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網紅心靈雞湯文,不如離開沙發去運動

陳文瀾
749 人閱讀

時隔3年,台灣羽毛球男子雙打組合李洋、王齊麟,再度打進奧運冠亞軍決賽,並勇奪金牌,振奮低迷已久的民心士氣。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美聯社

其實,在每次有台灣選手、代表隊參與的大型國際運動賽事期間,最無益提振台灣體育風氣、實力,國人卻最愛做的,正是轉貼若干無事不評論網紅的「心靈雞湯」文。這些網紅看1場賽事,就可寫10個感想,看似文辭動人、句句在理,卻幾乎都是廢話。

多看體育賽事,並起而運動

國人最應該做的是,奉勸那些抱怨無法免費收看奧運賽事的親友,省下幾杯手搖飲的花費,購買數位體育專業頻道的收視帳號,就不會錯失想加油的賽事。而在奧運賽事過後,國人更應起而行,與家人、親友相約運動,將幾頓聚餐的錢,轉為參與專業運動教練帶領的課程,並鼓勵兒女投入各級競技賽事,而非繼續當愛看體育賽事的沙發馬鈴薯。

許多家庭都有固定聚餐的愛店,卻未培養一項所有家人可共同從事的運動。其實,最適合全家人共同從事的運動,不是籃球、棒球,而是羽毛球;只要一塊空地、2個人以上,就可打得不亦樂乎。期望在李洋、王齊麟再創佳績後,可重燃台灣的羽毛球熱情,與打羽毛球的風氣。

經過網路社群宣傳,許多國人知道,在東京奧運奪金後,李洋、王齊麟成績並不理想,多次比賽在第1輪或第2輪賽事,就慘遭淘汰。兩人在巴黎奧運的回春表現,實讓長期關注他們成績的球迷備感驚喜。

持平地說,這3年來,李洋、王齊麟仍在國際職業羽毛球賽奮戰,力戰全球羽毛球強豪,成績雖有起有落,但最後仍能擠進奧運,足見其依然有逐鹿爭鼎的實力。由此可證,台灣選手唯有常態性參加頂級國際級賽事,才能免於故步自封,奮力躋身領先群。

台灣年輕選手國際賽成績欠佳時,主流輿論是「他們年紀尚輕,且首次參賽、難免緊張,來日方長」。但尷尬的是,在前3名奪牌者,亦有首次參賽者,且年齡與台灣選手相仿,甚至更年輕,來日通常還是由他們引領風騷。

並非我們人才不如人,是欠缺教練與訓練環境

並非台灣選手缺乏天分,或不夠努力,而是教練素質、訓練環境、國內賽事強度不如人,選手再天賦異稟,也難以再上層樓。其實,針對多項個人運動,體育署皆訂有年輕選手的潛優計畫,但成效未臻理想;原因甚簡,國訓中心的教練、設備水準,還不及美國NCAA第一級大學遠甚。

除了棒球、籃球、網球、足球、羽毛球、高爾夫球,大多數亞運、奧運運動項目皆未職業化,專攻這些項目的台灣選手,除非當國手,否則根本沒機會與其他國家好手同場競技。就算是國手榜上的常客,每年可參加的國際賽事,亦相當有限。

在可見的未來,在若干項目,台灣提升運動選手國際賽事競爭力的最佳策略,當是儲才於外,大舉資助年輕潛優選手,前往美國NCAA一級名校就讀。畢竟,各國年輕潛優選手雲集的NCAA一級名校,不僅可提供科學化的訓練,其聯賽頻率、強度亦遠勝於台灣國內賽事;其實,不少台灣優秀籃球、高爾夫球高中生選手,已將爭取NCAA一級名校獎學金,列為升大學的第一志願。

以游泳為例,在本屆奧運再奪2面銅牌的香港選手何詩蓓,奪得4面金牌、本屆奧運最亮眼游泳明星的法國選手Leon Marchand,都受過NCAA體系的薰陶。與王冠閎同年、實齡僅差4個月的Leon Marchand,與王冠閎連兩屆同游200公尺蝶式;在東京奧運,王冠閎第13名、Leon Marchand第14名,但在巴黎奧運,王冠閎前進至第11名,Leon Marchand卻已躍居冠軍。

前往NCAA是璞玉化為美玉關銉

差別在於,在東京奧運前,王冠閎曾獲邀參加ISL國際游泳聯盟賽事,密集與一流游泳高手競賽,但在東京奧運後,大多留在台灣訓練、比賽。而在東京奧運後,Leon Marchand前往美國留學,師從曾是Michael Phelps教練的Bob Bowman,迅速脫胎換骨、屢創新猷,風采直逼師兄當年。

在本屆奧運國手中,游泳韓安齊、高爾夫球潘政琮也都得惠於NCAA體系的訓練。其中,潘政琮雖無法複製東京奧運奪牌神蹟,但近年來,他在台灣開辦高爾夫球營隊,邀請優秀高中生選手赴美參賽,未來必將開花結果,其貢獻值得一書。

當然,美國雖是運動強國,但並非每項運動都稱霸全球,台灣執行儲才於外計畫,應視運動實際國際生態,選擇對台灣友善國家儲才。例如,甫為菲律賓奪得史上第2面奧運金牌的體操選手Carlos Yulo,已在日本留學、訓練近8年;資助台灣體操選手留日,當是台灣可思考的方向。

戴資穎、李洋都將告別職業羽毛球生涯,黃金搭檔李洋、王齊麟已跳完奧運的「最後一舞」。可以確定的是,在下一屆奧運男子羽毛球雙打比賽,依然可見中國、丹麥、馬來西亞的參賽選手,卻不見得會有台灣選手與會;台灣羽毛球選手雖再攀奧運之巔,但青黃不接、後繼乏人之勢甚顯。

體育班制度弊多於利

關鍵在於,台灣若繼續維持共產國家式的體育班制度,雖偶有李洋、王齊麟等運動明星,卻無法代代相承、後浪接前浪。在大多數西方國家,不僅中學沒有體育班,大學亦無體育系,運動選手泰半出自學校社團、單項運動俱樂部,不乏頂尖運動選手就讀頂尖大學,或身兼牙醫、工程師。

除了文武兼資,精通數項運動,更是西方國家運動明星共同的DNA;例如,本屆奧運美國沙灘排球選手Chase Budinger,先前曾打過7年NBA。但在台灣的體育班體系,學生選手只能選擇專攻其中一項,但如果「押錯寶」,已難以及時「轉換跑道」。

體育班制度弊多於利,但制度改革困難重重,卻一定得改。多數家長不希望兒女,就讀出路狹窄、讀書風氣欠佳的體育班,於是難以勝數的傑出小學競技選手,在小學畢業時「退休」,或從此遠離運動,或僅「游健康的」、「打健康的」,喪失與體育班選手並駕齊驅的競爭力,不少運動天才就此被埋沒。

然而,家中一兒讀中學體育班,至少1位家長也得跟著苦3年,甚至苦6年。因為,許多體育班晨練時間訂在早上5點半,或5點50分,家長得更早起來準備早餐,駕車送小孩到訓練場;荒謬的是,因為過早起床,若干選手讀了體育班後,反而不再長高。

除了過早被迫選定專項,導致肌肉無法均衡發展,過度訓練與不符合運動科學的無效訓練,更是台灣體育班的通病。政府雖明訂,體育班1天訓練時間上限為2.5小時,但超過6小時者所在多有,寒、暑假的訓練更常超過12小時,運動疲勞、運動傷害情形極為普遍,體育班學生也無心、無力兼顧課業。

體育班教練素質不佳、權力無從制約,與對選手身體、心理霸凌,在乎個人「業績」、收入,遠超過選手未來,案例更是罄竹難書。國人所認識的運動明星,包括李洋、王齊麟,其實都是體育班的「倖存者」。

而且,中學體育班若有籃球隊、棒球隊學生,專攻其他運動的學生,包括羽毛球選手,都將淪為配角。籃球隊、棒球隊吸走了大多數資源,甚至吸走了最具運動天賦的學生;畢竟形勢比人強,除了李洋、王齊麟、戴資穎、周天成,其他羽毛球選手的收入,還不及「小咖」的職籃、職棒選手。

修訂各級賽事、運動獎勵規章至為重要

單項運動協會、體育班制度改革不易,政府可立即著手的是,修訂各級賽事、運動獎勵規章中對自學生不友善的條文。在本屆奧運,桌球林昀儒、體操丁華恬、霹靂舞孫振等台灣選手,中學時都是自學生;日後,優秀運動員自學的比例,勢必與日俱增,若能修訂參賽、獎勵規定,將可使他們更無後顧之憂。

另外,國人其實不必憂慮明星運動選手的生計,更應調整制度,讓眾多潛優、知名度較低的選手,不必再苦於稻梁謀。瑞士讓潛優選手成為軍隊雇員,義務為專心訓練,及帶領其他官兵運動,或許是台灣可效法的政策。

作者學生時代,醉心科學、哲學、棒球,就業後,出版過政治、教育、體育、財經類書籍,現專事產業研究。

留言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