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韶/爭取青年認同?國民黨「上對下」思維不變,只是新瓶裝舊酒

142 人閱讀

國民黨黨主席江啟臣。圖片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為了表示改革的決心以及爭取青年世代的認同,國民黨在青年節這個具有主場優勢的日子中,拋出下修公民參政權年齡的議題,同時在緬懷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精神的訴求下,希望連結歷史正當性並重塑政黨的政治性格。

不過,其實同盟會發動的「廣州之役」,實為國曆4月27日(329還是清朝農曆時分),國民黨張冠李戴多年,索性也就將這個政治圖騰將錯就錯下去。

姑且不論日期的誤植,國民黨高層顯然並未明白當下年輕人的想法,真以為透過青年團與青年部進行政治動員,提出「時代考驗青年,青年創造時代」的八股論述,或是應景式的丟出討好年輕人的議題,並宣稱海選媒創幹部,如此就能爭取青年選票嗎?這種想法恐怕離青年世代還有段距離。

爭取青年認同?新瓶裝舊酒

直白說,這只是種換了包裝的「上對下」的威權思維,其本質仍為國民黨「家長扈從制」的傳統;言下之意,年輕人只是國民黨的擺設花瓶,用以襯托老人政治革新的樣版或新氣象,差別只在於布置的空間高低或出台頻率的多寡。

而既然是道具,有聽過客體取代主角的道理嗎?「呼來喚去,用後即丟」即是國民黨青年軍的宿命與悲哀;用的不是家臣奴才就是平凡庸才,否則馬英九時期培養的「青年才俊」,何以如此不堪一用或坐享其成呢?

產品業績不好,若不是公司體質有問題,就是產品的品質太差,若以為換換行銷手法或封面設計就能讓消費者買單,這僅是一種自我催眠與一廂情願的想法。

若從青年世代的角度來看,國民黨這個百年品牌已然與保守劃上等號,更尤甚者,蒙上「買辦」的陰影。對這群藍營眼中的「天然獨」來說,太陽花學運是自己政治啟蒙的重要過程,國民黨的政經運作模式與政黨文化,恰是這場社會運動批判的對象。從此刻起,國民黨的政治品牌早已樓歪塌陷,只是高層不自知,黨內青年軍也難以吐實。

棄守青年票,國民黨大選挫敗

隨著公民社會意識的抬頭,國民黨又與社會輿論關注的非核家園、婚姻平權、分配正義等進步價值站在絕對對立面,其後在兩岸政治的變局與香港反送中情勢中,再度以保守的姿態現身;而2020總統大選之役,更便宜行事地推出韓國瑜試圖奪回執政大權,顯然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國民黨的大敗與棄守青年選票不無關連。

然而,江啟臣當選黨主席後,卻以「保韓」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不分區的形象牌立委還以黃花崗之役解釋年初選舉大敗之因果,儼然這是推翻民進黨政府暴政之前的黑暗與黎明關係。這種倒果為因的類比——將林覺民對比韓國瑜,將韓流看作是同盟會當年欣然就義的青年——除了是對歷史的無知,更玷污了烈士愛國情操。

小結

平心而論,這種同溫層式的政治召喚,由於欠缺歷史記憶與想像共同體的連結,自然難以引發圈外人的認同。國民黨若想要改革,江啟臣想成為中興共主,用幾位年紀若仿的中生代徒具形式意義,因為讓羅智強這種新黨深藍路線的人出任革實院,要讓輿論解讀此人將會培養出具備什麼時代意義的領導幹部?

持平而言,新媒體的設計與海選數位科技長的點子雖具創意,但關鍵問題仍是國民黨的核心價值與政治路線與社會主流民意過於遙遠,若連韓國瑜的問題都無法直球對決,未來如何避免再度造成國民黨的二次傷害?

國民黨喜歡高舉孫文的三民主義作為政治圖騰,自己卻拿中國民族主義打壓台灣主體性,一心只想回到威權時期政經秩序,同時推崇扈從買辦文化,本質上早已與民族、民權與民生主義背道而馳,甚為諷刺。

政大東亞所碩博士。現任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兼副秘書長,媒體專欄作家,復興電台兩岸櫥窗節目主持人與政治評論員


推薦閱讀:​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