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台灣職棒明星賽已成標竿
日前甫落幕的台灣職棒明星賽,被譽為台灣職棒史上最成功的明星賽,為期2天的賽程,逾6萬2千名球迷湧入台北大巨蛋,創下明星賽觀賽人數紀錄,並獲WBSC(World Baseball Softball Confederation,國際棒壘總會)官網報導。
人氣即商機,職棒明星賽人氣沸騰,網路聲量壓過其他新聞,足證台灣棒球已重回榮景。不僅台灣職棒明星賽備受關注,韓國職棒明星賽收視率亦暴增39%,兩國職棒明星賽皆歡樂無比,成功遏止職棒球迷數下滑的頹勢;反觀美國職棒聯盟MLB,2024年明星賽收視率雖較2023年成長約6%,卻仍是史上第二低。
又稱為「球宴」的日本職棒明星賽,本屆最引人注目的,當是北海道日本火腿鬥士隊有高達9名選手,入選太平洋聯盟明星隊;雖有第一場明星賽主場優勢之利,但火腿隊如此盛況,仍令人驚嘆。眾人皆知,火腿隊頭號明星並非選手,而是花招百出、「不按日本職棒牌理出牌」的監督新庄剛志。
職業運動聯盟明星賽維持人氣不易,美國職籃2024年明星賽負評如潮,甚至被譏為一場災難,球員不再視參加明星賽為榮,入選者相繼以各種理由棄賽。未來如何振衰起敝、重獲球迷掌聲,已讓NBA官方傷透腦筋!
有人譏評台灣職棒脫離正軌
當然,並非所有人都完全認同此次台灣職棒明星賽。例如,樂天桃猿總教練古久保健二認為,明星賽設有獎金,理應打完整場比賽,讓對戰兩隊分出勝負,在明星賽登板的統一7-ELEVEn獅總教練林岳平也建議,明年可另行安排OB賽;也不乏球迷批評,台灣職棒現已脫離棒球正軌,花裡胡哨的周邊活動,反倒成了主角。
美國大聯盟是全球棒球產業的領頭羊,卻非模板;台灣職棒經營模式若完全仿效MLB,必定畫虎不成反類犬,特色、定位必定日漸模糊,球迷必定快速流失。但在事事以MLB為標竿的球迷眼中,台灣職棒與「歡樂聯盟」無異,不思增進棒球實力,一味譁眾取寵,本屆明星賽更集媚俗伎倆於一身。
其實,美國職棒產業不僅MLB的30支球隊,還有小聯盟、獨立聯盟數百支球隊;若干小聯盟球隊與MLB「母隊」,僅是結盟關係,並非MLB球隊的直屬下級單位,必須自負盈虧。為求生存,這些大多以2、3級城市為基地的小聯盟、獨立聯盟球隊,無不挖空心思、發想奇招,讓比賽更精彩、更熱鬧,以吸引球迷購票入場。
與小聯盟、獨立聯盟球隊相較,台灣職棒經營模式仍嫌保守,從明星賽中王建民、陳金鋒的生澀表情,便知他們尚無法像美國、拉丁美洲球員般完全「入戲」,享受比賽、自娛娛人,尚有「寬廣的進步空間」。
除了各式奇招取悅觀眾,小聯盟、獨立聯盟球隊也勇於嘗試,如引進女球員、女教練、女裁判,採用電子儀器檢視爭議判決,有些更已採用電子好球帶,並限制投手出手時間,以縮短比賽時間。近年來,大聯盟諸多制度變革,或有球隊添增賽間花絮,幾乎盡皆學步於小聯盟、獨立聯盟。
除了美、日、韓、台等國,澳洲、荷蘭、義大利與加勒比海諸國,皆有規模不等的職業或半職業棒球聯盟。加勒比海諸國的職棒比賽,特別是旅美球星歸國參賽的冬季賽事,歡樂程度較台灣、韓國職棒,有過之而無不及。
賽事歡樂非罪過,只要目標清楚即可
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生存道路,不同的職棒聯盟亦然。在商業上,「歡樂聯盟」並非貶辭;費城費城人隊看板球星Bryce Harper亦曾主張,MLB球隊應突破種種潛規則的束縛,若能更激情地慶祝擊出打點、全壘打,將有助於拉抬票房,否則MLB對青年球迷的號召力,將一直遜於NBA、NFL。
台灣職棒現在的發展瓶頸,不在於過於歡樂,而是歡樂模式應更多元、更精緻,且持續推陳出新,且在歡樂之餘,仍應兼顧精進球技,短期目標應是,一線球星若被挖角至日本職業球隊,可立即成為球隊的即戰力,長期目標應是,一線球星可獲美國職棒球隊青睞,且在轉戰MLB的頭年,即可站穩先發位置。
台灣職棒重現榮景,黃鎮台、蔡其昌2任聯盟會長居功厥偉;相對於山頭林立的職業籃球,更顯難能可貴。巴黎奧運即將拉開序幕,因無棒球,國人關注度遠低於前幾屆奧運,許多人不知,先前被視為台灣獎牌庫的跆拳道,本屆僅有羅嘉翎1人參賽,而網球、游泳選手的出線過程,亦充滿耳語與傳聞,根本原因都是運動協會的怠惰。
2000年,台灣藉跆拳道突破奧運零金障礙,迄今學生學習跆拳道的風氣,仍遠高於柔道、空手道;國際賽事競爭力退卻的主因,在於其他國家跆拳道實力已大幅精進,台灣卻原地踏步。而台灣雖有揚威網球大滿貫雙打賽事的謝淑薇,但網球負面新聞卻令球迷備感無奈。
游泳是奧運的重點項目,但台灣在游泳的國際排名,卻輸給內陸國家哈薩克;本屆巴黎奧運,台灣僅有王冠閎1人達到A標,女子選手韓安齊則是拜奧運游泳比賽規則之賜,獲邀參賽。根據游泳專業網站「游泳多多」的估算,台灣、國際頂尖泳將的實力差距,已從20餘年擴大至40餘年,有些項目甚至超過半世紀。
整頓各運動協會是當務之急
稍微關心台灣運動發展現況的國人皆知,若想增進台灣運動的國際競爭力,整頓各個單項運動協會,當是重中之重。這些協會的重要位置充斥黑道,與不作為的藍、綠政治人物及地方派系,實非個別運動選手所能對抗。
在台灣歷任總統中,除了馬英九,現任總統賴清德當是最熱愛運動的一位。馬英九熱衷推廣游泳,卻惰於整頓運動協會;賴清德不能只偏愛棒球,熱愛運動更不能淪為湊熱鬧,理應將整頓運動協會,列為重要政務之一,才能讓其他運動能如職棒般名利雙收、步上正軌!
作者學生時代,醉心科學、哲學、棒球,就業後,出版過政治、教育、體育、財經類書籍,現專事產業研究。
- 青年覺醒是台灣民主政治更加堅韌的希望 - 2024 年 12 月 31 日
- 世界棒球12強賽奪冠是改革各級棒球的最佳契機 - 2024 年 11 月 25 日
- 台灣職棒與民主政治:猶如命運的孿生姊妹 - 2024 年 10 月 2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