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政府跛鴨了嗎?中國的外交突襲成功了嗎?

賴怡忠
841 人閱讀

過去這兩個禮拜美國的內政可說是充滿故事,先是有準總統候選人遇刺未遂(川普遇刺時還沒拿到共和黨的提名),接著是現任總統在諸多壓力下宣布放棄參選,並表態支持他的副手選總統。美國不乏現任總統棄選的前例(如1968年詹森總統放棄參選),但支持的副手,如果之後在民主黨代表大會獲得確認,就會是美國首次有黑人女性的總統候選人,也是美國政治史的首次。隨著賀錦麗獲得越來越多的民主黨內大咖支持,政治獻金也開始聚集。但這也意味著現任拜登政府應會迅速地進入跛鴨階段。

如果美國現任政府是跛鴨,而可能會挑戰成功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則充滿了孤立主義色彩,這對國際政治的衝擊不可謂不小。歐洲國家幾乎都高度擔心川普的可能當選,因為不管是北約的存續,美國與歐洲大國的關係,美歐俄關係等,都可能出現與過去為全不同的色彩。特別是當川普在提名演說中稱讚匈牙利總理奧班時,由於奧班(Viktor Orban)是一個發明「不自由民主」,且在對俄烏戰爭與歐盟處處唱反調的領導者,歐盟執委會對十一月後可能會出現這樣的美國更是感到憂心忡忡。當然最憂心的肯定是烏克蘭。

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圖片來源:達志影像/美聯社

有趣的是,雖然中國對聲稱要對中國開徵60%關稅的川普也是高度憂慮,但目前美國內部的混亂,以及歐洲對川普的憂慮等,似乎讓中國感覺現在是個可趁之機,給中國新的外交機會,中國可趁勢發動外交突襲,這包括七月二十三日在阿爾及利亞、埃及、俄羅斯等國見證下使哈瑪斯與法塔於北京簽署合作聲明,以及隔天烏克蘭外長與王毅在廣州的見面等。《以色列時報》對此認為這代表中國外交力大幅提升,開始對現今世界兩大主要衝突發揮影響力

中菲在7月21日達成協議,美國對此高度稱讚

中菲在七月二十一日就仁愛暗沙(Second Thomas Shoal)達成協議,美國務卿布林肯對此公開讚揚。但之後中菲對於協議的內容就出現嚴重對立。中國外交部宣稱,菲律賓同意最終會撤出其在仁愛暗沙的軍事部署、菲律賓會事先知會中方其向仁愛暗沙坐攤船隻官兵的補給任務,以及菲律賓不會對坐攤於仁愛暗沙之船隻再有任何加固的工作。但是菲律賓否認有這樣的協議,特別是所謂菲律賓在向坐灘之馬德雷山號船隻進行補給任務前會知會中國一事。

對於這個協議的出現,有分析認為這代表中國內部困難的經濟問題影響習近平的對外態度,導致中方採取比較柔軟的做法。但是中國是否採取軟調態度還要看之後中方的作為,而以這個協議簽署後過沒三天就出現中菲雙方在協議內容呈現南轅北轍的理解,顯示這個爭論並未緩解,也很難看得出中方是否真的有讓步。

北京繼協助沙烏地─伊朗復交後,又促使巴勒斯坦敵對派系談合作

接著是在七月二十三日巴勒斯坦兩大敵對派系法塔與哈瑪斯,連同其他十四個巴勒斯坦政治派系,於北京達成協議。雖然外界對於這個協議能撐多久感到懷疑,因為過去有五次類似的協議出現,但都沒有帶來真正的停火與合作。但是北京在去年三月協助讓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恢復邦交,此舉引起外界對中國在中東地區影響力的側目。特別是去年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的復交,並未因同年十月出現的哈瑪斯對以色列恐攻,與之後的以哈戰爭而出現變化。在這個基礎上,當中國又讓巴勒斯坦兩大敵對派系達成協議,自然更是讓外界懷疑,是否中國已經成為另一個對中東地區具影響力的外部強權。

如果在過去,中國成功讓巴勒斯坦兩大敵對派系合作可能其讚美會多於質疑,但現在這是發生在哈瑪斯對以色列平民發動恐攻與屠殺之後,不論是以色列的哪個政黨,都不會接受肆意屠殺以色列平民的哈瑪斯組織持續存在,而包括七大工業國、歐盟等也都持這個立場。雖然大家都期待人道停火以停止對加薩地區平民的死傷,同時多數歐美國家也支持兩國方案,但本質上已經不會接受哈瑪斯的正當性。因此中國介入協調出巴勒斯坦的法塔─哈瑪斯合作協議,對以色列與歐美國家來說,無疑是在幫哈瑪斯出脫,利用法塔的同意給予哈瑪斯新的正當性。

由於這個協議還有埃及、阿爾及利亞與俄羅斯的見證,顯示同意這個安排的也有埃及、阿爾及利亞與俄羅斯。埃及在2017年就曾協助哈瑪斯與法塔的和解2022年阿爾及利亞也出面帶來哈瑪斯與法塔的另一次和解而俄羅斯的作為除了與普丁有意提升其對巴勒斯坦議題的影響力外,也想利用伊斯蘭世界多數在以哈戰爭強烈譴責以色列的立場,透過這個行動以強化自身與伊斯蘭世界及全球南方的關係。基本上也是針對俄羅斯因俄烏戰爭被美歐制裁孤立後,有意透過強化與全球南方及中國的關係,以弱化美歐西方的國際影響力,並期待促成一個可與西方世界匹敵的新國際秩序。

烏克蘭外長訪中,希望中國停止援俄並協助烏俄和談

就在中國協助促成哈瑪斯與法塔的和解後隔天,烏克蘭外長在廣州與中國外長王毅見面。此舉被外界視為中國伸張其國際影響力的另一個證明。烏克蘭外長跑去廣州與王毅見面,顯然是對中國有事相求,但從中國與烏克蘭外交部對此會議所發布的內容來看,卻發現內容大不相同。

烏克蘭顯然是要求中國停止對俄羅斯提供任何協助,向中國簡報六月在瑞士的烏克蘭和平峰會,並希望中國協助俄烏談判。烏克蘭不僅表示自己已準備好可以談判了,但認為俄羅斯現在應該沒有意願談判,也向中國表示烏克蘭加入歐盟是個不可逆過程,並提到未來的烏中關係會是在烏克蘭加入歐盟的視角下,處理烏克蘭─中國─歐盟的關係。此舉警告中國須好好思考其與俄羅斯關係的暗示很明顯。而中國外交部發布的新聞稿對前述部分沒觸及,反而大談其「中國─巴西六點共識」,以及烏克蘭是如何認同與願意認真研究這個中巴六共識。當然還暗自加了烏克蘭支持中國在台灣問題的立場,支持一個中國

在這裡可以發現,烏克蘭與中國外交部對於同一個會議的內容敘述幾乎是南轅北轍,感覺像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會議,而這也顯示雙方之間在俄烏戰爭立場的歧見有多大。外界所謂烏方期待中國協助對俄和談的解讀,顯然誇大了烏克蘭對中國的期待,也不了解中國的立場。烏克蘭對中國是有「要求」但沒「請求」,中國基本上對烏方要求沒有回應,而是拿出「中國─巴西六點共識」來塘塞打高空。

北京趁機在新聞稿中偷塞一中原則,但烏克蘭並未這麼說

對台灣而言,關心俄烏戰爭的進展以及可能會採取什麼樣的政治解決方案外,對於烏中外長對話出現涉台內容,特別是中國新聞稿提到烏克蘭外長表示「烏方支持中方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將繼續堅持一個中國」。但如先前所述,烏克蘭外交部的新聞稿中完全沒有一個字涉及台灣,涉及台灣的文字是出現在中國外交部的新聞稿中。烏克蘭從1992年與中國建交的建交公報,與其後所遵循的「一中政策」,也都沒有提到台灣二字。烏克蘭在這份建交公報是提到烏克蘭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於保存其領土完整的立場,也只和唯一合法代表中國政府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維持關係。「台灣」二字不在其中。

雖然有人認為這段文字已經暗示烏克蘭似乎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的立場,但這更像是對既有文字的自我想像。為何承認中國領土完整就一定指的是承認台灣是中國一部分呢?畢竟那時中國與蘇聯/俄羅斯也有領土未定的問題,而烏克蘭過去是蘇聯的一部分,因此在建交時也需要對當年的中蘇邊界問題有立場。認為烏克蘭不去處理自身可能涉及的與中國領土議題,但卻對與自己毫無關係的台灣發表意見,感覺這種理解似乎沒觸及到烏中關係的過去牽連,自我想像的成分可能比較高。

而烏克蘭對於其一中政策的理解是烏克蘭只與合法代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維持關係,不會承認兩個中國。當然這也代表對立場是「兩岸同屬一中、一中各表」的台灣政黨,如果這種政黨成為台灣執政黨時,烏克蘭就更不可能與這樣的台灣建立關係了。

雖然中國在過去就多次出現在中美對話事後的對外新聞發佈上,有任意塞入自己解釋的前例,但那多是以「中方感謝美方XXX」,因此在技術上來說,可以解釋為是中方幫美方對美方言論與立場的主動詮釋。但這次中國外交部新聞稿卻是明明白白提到「(烏克蘭外長)庫列巴表示」。顯然中國認為烏克蘭有求於中國,相信即便硬塞一些烏方沒說的話給他,也認為烏克蘭事後還是不敢高聲反對。其在台灣議題如此,其搬出中國─巴西六點共識也是如此。只是基輔方面需要注意,如果對這樣的侮辱沒有動靜,烏克蘭外交的信譽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中美在寮國的對話依舊嚴重對立

烏克蘭與中國的外長對話顯然不是烏克蘭突發之舉,與美國一定有相當聯繫。其時間似乎又是有意安排於7月27日美中外長在寮國的會議之前,一前一後對中國施加壓力。而相較於六月初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親自飛到新加坡,但當時中國防長董軍還是拒絕與其見面,現在烏克蘭外長與中國外長則出現廣州面談。顯示中國對俄烏戰爭立場可能有微調。

7月27日美國務卿布林肯與中國外長王毅在寮國永珍展開對談,美方提供的新聞稿表示雙方有開放與有成果的對話中方的稿件強調這是中方應美方要求見面而舉行,陳述中方既有立場,完全沒有提到雙方出現任何共識。顯示雙方的歧見依舊嚴重,對話氣氛還是很尖銳。

中國外長王毅在同日舉行的東協外長會議上則是狠批美國的印太戰略,指責北約插手亞太等,無一絲美中關係有任何緩解的跡象。而中國這個作為感覺不像只是與美國有立場的分歧,更像是對一個已經跛鴨的政權(拜登確定不會續任總統,其愛將布林肯、奧斯丁、蘇利文也都不預期會再持續任官)的不耐煩,因此不再保留,王毅於東協外長會議的發言就是一個例證。

但美國也不是省油的燈,拜登政府依舊風塵僕僕展開其印太的戰略部署,而盟國也沒有因拜登政府即將跛鴨而不予理會。反而多數因為擔心川普會當選,因此希望趕快利用剩下的時間打樁,鞏固目前成果並形成不可逆的基礎以預備可能面臨的川普風暴。7月28日美日2+2會議針對美日同盟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進展,隔日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也獲得印度從俄烏戰爭發生後最強勢的公開背書

中國雖陷入經濟危機,但未因此在外交上出現明顯妥協

從7月21日到7月27日,中國與菲律賓達成一個連內容都各說各話的協議,中國促成巴勒斯坦兩大敵對派系的和解與發出共同聲明,烏克蘭外長跑去中國與外長王毅對談但被吃豆腐,外長王毅去寮國參加東協外長會議大批美歐,並與美國務卿尖銳對談。這些會議的氣氛與結果來看,完全看不出中國在外交上有任何妥協跡象,雖然中國經濟的狀況持續下探,目前都還沒看到有任何反轉的跡象。

但另一方面,除了讓巴勒斯坦兩大派系和解外,中國的其他作為並沒有出現中國外交影響力大幅增加的跡象,反而是爭議持續增加,與美歐及以色列的關係持續惡化。中國可能因為其在巴勒斯坦的作為而在中東地區影響力上升,但這些作為更像是中國有意打造一個可與美歐對抗的新權力集團的證明,特別是此時美國內部紛亂不堪,既有外交體系都可能在明年全面換人(因為一定會是新總統),自然影響外界對美國的態度與信任感,畢竟誰會對一個即將去職的官員寄予多大期待呢?這也意味著在年底前中國的外交會更活躍。

而美國先前雖然可能因為內政關係,其對外作為有進入守勢的趨勢,但當拜登宣布不尋求連任後,反而讓拜登政府更專心於對外事務,不再擔心國際局勢對其選情的影響,加上美國盟國與夥伴多擔憂川普可能上台的國際衝擊,因此對拜登政府的作為也更有積極回應的動機,希望利用拜登剩下的任期鞏固既有的戰略成果,並希望可以建立一個無法被逆轉的狀況。因此美中競爭反而會因選舉時程的接近而變得更激烈,彼此會更針鋒相對。

作者為讀錯書,入錯行,生錯時代的政治邊緣人

留言評論
賴怡忠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