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罵賴皮寮的你,請別忘記《末代女礦工》

廖郁雯
375 人閱讀

賴清德總統在2024大選前,對於萬里礦工工寮老宅爭議,宣布交付公益信託。民進黨亦於8月27日宣布,賴萬里老宅將規劃為「萬里礦工生活紀念館」,預計今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選舉前夕,礦區居民的居住權、違章建築的話題熱議,流量成千上萬,卻很少人注意到,在總統大選結束後,今年3月,一本關於礦工、性別與勞動、轉型正義的非虛構傳記出版了,就是輔仁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戴伯芬撰寫的《末代女礦工》。

「猴硐礦工文史館」倡議帶來的機緣

會讀到《末代女礦工》一書,起因於我以前在工會認識的前輩──毛振飛大哥。毛大哥近年來和曾經當過礦工的長者們、致力於文資保存的專家、工作者們,共同努力倡議原地保留「猴硐礦工文史館」,在他們投身推廣礦工歷史保存之下,我偶然在相關的社群宣傳中注意到這本書的資訊。原來,不是只有萬里、猴硐有礦工的歷史,土城海山也有。

作者戴伯芬教授,記錄他的阿嬤張曾桂從16歲開始,在海山煤礦擔任礦工及離職後的生命故事。從書中看見張曾桂阿嬤,身為台灣最後一代女礦工的個人勞動經驗、數間公司內性別不平等的薪資制度、整體產業頻傳高死亡率的職業災害、到台灣煤礦業歷經日治時期與戰後國民黨政府來台的變動,從興盛到衰敗。本書不只是單一個人的傳記,就如同作者在序中所言,是台灣歷史和生命斷層的修補。

其中讓我眼睛為之一亮的部分,是作者寫到1947年二二八事件時,年紀才20歲的阿嬤,在台南目睹許多民眾被抓到民生綠園(今名為湯德章紀念公園)槍決的景象,讓作者聯想到自身參與野百合學運和高等教育產業工會,身邊的家人、同儕對作者的告誡及擔憂。侵害人權的恐懼,從作者的阿嬤到作者本人,深深刻印超過一個世代,不過至今依然有很多台灣人,不明白自己的國家曾經發生過什麼。

勞動與家暴的摻合

本書第四篇〈礦場中的女人〉描述,阿嬤在親密關係、經營家庭的不易與痛苦。1927年出生的阿嬤,那個年代尚未有家暴防治觀念,更不用談建立求助管道。一直到1987年,也就是阿嬤60歲時,台灣才三讀通過《家庭暴力防治法》。曾有研究者形容早期的結婚證書,就是打人的執照。作者的阿公也是礦工,經常在高壓、高風險的工作環境下採礦,雖然他疼愛孩子,卻會對阿嬤使用肢體暴力。在阿公因礦坑爆炸過世後,面對其他家庭成員的言語暴力,阿嬤忍氣吞聲,作為家中唯一的經濟支柱,努力撫養一家五口。讀到高齡阿嬤回顧難以言說的創傷經驗,不禁佩服阿嬤跟作者兩人的勇氣。

在去年年底,賴清德萬里老宅爭議剛爆發時,大量網友毫不留情批評「違建就是該拆光」、「賴著不拆」。這些徒具口號性質的評論,顯然並未認知到,因為過去執政者與企業財團相互勾結,利用法規政策的合法變更、徵收,導致學歷、法律知識水準不高的礦工家庭,無法理解長居久住的礦工工寮,一夕之間竟成了違法建物,在沒有完整的居住配套措施之下,礦工家庭被迫遷、流浪到其他去處。

作者在本書末兩篇章節,就詳細交代上述過程,以及40年前死傷慘重的三大礦災、失去開採價值的礦坑,如何對礦工健康、勞動及其家庭的居住權造成傷害,且受影響族群包括外省、本省人,和原住民族。作者用不少真實案例佐證,在煤礦業沒落、收坑後,失業、職災失能的老礦工們,不僅沒得到完善的就醫權與就業輔導措施,當時的執政者甚至積極配合建設公司取得礦場產權、進行土地開發案,要求礦工家庭拆屋還地。更令人不勝唏噓的是,把老礦工、原住民趕出工寮後,該地因經營不善,變成閒置、荒涼的公共空間。

三大礦災四十周年的回顧與彌補

今年是三大礦災四十周年,1984年在土城海山煤礦、瑞芳煤山煤礦、三峽海一煤礦陸續爆炸,造成數百位礦工罹難和數百個破碎的家庭。今年6月,一群老礦工和許多民間團體、本書作者共同召開記者會,提出三大訴求,呼籲公開三大礦災真相調查報告、要求監察院調查當年礦災發生時所募得的五億捐款流向、落實塵肺病礦工的醫療照護。

根據公開資訊,在記者會後,經濟部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公布《臺灣煤礦73年三大災變調查報告》,而監察委員葉大華、賴鼎銘也宣布針對倖存礦工居住及醫療權、礦災善款運用情形,申請自動調查。然而,現在有數千名老礦工飽受塵肺病之苦,卻未來得及在退休前診斷為職業病、失去領取補助的資格。曾在礦災死裡逃生的周朝南大哥表示,希望政府看在當初礦工對國家經濟發展的貢獻,照顧支持老礦工。

最後,我想分享的是,參與知名電影《諾曼第大空降》製作的好萊塢知名編劇Erik Bork曾提到,構成好的影視、劇場必備的七大元素包含受虐度、相關性、原創性、可信度、生命轉折、娛樂性、意義性。作為一個非影視專業者、而是一個閱聽者的角度,我認為《末代女礦工》一書確實具備這七大元素。

作者在〈後記〉寫道「在一個集體失憶的社會,終於有人開始重拾記憶。」除了向大家推薦閱讀這本書,我也想說,對於這部盡力用現勘、訪談、文獻考證來講究事實的傳記,期待能有一天能夠獲得影劇界的青睞,以電影或電視劇的方式呈現,讓更多台灣人認識生養自己的土地,重拾礦工活生生血淋淋的歷史。

作者曾任輔仁大學學生會會長、臺灣專櫃暨銷售人員產業工會秘書、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現為國會助理。


書名:《末代女礦工:海山煤礦,與一位社會學者對礦工阿嬤的生命考掘》
作者:戴伯芬
出版社:春山
出版時間:2024年3月

留言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