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日本的傳說:那些往昔故事的原型與變遷》

【書摘】
108 人閱讀

「大師講」的由來

根據傳說,除了空也上人,還有一位了不起的大師行腳日本各地,為村民找到了更多清澈的泉水。很多地方都認為這位大師就是高野山的弘法大師空海,但歷史上的弘法大師三十三歲自中國學成歸來,此後三十年間全心全意創建高野山道場,並且留下了多部高深的著作,為京都人做出許多重要的貢獻,因此不可能去到那麼遙遠的地方旅行。然而,正因為他是如此偉大的人物,才讓有些人覺得他並非真的死去,而是一直在各地遊歷修行,久而久之,這種說法就傳遍四方了。

高野山大師堂每年四月二十一日會為大師像舉行更衣儀式,每次總會發現經過了一年,大師的衣衫不僅下襬破損,而且多有泥沙。人們相信,這就是直到今天大師仍悄悄雲遊四方、走訪各地村落的證據。總之,傳說中的弘法大師到過許多偏僻的村莊。大師走過之地,必會留下神奇的傳說,而且內容大致相仿,最常見的就是讓原本無水之地出現清澈的甘泉。在東日本,這些甘泉通常稱為弘法井或弘法池,在九州則是稱為御大師水,起初並未特別傳說這大師究竟是誰,但後來很多人認為應該就是弘法大師。

這類故事實在太多了,一一羅列出來沒什麼意思,我就介紹自己剛好想到的。各位要是有興趣,不妨問問其他人,很可能在你家附近的村莊就有類似的傳說,而且主角多半會是一名婦女,其實這名婦女就是關的姥神。

在不易取得飲用水的地方,通常都有很多這類的民間故事,我認為這是因為人們無法忘懷尋得水源的感恩喜悅之情。例如,在石川縣的能美郡,許多村莊都有弘法泉,默默述說著過去大師尚未來訪之前的用水困境。

又例如粟津村井之口的弘法池,位於村莊的北端,是一口大家共用的水井。據說過去村中還沒有任何水源時,有位老婆婆老遠打水回來準備洗米,碰巧遇到路過的大師口渴,老婆婆便把辛苦打來的水供養給大師。大師感念老婆婆的善心,說道:「既然這裡用水這麼不方便,我就送你們一口井吧!」接著就將行旅用的手杖插入地面,瞬間泉水滾滾湧出,形成一座池塘,這就是弘法池的由來。

另一個例子是位於鳥越村的釜清水聚落,釜池這口清泉至今聞名,而以它為村名就是因為這裡原本沒有水源,村民都得遠赴手取川汲水。據說,當地望族次郎左衛門的歷代祖先中,有位老婆婆曾經將辛苦取回的水供養給大師,大師便在她家門前造了這口井作為回報。直到今天,池邊還有一間大師堂,就是村民為紀念大師的賜水之恩所建。

花阪村起初也沒有潔淨的水源,後來有個老婆婆從遠處挑水回來,碰巧遇到大師並請他喝水,於是,大師又一次插下他的手杖,告訴婆婆可以挖開來看看。這就是今天花阪村的弘法池。

不過,就在花阪村附近的打越村,至今依然沒有任何水井,村民每天都得到河邊取水。據說這是因為很久以前,大師向村裡一位老婆婆要水喝,老婆婆給的竟然是洗圍裙用的水,因此遭到懲罰。

湊村以前也有兩處弘法大師指引的泉水,其中一處已經埋在手取川的堤防下面,相傳這也是大師用手杖插入地面後冒出來的湧泉。但隔壁的吉原村,不僅沒有堪用的水井,至今還有所謂的「吉原紅腳」之說,村民只要穿上「股引」這種長褲就會生病,因此連在嚴寒的冬天都會露出凍得紅通通的雙腳。這是因為大師向村中一名正在洗股引的老婆婆要水喝,老婆婆竟然拿洗股引的水潑在大師身上。善心老婆婆與壞心老婆婆的故事,是不是跟《開花爺爺》、《割舌麻雀》很像呢?(以上皆出自《能美郡誌》)

此外,能登半島海邊有個羽阪村,傳說從前弘法大師經過這裡時向一個村民討水喝,對方卻吝嗇且無情地拒絕,大師一氣之下沒收了全村的水源,直到今天不管在哪裡挖水,水中都有一股鐵鏽味,根本不能喝,村民想喝水只能跑到河邊取水了。(石川縣鹿島郡鳥尾村羽阪。《能登國名跡志》)

羽咋郡的末吉村也是因為村民捨不得分一杯水給大師喝,至今仍無乾淨的水源。但附近的志加浦上野部落,因為居民對大師十分親切,大師便指向旁邊的岩石,瞬間岩石冒出潺潺清泉。據說當地名產志賀晒布與能登縮布,都是用這些泉水漂洗出來的,村民至今仍享受著這口清泉帶來的種種利便。(石川縣羽咋郡志加浦村上野。《鄉土研究》第三篇)

另一個例子是發生在若狹的關谷川原,這裡有一條比治川,平時河川乾涸,但下大雨時水位就會滿到無法渡河,讓人傷透腦筋。相傳這也是因為過去有個老婆婆在河邊洗衣服,碰到行腳到此請求給水止渴的弘法大師,但老婆婆卻說村中沒有飲用水而斷然拒絕。大師一怒之下,當場唸了幾句咒語,河水便全部流到地底下,變成一條毫無用處的乾河了。(福井縣大飯郡青鄉村關屋。《若狹郡縣志》)

近江的湖泊北邊有個今市村,村中只有一口眾人公用的水井,而且水質相當好。據說弘法大師雲遊四方來到這裡時,向一名年輕少女討水喝。結果少女熱心地跑到遠方取水,讓大師等候多時。大師得知原委後,心生不捨,就拿起手杖插進旁邊的岩石間,剎時清泉滾滾湧出,成為今日這口水井。(滋賀縣伊香郡片岡村今市。《鄉土研究》第二篇)

伊勢的仁田村有兩口位於小巷弄裡的古井,其中一口水質混濁,只能用來洗衣服,另一口則是清澈甘美。傳說中,一名老婦人在洗衣服時,弘法大師前來尋水,老婦人說這裡的水不乾淨,於是特地跑到很遠的地方取水回來給大師喝;大師為了解決村民的用水困擾,便拿起手杖插進濁井旁邊的空地,結果那裡就湧出了清泉。(三重縣多氣郡佐奈村仁田。《伊勢名勝誌》)

弘法大師待在紀州的時間相當長,因此那裡的名泉幾乎都是來自大師的恩賜,光是一個日高郡就有多處弘法井,例如南部的東吉田、上南部的熊岡、東內原的原谷,西內原池田的大師堂附近也有。船津阪本的弘法井,至今仍有過路人前來獻花或投錢許願。高家水飲谷的泉水,據說是弘法大師用指尖插入地面後湧現的甘泉。而南部舊熊野街道山路上也有一處弘法井,相傳是一名好心的老婦人跑到千里之外的海邊取水給大師飲用,大師深感此地取水困難重重,於是將錫杖的前端插入地面,造就出這口井。(以上皆出自《南紀土俗資料》)伊都郡的野村有一處弘法大師以手杖戳穿地面而湧出的泉水,寬約五尺的流泉從高度約二十五間的山邊落下,滋潤遼闊的田地。我不知道這則故事是否還流傳著,但那處泉水至今仍名為姥姥瀑布。杖藪村也有一口大師用手杖刺穿出來的水井,名為加持水。據說大師刺出水井後,便把手杖棄置一旁,結果手杖不斷長大,最終變成了一片竹林,杖藪村之名就是這樣來的。(和歌山縣伊都郡高野村杖藪。《紀伊續風土記》)

類似的故事太多了,就此打住吧!四國有所謂的大師八十八所靈場,因此,大師將手杖插入地面,手杖就此落地生根,並且茁壯成一棵大樹的故事,實在多得不勝枚舉。此外,好婆婆慷慨給一杯水,壞婆婆吝嗇連一杯水都不給,導致大師讓壞婆婆村子的井水污濁難喝,好婆婆村子的井水清澈甘美,這樣的傳說各地都有,早已變成大人說給孩子聽的民間故事了。

與手杖有關的湧泉故事,其中特別有名的就是阿波下分上山的柳水。傳說這個村子原本沒有水源,大師用手杖刺進岩石後,清泉就此湧現,而且後來手杖就在泉水旁,長成了一棵四季常綠茂盛的柳樹。(德島縣名西郡下分上山村。《阿州奇事雜話》)

伊予高井西林寺有一口拐杖潭,據傳這裡過去也沒有水源,但大師來了以後,用手杖插入地面,一口美麗的泉水就湧現了。不過,那根手杖已經消失不見,究竟是竹子還是柳枝便無從得知了。(愛媛縣溫泉郡久米村高井。《伊予溫故錄》)

為什麼旅行中的僧侶總是在所到之處插上手杖呢?我曾經設想過種種情況,但與池塘或泉水無關的我就不多提了。例如,九州南方的性空上人、越後七個不思議故事中的親鸞上人、甲州御嶽神社附近的日蓮上人等,這些都是將竹杖插進泥土中後,竹杖繼續長大的故事,但出現湧泉的故事則多半與弘法大師有關。

在東京附近的入間郡,有個地方叫做三井,據說大師來訪時,有名善良的村婦正在織布。大師表示了想要喝水,她便放下手中的工作,走到遠處取水。為了減輕婦人取水的不便,大師立即插上手杖,結果冒出清泉,至今依然流水潺潺,甚至成為當地的地名。(埼玉縣入間郡所澤町上新井字三井。《新篇武藏風土記稿》)

女人織布的故事從古至今流傳不斷,應該有些特別的原因吧?而如今知道的大師井,最北是位於山形縣的吉川,表示傳說中的弘法大師也曾來到這裡。當時大師來到湯殿山闢建道場,有一次口渴了,走進一戶民家請求給水喝。沒想到女主人心腸很壞,竟然拿出洗米水。大師默默喝下後便離開了。後來,女主人的臉就變成了馬臉。

之後,大師來到距離二、三町的另一戶人家,女主人正在織布。大師再次請求給水喝時,她毫不猶豫地放下織布的工作,跑到很遠的地方取水回來。大師很高興,見這個村落沒有好水,便說:「我就挖一口井送你們吧!」然後拿起手杖在地面挖了一個洞,清水從中湧出。這口大師井依然保留至今。(山形縣西村山郡川土居村吉川。《鄉土研究》第一篇)

到這裡,我們有必要思考一件事,這些故事中的造井之人,真的是弘法大師空海嗎?在幅員廣闊的日本各地行腳,而且每到一處都留下不可思議的傳說,實在不是人類做得到的事。那麼,如果不當作是神蹟,而當作是古代某位偉人的建樹,那會想到誰呢?顯然弘法大師是不二人選吧!

除了水井、池塘,有幾座溫泉也傳出手杖掘出湧泉的故事,例如位於上州深山裡的川場溫泉。傳說弘法大師曾經行腳至此,借宿某戶民家,想洗洗腳時發現無水可用,覺得很不方便,於是拿起手杖在那戶人家的門口戳了一下,溫泉立刻湧出來。基於這個緣故,當地人認為這口溫泉對於治療腳氣病很有效,而且目前溫泉口旁邊還立著一尊小小的大師石像供人膜拜。(群馬縣利根郡川場村川場湯原。《鄉土研究》第一篇)

不過,攝津有馬溫泉流傳的,是豐臣秀吉用手杖敲擊地面使溫泉湧出的故事。有一次豐臣秀吉出遊來到有馬,經過一座名為清涼院的寺院門前,半開玩笑地拿手杖敲擊地面說:「要是能冒出溫泉就好了,那麼我就會再來這裡。」結果溫泉就從他腳邊冒出來了。從此,人們便稱這口溫泉為上之湯或願之湯,但後來只剩下名稱,再也沒有溫泉水流出了。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豐臣秀吉是一位具有神通,凡事皆能心想事成的大人物,因此相信這則傳說不無可能。總之,擊杖湧泉的事並非一定要弘法大師才行。

尾張生路村一座寺院下方有清澈的湧泉,當地人認為那是大師挖的井,但後來得知這不是最原始的版本。相傳最早是在四百年前,有位學者受寺院之託寫下了一篇文章,記載古代神話英雄人物日本武尊來到此地狩獵,口渴時卻找不到飲用水,於是用弓的尖端敲擊岩石,清泉就汨汨湧出了,這就是這口井的起源。目前泉水已經乾涸,但從前村民十分尊敬這口井,甚至相信如果有不淨之人前來取水,水質就會立刻變得混濁。(愛知縣失多郡東浦村生路。《張州府志》)

其他地區也有很多類似的傳說,只是登場人物或有不同罷了。在關東地區,人們津津樂道的是平安時代後期著名武將八幡太郎義家的故事。據傳他在征戰途中找不到飲用水而向神明祈求,然後拿弓擊打岩石,又把箭刺入地面後,泉水湧出,供全體士兵解渴。於是,人們視這些泉水為神水,建社祭神以表達謝意,神社中大多供奉八幡大神。

泉水的出口位置若是偏高,通常周邊泥土很快就會被沖刷掉而露出岩石,一般人根本不可能看出裡面藏著湧泉,於是很多人相信八幡太郎擁有某種神奇的力量。就這樣,石清水八幡的故事廣為流傳,並衍生出各種不同的版本,如果泉水出現在沒有任何神社的鄉野、路旁,乃至就出現在家屋裡面,也會傳成是某位雲遊四方的行腳僧以手杖敲擊出來的。

此後,人們流行將各種不可思議的大自然奇觀,解釋成弘法大師的傑作。其中最為人熟知的例子是一種叫做石芋的植物,葉子長得跟芋頭一樣,但根部硬得無法食用;另外還有一種索然無味的梨子叫做不食梨。相傳古時候有位行腳僧經過種植這些植物的地方,向主人要一個來解飢,但吝嗇的主人謊稱芋頭太硬不能吃、梨子很澀不能吃,行腳僧只好默默離去。後來人們才知道他就是弘法大師,而且很玄的是,那些芋頭與梨子從此就變得又硬又澀,真的沒辦法吃了。

作者為日本民俗學者、詩人。「大日本帝國憲法」時代,歷任農務官僚、法制局參事官、宮內書記官、貴族院書記官長、樞密顧問官。日本學士院會員、日本藝術院會員、文化功勞者,國內外數度受領頒勳,勳等敘至「正三位.勳一等」。

生於兵庫縣,原姓松岡。幼時與家人一眾共居,家屋窄仄對生活相當壓迫,使其對於「家屋的構造」產生探究的興趣,間接植下以民俗學為志的種子。11歲那年寄居三木家豪邸,因而得以博覽群書,記憶力可稱非凡。其後居所輾轉各地,成長過程手不離卷。

1900年自東京帝國大學法科大學政治科畢業,論文選題為三倉(社倉、義倉、常平倉)研究,乃其探知「民眾史」的契機。

1901年成為柳田家養嗣子,改姓柳田。1908年於自宅展開「鄉土研究會」,隔年的東北旅行,為其首度探訪「遠野」。1910年,「鄉土會」開始運作,擔任幹事。1913年,與高木敏雄合力發行雜誌《鄉土研究》。1920年,於《東京朝日新聞社》客座專欄,並展開全國各地的調査旅行。1921年赴歐,就任日內瓦國際聯盟委任統治委員;辭任返國後,1924年於慶應大學擔任文學部講師,授課科目為「民間傳承」。1934年,與民俗學者宮本常一會面,倡議推進民俗學的研究。1939年,成為財團法人民間學術協會創會會員。1941年,以對於民俗學的建構與推廣之貢獻,獲頒朝日文化獎。1947年於自宅成立「民俗學研究所」。1951年獲頒文化勳章。1962年因心臟衰竭辭世,亡故後時任首相池田勇人追贈旭日大綬章。柳田國男的「鄉土生活研究法」,具有濃烈的「現地調查主義」色彩,對於許多同代與後續的研究者產生極大的影響,其個人也對歷史學、日本國語教育、社會科教育等做出相當大的貢獻。於民俗學研究領域具開創建置的始祖地位,更被尊為民俗學之父。著述豐廣,主要著作有《遠野物語》、《日本的民俗學》、《桃太郎的誕生》、《蝸牛考》、《妖怪講義》、《日本的祭典》、《日本的民間故事》等。


書名《日本的傳說:那些往昔故事的原型與變遷》
作者:柳田國男
出版社:遠足
出版時間:2024年10月

留言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