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沒有搶走美國的晶片?從晶片的定義談起

林子堯
651 人閱讀

日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受訪時表示,「台灣,我非常了解那裡的人,非常尊重他們,他們的確拿走了我們大約100%的晶片生意。我認為,台灣應該為我們的防衛付費」。此話一出,從美國科技股到台灣股市均引發劇烈震盪,但台灣真的搶走了100%的晶片生意嗎?台灣又是否有不願意負擔防衛費用?事實上,從全球半導體產值來說,台灣佔比不到一半,若說晶圓製造,台灣也未到百分之一百。不過,若讓台灣願意支付更多軍費,可購買更多先進國防武器,對台灣國防發展是值得期待的契機。

台積電是晶圓代工為主,但半導體產值仍是美國大宗

首先,必須將晶片的定義說明清楚。半導體產業最早是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也就是垂直整合製造,要從最上游的設計,一路到生產、封測、銷售都要一手包辦。世界大型半導體公司,如英特爾(INTEL)、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都曾是其中的翹楚。但如前述所言,川普口中所說的晶片生意,其實還有很多層面,台積電不接單設計,因此就不會搶走100%的晶片生意。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美聯社

若從數據上來看,根據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SIA)公布的半導體產值數據顯示,2023年FACTBOOK統計指出,美國的半導體2022年的產值佔世界總產值48%,台灣僅佔8%。換言之,半導體的大餅仍是美國掌握,這個領導地位僅在1980年代末期到1990年初曾被日本取代,但1997年後美國就重回領導地位至今。

但僅談製造,根據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調查顯示,台積電確實在全球晶圓代工產業是霸主地位,2024年第一季約佔61%,但也絕不是100%。世界上主要的無廠半導體公司,輝達、高通、博通、超微(AMD)等公司全部都在美國,因此絕非台灣搶走世界主要的晶片生意。

當然,我們仍能理解川普的情緒是認為,1970年代以前,世界主要的半導體製造公司都在美國,為何先後轉移至日本再到台灣,讓美國失去一個重要製造來源,這也和川普長年對全球化質疑、呼籲美國製造有所牴觸。因此,台積電也確實在2020年5月正式宣布將有意至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而當時的總統就是川普,且在更早之前,1996年台積電就曾赴華盛頓州設立今日的TSMC Washington公司,但生產效能不佳,讓台積電足足等了近25年才又重返美國。

不過,可以想像若未來川普擔任總統,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附近擴廠是大有可能。但千萬不能忘記的是,半導體產值主要來源是美國,台積電重要客戶也都在美國,因此尊重客戶需求赴美設廠也是生意上必然的趨勢,且三星也同樣赴美,此例並非只有台灣。

川普未來加大力道制裁中國,仍會對台灣有利

自2018年美中貿易戰以來,美國制裁中國的科技業,更嚴格禁止世界各國出貨高階半導體設備給中國,當然台積電也不能為中國製造高階晶片。這背後關鍵除了美國擔心中國科技崛起外,更擔憂許多涉及國防高階晶片若委由台積製造,是否對美有安全上疑慮。因此台積電也只能選邊站,接受最大客戶的指示。

不過,2022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趨緩時,許多特定人士開始放話台灣將要被去台化,甚至要脅台積電股價絕無可能至4位數,如今類似的言論再起,又緊抓川普所言開始唱衰台積電。事實上,台積電不是單獨一家公司,還伴隨眾多相關公司,從蓋廠房到設備……如張忠謀所說有400多家公司與台積合作,這才是台灣半導體發展的實力。因此,若美中貿易戰愈趨激烈之下,美國眾多晶片設計公司或是國防工業所設計出的高階晶片,仍須仰賴台積電及台灣眾多公司的協助,不論在美國或是台灣生產,都不是去台或是懲罰台灣,毋庸扭曲解讀。

至於台灣的晶片是否能和國防安全掛鉤,過去前所未聞但仍值得觀察。或許台積電可能因此要多繳稅給美國,但也可能是要求台灣購買更多軍售,前者政府可以用更多晶片法案給予其他優惠補貼協助,後者若能夠因此購買更多先進武器,增加台灣防禦底氣又何樂而不為?這幾日的股市震盪,或許和川普有關,但台積電乃至於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是否因此受害,長期關鍵仍在台積電的先進製程技術是否領先。

未來若台積電走向頂尖後,由於沒有對手很可能錯判產業趨勢,若作錯誤決策邁入日本半導體1990年代的陷阱,才會是真正的危機,絕非川普當選或美國設廠來的嚴峻。而台積電的發展前景,不只牽動台灣產業與股市的走向,甚至可能攸關美中貿易戰的勝敗,對全球民主陣營而言都至關重要。

作者為台大國發所兩岸組碩士,即將就讀台大政治所博士班。研究興趣是台灣憲政體制、台灣政治史、兩岸關係,未來也將研究台灣政治經濟發展,盼能讓政治學與產業需求創造雙贏。

留言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