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藝術大盜:一個愛情、犯罪與危險執迷的真實故事》

【書摘】
134 人閱讀

11.

他出了什麼問題?

他不是偷竊狂;就算司湯達症候群是一種經過認證的疾病,他的罪行也沒有成為一個更好的探討焦點——在義大利醫師發現的司湯達症候群所有病例中,沒有人偷藝術品。布萊特韋澤似乎一定有某種嚴重的心理障礙症,有某種犯罪的精神錯亂,不斷困擾著他。他和安娜—凱瑟琳4個星期中3度下手,持續了6個月,而且還在不斷增加,著實有點嚴重。布萊特韋澤自己說這種節奏感覺很自然,可以持續下去。這就更離譜了。也許布萊特韋澤可以治療及治癒。

心理治療師施密特說,辦不到——犯罪性精神病沒得治。其他治療師也同意。布萊特韋澤不是自願與施密特會面,也未曾與發表過報告的其他心理醫師接觸。是司法系統強迫他檢查,治療師也知道他的種種犯罪行為。不過布萊特韋澤說:「心理學家把我當成一個他們非常想研究的怪胎,他們不過都是些大混蛋!」

2002年,布萊特韋澤成為施密特的實驗治療對象,對他做了一系列心理測試,包括明尼蘇達多階人格量表(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斯皮伯格情境—特質焦慮量表(Spielberger’s 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與瑞文氏漸進矩陣(Raven’s Progressive Matrices)。施密特說布萊特韋澤是一個自戀者,是雅賊,認為自己能見人所不能,是生來就能夠感知事物真正美麗的鳳毛麟角,因此有權想要什麼就能拿什麼,無論合法與否。施密特補充說,布萊特韋澤還無視文明與法律,不顧他人、毫無悔意。因為布萊特韋澤從不到私人住宅偷竊、未煽起暴力,他也自認自己的罪行未央及無辜,無傷大雅。

施密特說:「他根本未考慮過我們若都像他一樣思考,社會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斯特拉斯堡心理學家亨利.布倫納(Henri Brunner)2004年評估布萊特韋澤寫道:「他凡事挑剔、苛刻、討人厭——一句話,不成熟。」布萊特韋澤1999年接受精神病醫師法布利斯.杜瓦(Fabrice Duval)診療,後者指出「他表現衝動、不考慮後果」。

溺愛他的母親迎合他的異想天開、有求必應,他「還沒有學會應對現實世界的挫折」。施密特也觀察到,講白了,他就是個大屁孩。施密特說,他的性格不太可能改變,除非布萊特韋澤學會尊重權威、建立社會人際情感、停止偷竊,心甘情願地接受密集治療。然而施密特不期望這一切會發生。

安娜—凱瑟琳2002年也在法院要求下接受法國心理學家塞薩.雷東鐸(César Redondo)的訪談。雷東鐸寫道,安娜—凱瑟琳擁有「令人滿意的智商能力」——這個心理學語彙聽起來有些侮辱人,其實意不在此;也說她「個性脆弱」,易受擺布。雷東鐸懷疑安娜—凱瑟琳是被布萊特韋澤操縱才屢屢加入他的盜竊行動,說「她根本無力拒絕」;安娜—凱瑟琳沒有表現出嚴重的心理缺陷,她本身也不是犯罪威脅。不過他建議她立即開始心理治療。

治療師們一致認為,布萊特韋澤並沒有脫離現實,能夠分辨是與非,智力也在令人滿意的水準。施密特說,他的憂鬱發作、情緒搖擺都沒有高到臨床上失能的程度。他沒有真正的社交恐懼症,這從他勝任跑堂工作可以看出,即使工作是有一陣沒一陣的。斯特拉斯堡的心理學家布倫納說,布萊特韋澤沒有表現出任何可能改變他判斷的心理或神經異常;布萊特韋澤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行為。布倫納陳明,盜竊本身並不是疾病的症狀。因此,心理學家幾乎無法提出布萊特韋澤有任何犯罪型精神病症的論點。

施密特說,布萊特韋澤表現出自戀人格障礙和反社會人格障礙的跡象。這兩種障礙在重罪犯中都很常見,但無法解釋布萊特韋澤犯罪的根源。布倫納猜測布萊特韋澤基於某種心理原因,無法抵擋誘惑。在博物館裡,每個人都有同樣的念頭——「這若能掛在我家牆上就好了。」但只有布萊特韋澤擺脫不掉這個非理性的想法。對一般人來說輕如鴻毛的事,對他來說卻重如泰山。

布萊特韋澤最初盜竊的說辭是報復父親,如今已經說不通。他的藏品遠遠超過了他父親的收藏,閣樓裡的囤積輕輕鬆鬆就可塞滿羅浮宮的一個展間。安娜—凱瑟琳似乎被這種刺激吸引,至少在某些時候如此,渴望取悅她的男友,心甘情願地夥同男友盜竊共同進退,這也是前無古人的行為,即使她從未說過閣樓缺乏藝術、還需要更多。布萊特韋澤顯然毫無道理地偷個不停,興致勃勃一如既往,甚或更多。

布萊特韋澤堅稱他有他的理由。他在圖書館深入研究藝術史期間,經常追蹤犯罪的線索。他說,〈聖馬可四馬〉(Horses of Saint Mark)不是他會順手牽羊的東西,卻是他偷竊的一個原因——這4匹近乎真實大小的銅製種馬,散發出一種令人興奮的動感。專家不確定這件作品的早期歷史,據信是由名雕刻家呂西普斯(Lysippus)西元前4世紀在希臘創造,大約400年後被尼祿的軍隊掠奪,後來落腳羅馬。

君士坦丁大帝在尼祿之後3個世紀將之攫取,並在君士坦丁堡競技場戰車賽馬場(Hippodrome)展示,4馬雄踞廣場900年。1202年,在殘酷的第4次十字軍東征中遭到洗劫,被放置在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Saint Mark’s Basilica)的外牆上,在威尼斯的主要廣場上屹立6個世紀。拿破崙在1797年的義大利戰役中據為己有,用敞篷馬車載著它們在巴黎遊行,安裝在羅浮宮前的拱門上。滑鐵盧戰役後,英國軍隊沒收了這些馬匹作品,決定將它們送回歸屬原處——希臘、土耳其或羅馬都可以爭取說是他們的,但最後它們回到威尼斯。

布萊特韋澤說,藝術的故事就是一個偷竊的故事。早期書寫使用的埃及紙莎草紙上就曾譴責盜墓者的禍害;西元前586年,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從耶路撒冷拖走約櫃;波斯人搶巴比倫人、希臘人搶波斯人、羅馬人則搶劫希臘人,汪達爾人(Vandals)大肆掠奪羅馬的財富。法蘭西斯科.皮薩羅(Francisco Pizarro)、艾爾南.科特斯(Hernán Cortés)在16世紀初蹂躪了印加人和阿茲特克人。1648年,瑞典女王克莉絲蒂娜(Queen Christina)從布拉格沒收了1千幅油畫,發給將領的糧餉就是藝術品。

拿破崙偷,羅浮宮才豐富;史達林偷,冬宮才有內容。希特勒是一位有抱負的水彩畫家,兩次被維也納美術學院拒於門外,他計畫在奧地利的家鄉林茲(Linz)建造一座博物館,要把世上每一件重要作品都搜刮進來。1759年,啟蒙時代英國第一座開放的國家美術館大英博物館裡,最重要的藝術品包括從奈及利亞搶來的貝南青銅器(Benin Bronzes)、從埃及走私出來的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還有從希臘萬神殿切下來的額爾金石雕(Elgin Marbles)。

布萊特韋澤說,藝術品交易商和拍賣行是最糟糕的,每一個都比塵土髒賤。西元1世紀,歷史學家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曾描述羅馬帝國藝術品交易商的詐騙術;2000年9月,佳士得和蘇富比拍賣透過價格操縱,欺騙買家、賣家,被罰了5億1千2百萬美元。奸小兜售色彩已經有2千年的歷史。

布萊特韋澤說,每一件被盜的作品都代表著他行竊的另一個原因;藝術世界裡人人多多少少都是賊。到不了他手的東西,會落到別人手中。有些人作品到手是透過匯款給交易商,他則是用瑞士刀取得。最起碼,他也是藝術世界永恆淵藪中的大盜。也許當一切塵埃落定,這就是他的夢,藝術故事會把他當作英雄寫入。

12

在蘇富比拍賣會上克拉納赫畫作手到擒來,在外祖父母家生日晚宴之後,布萊特韋澤、安娜—凱瑟琳及他的母親回到家中。當時已是深夜;他母親回到房間,而這對年輕情侶則帶著拍賣目錄爬上樓。他們打開門,又把門閂上,然後他們緊擁在床上,從目錄中取出〈克萊沃的希比爾〉,用手掌愛撫著這幅畫;無框架、無覆罩、無人群、無警衛。

他們也看了這幅畫像的背面。背後有浮雕蠟印,印上有家族紋章,說出從克拉納赫到落入其手的450年旅程。他說,拿著這件世上絕無僅有的作品,他充滿了幸福感。他從罪的壓力中解脫出來,終於能夠充分品嘗他們無意讓別人有機會見到的禮物。

他們的閣樓是其他人的禁地,外人不得越雷池一步;一次也沒有,包括親戚和修理人員。東西若是壞了,就讓它壞下去,要不就是自己修理。他說:「祕密人生,是一種理想的生活。」做雜工他非常嫻熟,這是他從母親身上得到的特質。他的母親擁有包羅極廣的工具箱,而且非常擅長修補牆壁上的凹痕,布萊特韋澤管母親叫「補壁女王」。

有一屋子的藝術品,布萊特韋澤擺脫了他一度必須忍受的不必要互動。有一陣子他仍然有融入世界的念頭——與朋友廝混、喝啤酒、聊八卦和做一些其他在他看來荒謬的生活小樂事。心理治療師施密特說:「對他而言,藝術已經取代了社會。」布萊特韋澤發現大多數人都無聊之至或不值信賴,或是兩者兼具。

  「我是一個天生的孤獨者。」布萊特韋澤這麼形容自己。在他的腦海中,他、安娜—凱瑟琳、藝術,是一個等邊三角形,三者等距平衡,再無其他需要。他的一個幻想是帶著女友和戰利品一起出走,在一個像《魯賓遜漂流記》(Robinson Crusoe)裡頭形容的那種島嶼上定居生活。

安娜—凱瑟琳就比較外向點。她與醫院的同事互動,也有幾個朋友。她和布萊特韋澤偶爾會出外交際,但從不邀人到家裡,連一樓也沒人踏入過;只要不小心讓外人瞥見閣樓的東西一眼,一切就毀了。他們通常就是出去喝汽水飲料。儘管如此,安娜—凱瑟琳和布萊特韋澤還是不能老老實實地說他們是誰、他們是幹什麼的;他們不能如實向人顯示真我,真正的友誼也就別談了。

布萊特韋澤說:「我們兩人生存在一個封閉的宇宙中。」除了藝術新聞和他們行竊的相關報導外,外界的事他幾乎都不關注。他閱讀史冊,而不是時事。這對情侶大部分時間似乎都離群索居,閉關在閣樓上;他們的人生被顏色包覆,時而冒出驚險刺激的插曲,然而其實也是單色的。認識安娜—凱瑟琳的人說,她有時覺得這種生活累得很。違法生活需要格守紀律。

他們的宇宙中尚有第3位居民——布萊特韋澤的母親史滕格爾,一直不自覺地在軌道上繞著他們轉動。她也屬於外向型,經常有朋友上門。1995年耶誕節,在偷得〈克萊沃的希比爾〉3個月後,布萊特韋澤曾在客廳裡錄下母親的身影。她身穿紅色無領襯衫、黑色緊身褲,偏小麥色的金髮在腦後挽成髮髻,要在華麗的銀燭臺上點燃高高的蠟燭,準備迎接客人的到來。

音響裡播放著聖誕音樂,玻璃花瓶裡鮮花盛放,聖誕燈泡在樹上閃爍;鋪著桌布的飯桌上堆滿了乳酪拼盤和蛋糕。安娜—凱瑟琳也在;她黑色無肩帶上衣外面罩著黑色西裝外套,戴著金色圈形耳環。她臉上露出酒窩,笑著從男友手中搶過攝影機,把鏡頭對準他。

安娜—凱瑟琳詢問他的新年新希望,說道:「說,你打算做什麼美好的事?」布萊特韋澤穿著一件灰色的馬球衫,鈕扣一直扣到脖子上,頭髮後梳、由中間分開。他十指交錯,抿著嘴脣,擺出一副莊嚴的表情。

「摳鼻子,」他戲說。布萊特韋澤對藝術狂熱可能像罹患了司湯達症候群,可能偷竊如同行家,但他實際上仍只是個孩子。他說:「就是這樣。還有什麼別的可做的?」他抬起一隻手,模仿著挖鼻孔的動作,說道:「做其他事,我都得進監獄。」

他無邪地盯著鏡頭,一直到臉孔漸漸化成露齒的微笑消失在鏡頭中,玩鬧也結束了。安娜—凱瑟琳繼續拍攝。布萊特韋澤沉默了一會兒,把頭靠在右手上,然後揚起眉毛,說道:「能偷,我就會想辦法偷。」

安娜—凱瑟琳拿著攝影機在鏡頭後鼓勵他多說一點。他說:「繪畫、武器、古董。」漫不經心地揮舞著左手腕,他說,他的新年新希望是拿下價值數百萬美元、歐元、法郎的藝術品;不管是那種貨幣,都數以百萬計。他說,若是不成功,他會哭;「我就會覺得混身不對勁。」

客廳很小,整個房子都很小,他的母親也還在,而祕密需要空間。他母親坦承曾經看見他拿著東西上樓,但也就僅此而已。史滕格爾在後來的審訊中曾宣誓作證,兒子旅行回家時會迅速地把東西拿進閣樓,將門鎖上。

即使這對情侶一直拴上門,室內的各個房間可用同一把鑰匙打開,他母親的鑰匙鏈也上有一把閣樓鑰匙。也許史滕格爾從不進兒子的房間;也可能她相信每樣東西都是這對年輕人從一般實體商店買回;也許每樣東西她都還沒有時間來得及懷疑。布萊特韋澤說,你若是對藝術沒有敏銳的眼光——有時即使你有,也很難分辨一件作品是無價之寶還是贗品。他說,他母親不像他父親和他,並沒有內在的動力去收集或購買新物品,一輩子戴的都是同一支手錶。但從家庭生活影片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母親對家中事其實心裡有數。

布萊特韋澤從安娜—凱瑟琳手中奪回攝影機,在母親在房間走動之際,將鏡頭對準她;她下巴高抬、背脊挺直,氣質優雅。他直截了當地問她:「你聽到我剛才說的話了嗎?」指的是他決心竊取價值數百萬藝術品的新年新希望。他知道她聽到了。

史滕格爾什麼也沒說。她轉身離開兒子,大步走過紅白條紋相間椅布包住的軟墊扶手椅,走到立體音響前,彎下腰,放大音量。布萊特韋澤帶著挑戰意味地問道:「媽,妳剛剛把聲音轉大了嗎?」

她臉上的肌肉緊繃起來,退到離鏡頭更遠的地方,回頭瞥了兒子一眼,臉上露出不愉快的笑容,笑聲短促而高亢,似乎更像是強顏歡笑與惱怒。

他停下了拍攝。母親的同謀,因刻意迴避而減輕了,他說:「她知道,但她也不知道。她像鴕鳥把頭埋在沙子裡。」他母親有個熟人,一位住在巴黎的圖書編輯,形容史滕格爾受過良好的教育、有文化。這名編輯說:「她原諒了兒子一切的愚蠢,因為她愛他;儘管他胡作非為,她想保護他。」

布萊特韋澤明白母親的為難,被迫在兒子和法律之間做出選擇。她似乎無法與她的獨生子斷絕關係,她不願意把他趕出家門,更不用說嘗試比這更嚴重的事情了。布萊特韋澤問道:「她能做什麼?舉報我?」

作者是全球暢銷書《森林裡的陌生人:獨居山林二十七年的最後隱士》(The Stranger in the Woods: The Extraordinary Story of the Last True Hermit)及《真實故事:謀殺案‧回憶錄‧我錯了》(True Story: Murder, Memoir, Mea Culpa)的作者,後者2015年被改編成電影。芬克爾曾為《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GQ》、《滾石》(Rolling Stone)、《君子雜誌》(Esquire)、《浮華世界》(Vanity Fair)、《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和《紐約時報雜誌》(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等報刊撰寫文章。目前他與家人住在美國猶他州北部。
www.michaelfinkel.com
著有:
◎《森林裡的陌生人:獨居山林二十七年的最後隱士》(The Stranger in the Woods: The Extraordinary Story of the Last True Hermit)
◎《真實故事:謀殺案‧回憶錄‧我錯了》(True Story: Murder, Memoir, Mea Culpa)
◎《阿爾卑斯雪坡奇觀》(Alpine Circus)


書名《藝術大盜:一個愛情、犯罪與危險執迷的真實故事》
作者:麥可‧芬克爾(Michael Finkel)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時間:2024年8月

留言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