個解方,藉由低價策略提高民眾選擇的意願,對醫院營收而言,總歸還是有正向提升。
可以想見,或許醫師公會全聯會與部份醫界人士發言之目的,在於提醒民眾,台灣人民付出的醫療費用已經相當低廉,要嘛政府應該支出更多以擴大健保總額,要嘛民眾所付出的保費應隨醫療技術的發展有相應提升,這其實無可厚非。但倘若收了更多健保費、擴大健保費基以後,多出來的資源究竟應該放在診療費用、人力的增補,藉以改善醫護人員的勞動情形?還是用在鼓勵更多高價術式的使用?存乎政策制定者一念之間。一般民眾或許不知道,達文西手術雖然看起來更加新穎、先進,實際上耗費的時間與醫師、護理師人力都超過腹腔鏡手術一倍以上。
過去討論部分負擔、急診壅塞、分級醫療做不好等議題時,醫界上下無不瀰漫著「以價制量」的氛圍,似乎「使用者付費」天經地義。如果秉持同樣的原則,在達文西手術是否應該由健保部分支付的議題上,讓民眾為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未償不合理;若希望給予辛苦的醫療人員合理的回饋,調高售價不失為一個選擇,畢竟如果連醫療端都削價求售,怎麼能夠教育民眾珍惜醫療資源的可貴?
作者現職醫學中心醫師,興趣是研究國家醫療與健康保險政策。
- 禁止醫護出國,挑動了什麼神經? - 2020 年 2 月 24 日
- 健保需要給付達文西手術嗎? - 2019 年 4 月 2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