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革命的年代:從十七世紀至今的全球化、科技化、地緣政治的衝擊》

【書摘】
165 人閱讀

既不自由,也非國際化,更非井然有序

中俄帶來的挑戰是否就表示自由國際秩序注定要失敗?尚未如此。伏爾泰說過,神聖羅馬帝國既不神聖,也非羅馬,更非帝國。歷史學家弗格森對自由國際秩序也提出過相同的評論—它既不自由,也非國際化,更非井然有序。的確,我們經常過度誇大這個國際體系的功能。這個體系在某種程度上具備自由與開放的質,並且被大多數但不是所有世界強權都接受。其雖然成功阻止許多大型戰爭爆發,卻未能阻止小規模的戰爭與衝突。話雖如此,自一九四五年起,尤其在冷戰結束後,諸多組織包括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與世界貿易組織等,從小規模開始逐漸發展到涵蓋世界更多角落。這個秩序的靈活性是其優點之一,並且已證實能在包括奈及利亞、沙烏地阿拉伯到越南等各種政權體系下運作。不僅如此,它還在經歷各種危機、戰爭與國家顛覆後倖存下來,這都是因為它提供一個包羅萬象的框架,雖不保證但卻有助於鼓勵國家間的和平、穩定與文明互動。它撐過共產主義與伊斯蘭恐怖主義的考驗,而它之所以能持續存在,歸根究柢是因為多數國家與人民都追求和平與穩定,他們追求在開放世界中進行貿易並得以繁榮發展。

目前世界秩序面對的基本挑戰是,想像、打造並維持這一秩序的國家「美國」無法或無意繼續扮演霸權的角色。美國大眾對於維持國家在全球的角色上,有者比以往更加強烈的矛盾心理。最主要的是,雖然美國仍是至關重要的參與者,但卻不再是至高無上的主宰者。「他國崛起」打造出一個擁有更多積極參與者的世界,這些參與者無意再單純聽從華府的命令,他們追求的是讓自己獲得更大的利益。因此,新「後美國時代」已經逐漸成形。但那會是什麼樣子的呢?世界若失去自由主義超級強權國,是否還能維持自由主義國際秩序呢?目前的國際體系在過去的兩個世紀間逐漸成長演變,期間曾占據霸主地位的英、美兩國都推崇啟蒙運動的理念,即包括個人自由、民主制度、政治自由、法治與人權等思想。當然,有時這些更多是理想而非實踐。

而現在,這個秩序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應對俄羅斯的復仇主義(revanchism)與中國的崛起,除此之外,還須應對各式各樣的問題。比如氣候變遷、大流行傳染病、恐怖主義與難以預測的新技術散播等,都需要國際間的各國合作才能共同處理。我們需要利用威懾、干預與調節等手段,才能找出應對這些挑戰的綜合策略。否則,我們最後將會見證現有秩序逐步被瓦解侵蝕的時刻。民族主義競爭的現象愈演愈烈,這將使我們回到新保守主義學者卡根(Robert Kagan)所稱的國際「叢林」社會。在那裡,規則、規範與價值觀都不存在,且處處充滿暴力與動盪。

若要維護國際體系,則表示首先必須正面就俄羅斯的侵略行徑做出回應,因為這個行徑就是對該秩序最迫切的威脅,我們不應再容忍這種情況持續下去。自一九四五年起,各國普遍遵守的「不應以武力改變國界」這個支撐國際穩定的基本規則已搖搖欲墜。難堪的是,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後不僅沒有落得與世界隔絕的境地,反倒仍與世界上許多國家維持著良好的關係,不過至少,世界多數富裕且具生產力的國家已將之拒於門外。現在的俄羅斯愈來愈像中國的附庸國,並面臨科技衰退、經濟停擺與外交無力的未來。不過就算烏克蘭有世界最富裕國家的支持,但這些並無法確保他們能在戰鬥中獲勝。曾經的北越在經濟上並不富庶,且與南越相比,其外援數量少上許多,卻仍在最後成為越戰的贏家。因此烏克蘭若想取得長久和平,必須在戰場上獲勝,或至少要達到相當的成果才行。不過無論如何,俄羅斯已親手安排好自己的命運。未來的俄羅斯注定不會是一個充滿活力且先進的國家,更無法將國土民情與其體系推廣到全世界,做為其他國家的榜樣。

中國帶來的明顯是更艱巨且更有影響力的挑戰。中國在未來數十年內可能仍保持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不僅擁有先進技術、強大軍力、龐大人口,更能在文化方面持續創新並取得成就。若以純粹的硬實力來衡量,我們正走向一個雙極世界,美國與中國在傳統的經濟、技術與軍力方面,都遠勝其他國家。不過,中國在許多方面明顯相對較弱,尤其是在將實力轉為影響力方面略顯遜色。它幾乎沒有盟友,且缺乏議程設定(agenda-setting)的能力,此外,有愈來愈多鄰國及全球其他地區的國家對其抱持懷疑觀望的態度。中國的經濟模式走向衰退,人口結構的前景也非常堪憂。話雖如此,中國境內擁有豐富的資源可供利用,這點遠勝除美國外的任何國家。

然而,這並不代表衝突必然發生。若中、美兩國走向互相對抗的零和關係,那麼可能會導致全球化瓦解、經濟與安全領域崩壞,並使開放的國際秩序破碎。有一些跡象表明,我們正逐步靠近這樣的世界。如AI模型與晶片等高科技領域已經出現脫鉤的現象,一邊是獨立的「自由世界」技術平臺,而另一邊則是中國的平臺。不過,我們能找到一種在激烈競爭中與中國維持和平的方式,這亦是世界多數人希望看到的結果。

最重要的是,我們還要去考慮到世界其他的區域。美國必須面對的現實是,歐洲的經濟成長仰賴的是其與中國之間的良好商業關係。此外,中國還是亞洲多數國家、南美洲與非洲等地區的最大外部貿易夥伴。這些國家都希望能跟中國維持穩健的貿易關係,這樣就能使用更實惠的中國技術,並獲得中國的援助、貸款與技術支援。與此同時,也有許多國家對中國抱著警戒的態度,並希望與美國建立更牢固的地緣政治關係。事實上,他們是想從這張國際菜單中,在挑一些美國料理的同時選一些中國料理。若華府或北京政權要求各國只能選擇固定的套餐組合,要想接近美國就必須拒絕中國,反之亦然,則這些國家將會陷入艱難的選擇困境。從經濟制裁無法有效威懾俄羅斯或對其造成嚴重損害來看,我們就應該知道世界經濟體就像廣泛的宇宙,很多國家都願意進場跟任何一國進行交易,並且不會去考慮美國的期望或動向。

華府需要針對兩國關係的複雜性制定面向北京的策略,必須將中國視為競爭者、顧客、對手但同時也是合作者。以科技為例。過去幾年間,為避免中國將某些科技用在軍事領域,因此美國試圖限制中國接觸一些最高等級的科技,比如最精密的電腦晶片等,但同時也允許中國自由購買其他大部分的物品,比如普通電腦晶片。出於國安考量,美國還限制了中國出售某些技術及購買特定公司的能力。拜登政府形容此政策的說法是,在最重要的技術領域外築起「高牆」以保護「小院」。這是很明智的想法,不過從理論的角度來講很容易,實際維持這種政策卻很困難。政治家會因互相競爭而禁止更多中國產品,而美國公司則會以遊說的手段排擠競爭。因此,我們都能預期甚至可能會出現「中國製汽車對美國國安造成威脅」的論點。

那麼是否存在一個穩定的平衡點,讓兩國在這個點上可以做為競爭對手共存?習近平領導之下的中國目標並不明確。中國跟俄羅斯不同,它並非是一個目空一切想燒毀一切的流氓國家。但它的行為卻經常對秩序基礎有腐蝕性。習近平想打造的是一個更與世隔絕的政治體制,在經濟方面能自給自足,而在社會方面則能最大幅度降低西方國家觀念與文化的影響。其目前的發展已造成更緊張的局勢,各種行動與反應、誤解與溝通不良都可能出現。在這個過程中,美國與中國朝著愈發敵對的方向前進,甚至可能引爆近八十年來首次的大國戰爭。

在開發中國家裡面,對中美競爭有最大影響力的就是印度,因為印度不但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還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而這個排名還在不斷上升中。隨著印度的實力持續增強,亦逐漸成為制衡中國不可或缺的力量。不過,其他中等強國在抗衡北京政權方面也能扮演重要角色,這些國家包括沙烏地阿拉伯,位於東南亞的印尼與越南,位於非洲的南非、奈及利亞與肯亞。

就目前來講,我們還是應清楚意識到西方國家仍有強大的力量。支持烏克蘭的聯盟國,包括美國、加拿大、歐洲、東亞民主國家、澳洲、新加坡與其他西方外援國(the West Plus)加在一起,總共占全球GDP近六○%。在烏克蘭危機與俄羅斯威脅出現後,整個歐洲變得更加團結,與西方外援國的關係相比以往也更加緊密。要如何維持聯盟的團結將會是一項挑戰,但這挑戰並不會比冷戰時期要面對的問題還困難,畢竟當時諸多國家更想在美國與蘇聯間尋找第三條道路。不過只要成功,西方外援國就會更有支撐力,並且能擴大和平與自由的範圍。

那些建立歐盟的外交官熟知歷史,並決心確保歐洲不再爆發戰爭,而現今的歐洲領導者在做日常決策時,也開始會注入一種類似的歷史責任感。歐盟自成立以來就懷抱著遠大的理想,但至今仍未成功克服分歧,尚未能一致地像團體般行動。若歐洲能成為世界舞臺上的一個戰略性角色,那麼就有可能改變現狀,這也將會是俄羅斯侵略的最大地緣政治後果。

與此同時,美國應在考慮到歷史後果的情況下行動,且必須謹記上世紀的教訓。即在這個國際體系中,若最強大的強權退回孤立與保護主義,則將導致侵略與非自由主義盛行,而一個有超級強權參與的體系,則能保障和平與自由。那麼,隨著美國霸權衰退,誰又將填補權力真空?對美國來講,與更加團結的歐洲及日本、韓國、澳洲、新加坡等國攜手合作或許會是個好方法。此外,或也能納入印度、土耳其與其他國家。讓維護國際秩序的責任不再由霸權國家獨攬,而是由圍繞著共同利益與價值觀的強權聯盟來維持。

作者獲《前景》(Prospect)、《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評選為「全球百大公共知識份子」。《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票選為「過去十年十大全球思想家」(top ten global thinkers of the last decade)。

主持CNN重量級國際新聞評論節目《札卡瑞亞GPS》(Fareed Zakaria GPS),全世界各地有兩億兩百萬個家庭收看。為《華盛頓郵報》撰寫每週專欄,每月有八千萬至一億名讀者。

著有《後疫情效應》、《自由的未來》、《後美國世界》、《為博雅教育辯護》。


書名《革命的年代:從十七世紀至今的全球化、科技化、地緣政治的衝擊》
作者:法理德.札卡瑞亞(Fareed Zakaria)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時間:2024年7月

留言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