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數萬人集結立法院外的青鳥行動後隔天,曾經帶起「萬人凱道送仲丘」、「太陽花運動」的批踢踢實業坊出現了一篇「逆風」爆文,標題是:「阿北的35萬粉絲被脆吃掉了」。
這篇文章描述作者個人使用新興社群軟體Threads的經驗,當他按照網路上使用者的教學,封鎖了某兩個帳號之後,柯文哲的35萬粉絲就再也看不到了。而他不乏挑釁意味的說:「阿北的粉絲怎麼消失了?脆的程式也寫得太爛了吧,是bug嗎?」
先講結論,「封兩人35萬大軍歸零」的現象確實有可能是bug。但青鳥行動引發的「超前部署」、「預先封鎖」民眾黨小草的「除草行動」,卻並不是如同現在心急如焚的楊寶禎說的那樣在「製造一言堂」,而是本土陣營網友有意識的避免批踢踢、Dcard、臉書相繼發生的「飽和攻擊」發生在Threads上,讓Threads也成為討論失靈的蠻荒之地。
我們怎麼弄丟了批踢踢
根據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生李俊穎、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生張仁瑋、中山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陳家平在「巷仔口社會學」的研究,他們透過街頭抽樣調查青鳥行動5月21日與5月24日的參與者,初步確認了幾項事實。
首先,批踢踢實業坊(即下列表格中的PTT)在十年前曾經是動員、串連公民不服從的關鍵社群網站,但十年後卻敬陪末座,無法產生任何號召力。
圖:參與者接收關於本場活動之資訊來源(出自李俊穎等人)
批踢踢與噗浪、巴哈姆特、Dcard一樣,是台灣人自行開發的「本土社群」,而在這十年間,批踢踢生態變異極大。儘管BBS系統可能是一種十分「上世紀」的過時產物,但曾參與過太陽花運動的青年使用者,應該都還記得批踢踢曾經是可以集結台派的地方,而不像現在這樣,除了少數看板外,已成為討論失靈而且不歡迎台派的數位墳場。
批踢踢1995年由台大資工系學生創立,至今仍隸屬於台灣學術網路,因此理論上有政治中立的義務。其生態崩潰的原因不只一端,無法單純歸咎於公關公司操作、或者站務板務管理失靈,但批踢踢的轉向很明顯與柯文哲崛起有時序上的相關。
前批踢踢站長群之一陳奐宇在民眾黨新竹市長高虹安的貪瀆案件中已認罪不諱,而批踢踢名人「神龍Z9」吳達偉與其網路行銷公司也涉入其中。批踢踢現在的樣子,反映的其實是哪些使用者留下,哪些使用者離開。十年前,批踢踢某些熱門看板就已經是十分對女性不友善的環境,而十年後他們更是把歧視推到方方面面,當一個平台中充滿了「嘲笑台灣價值」、「文組沒競爭力」、「學運妹好上」的推文時,公眾討論其實是不可能的。
如果比對716凱道遊行、519芭樂行動,可以發現,近年批踢踢八卦板「輿論」支持的活動,共通的特色都是「幾乎沒有女性參與」。而參與青鳥行動的民眾有超過五成是女性,除了青年女性對台灣困境的意識感可能確實比較高之外,也可以想成是「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多年來排除女性參與的人與事,關鍵時刻當然召喚不出她們。
青鳥與翠(Threads)
青鳥行動研究另一個讓人驚訝的點,是參與青鳥行動的受訪民眾有高達55%表示自己是在新興不到一年的社群網站Threads上看見相關訊息而來。
第二主要得知消息的來源是Facebook,佔50%。(本題為複選)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Threads或Facebook都隸屬於總部在美國加州的跨國網路科技集團Meta。
自2023年七月上線,至2024年二月為止,Threads全球有1.3億用戶,而台灣是其中最熱切使用的國家,應該說,除了台灣之外,世界其他國家網路用戶對這個平台相對沒有興趣。Threads換算成人類只有十個月大,目前尚未有廣告投放機制,因此曝光方式遠比其他相類似的社群網站更加均勻。
Threads目前使用的演算法,顯然與綁定帳號才能使用的IG、或者母公司的最大產品FB都不同。如果說臉書是「熟人網路」,鼓勵認識的人彼此相連,Threads則是徹底的「生人網路」,不僅迄今都未推出「私訊服務」,首頁預設顯示的是「推薦內容」,而不是「你選擇追蹤的內容」。
X(原推特)理論上也是生人網路,但貼文字數限制過於嚴格,且在臉書與IG市佔率掛帥的台灣,沒有IG綁定使用者帳號造就的連動優勢,而僅限於少部分外語能力較好、傾向吸收第一手外語資訊的使用者使用,因此未能在青鳥行動中扮演關鍵作用。
Threads的首頁具有一種吸引人一直往下瀏覽的魅力,它就像是文字版的TikTok,不停餵食你有趣、引發情緒的陌生人貼文。而經歷2024大選之後,Threads對台派選民的政治集結功能更上一層樓。
這造成了一種奇怪的悖反:許多人認為「年輕人都支持柯文哲」,在2024大選之前,如果看的是諸如Dcard之類的其他舊社群網站,會以為柯文哲將當選總統。然而,從Threads上看起來並不是如此。甚至,有許多高中生、大學生在Threads上表態:「我是年輕人,我不是小草。」
這有兩種可能解釋,一是主流媒體過於強調年輕人支持柯文哲、民眾黨,進而鼓勵真的支持柯文哲的年輕人發聲,同時抑制了不支持柯文哲的年輕人,並且誘導沒有太多想法的年輕人「西瓜偎大邊」,這是教科書等級的政治從眾與沉默螺旋效應,固不用多談。
其次,則是舊社群媒體如臉書、Dcard、批踢踢都已經有十分成熟的政治公關操作方法,關鍵字一出來,根本不是你朋友、不是你粉專受眾的帳號就成群入侵,以污言穢語乃至濫用檢舉機制來讓台派立場消音。
有人用「飽和攻擊」來稱呼這種藍白洗留言的行為,這是種很有趣的講法。藍白帳號未必是真人,卻能把一般正常台派使用者弄得很累或者很沮喪,更能用彼此幫襯按讚的方式誤導其他使用者,讓大眾以為這是真實世界輿論所向。更重要的是,人的注意力總量守恆,如果被垃圾塞滿視線就看不見其他東西,此謂飽和。
而上述的成熟運作SOP,在一個全然新興且尚未有廣告營利的平台上,完全起不了作用。
青鳥文藝復興、大家來除草
2024年二月,一位Threads使用者寫道:「為什麼小草打不進這裡?因為在一個以文字論述為主的平台上,他們沒有優勢。」
當然,從五月青鳥行動近乎爆炸式的音樂、藝術創作,各種版本《蔥師表》歌曲、各式圖像標語、各種手燈和道具設計,構成近乎整個藝術節或者「青鳥文藝復興」的規模,我們可以知道,小草無法壟斷Threads市場,不只是因為他們在論述上沒有優勢,他們在活著的美感上也沒有優勢。
而現在青鳥行動者由於擔心Threads終將被公關公司摸透破解,連最後集結同溫層的淨土都不剩下,他們更進一步推出了「除草行動」:一開始,他們個別辨識封鎖支持民眾黨或國民黨的「三無」帳號,不跟他們對話、不跟他們討論、不讓他們侵入生活。再來,他們發現更快的「批次除草」方式──直接去卡提諾狂新聞、民眾黨政治人物帳號頁面,預先封鎖按讚的人。
除草其實頗為耗時,因此有人錄影片教導ios系統用戶如何更快的整群封鎖。最新進度是有工程師寫了自動封鎖程式,提供給大家使用。
上面提到楊寶禎發現自己被當成封鎖對象之後,發文請大家不要這樣做。但難得低姿態換來的只是大家截圖嘲諷一番之後再把按讚楊寶禎的名單加進封鎖裡。事實上,小草似乎對於被封鎖感到很氣憤。
民眾黨支持者在青鳥行動開始後,先是用極度侮辱的字眼攻擊拿著「兩兆可以買下南韓四大娛樂經濟公司」亮晶晶標語安靜示威的追星女孩,他們翻回她的IG,私訊「臭╳,沒人要╳你」、「象腿女」等等人神共憤的骯髒句子:接著,他們又去攻擊供應青鳥活動便當的店家,把年長老闆娘抓出來公審,洗店家的google評價;然後,他們傳送攻擊私訊給5月24日和28日抱黃國昌遺照打傘的男孩子,說他是「肥宅」不要出來丟人,反被大器回應:「我是肥宅啊,但你們選出來的人亂搞到我一個肥宅都要上街,不覺得慚愧嗎?」
他們做盡這些爛事之後,卻只因為自己可能被封鎖,就大哭大鬧人間崩潰認為「言論自由」被侵害了,甚至類比為文革。
無論是2014年,或者是2024年的現在,當然都有博愛的人主張應該繼續對話。問題是,除草行動並沒有主張拒絕「現實中認識的草」,而僅是封鎖「網路上不請自來的草」。當社群網路環境已經導致對話成效極低、心理成本極高的時候,與不知真假的對象「持續對話」的好處在哪裡,我實在看不出來。
此外,有鑑於黃國昌最近已經墮落到叫大家去看卡提諾學法律,在此不得不重新教育一次:只有「公權力」可以侵害言論自由,「個人」無法侵害另一個「個人」的言論自由,若你被其他人封鎖,那叫做「被討厭」、那叫做「被保持距離」,而不是言論自由被侵害,不然每個限友的臉書動態不就全都侵害除了作者朋友以外剩下約莫兩千多萬台灣人乃至十四億地球人的言論自由?「想看就看得到別人的貼文」從來都不是你的憲法權利。
最後,附上一張截圖作為結論。「我話就說到這裡,不想說太重,嘿」。
對法蘭克福學派而言,大眾社會是一個負面的概念。他們相信,大眾(masse)如同字面所述,是無知、龐雜、聽不懂人話又好操控的集合體,稱不上有精神生活,就算有也是被事先決定的。大眾社會帶來了流行文化,大眾媒體如果顯得低俗又墮落,是基於服務大眾社會的目的,或者他們本身也就只是「烏合之眾」,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專業人士。然而,在這些不登大雅之堂的流行樂、體育狂熱、偶像崇拜、實況主、網路迷因之中,我們卻還是能找到世界運轉的規則,並洞見人性企求超越的微弱燭火──為了這個原因,我研究大眾文化,我寫作。
- 我們必須談談《馴鹿寶貝》中顯而易見的問題 - 2024 年 9 月 23 日
- 「素人政治」的終結 - 2024 年 9 月 9 日
- 政治解讀泰勒絲 - 2024 年 8 月 2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