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針對中國在南海填海造島與菲國發生海上糾紛;東海騷擾日本及侵入領海(空);台海擾台及圍台等行徑,美國及民主夥伴國家莫不加強聯合軍事演習,以及派遣軍艦航經台灣海峽,宣示維護自由航行的決心。然而,中國終究是全世界綜合國力第二強國,相較於第一強國美國而言,中國在印太地區緊急情況下,可動員的海上運輸能量,除了具數量優勢之外,更有地利之便,亦即中國在本區戰時可動員的商船運能強於美國。前述所揭情況,加劇美國防部的憂心,如何強化危機供應鏈,增加美國戰時商船運能,已是一個嚴肅課題。本文就美國商船運能困境、中國現有商船運能、美軍強化商船運能措施及政策建議等面向,探討如後。
二、美國商船運能困境
美國於1960年代,擁有近3,000艘商船,但到了1970年代,整體商船數量急遽減少,僅有1,500多艘。到了21世紀初,這一數字更降至282艘。迄2024年,美國商船總數只剩185艘。根據《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報導,美國運輸司令部(the United States Transportation Command, USTRANSCOM)的貨船艦隊規模小且老舊,已無法提供陸海空全領域的運輸,以及將部隊和物資投送到目的地的要求。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該部所屬44 艘裝備運輸船中,有28 艘將在未來8年內陸續退役,而補充替換的新船建造進度卻一再延宕。與此同時,中國商船則高達7,000多艘,其商船數量至少比美國多37倍,而這些龐大的商船數量,都是支撐中國發動戰爭的重要潛力。對此,甫於2024年10月退役的前運輸司令部司令范歐沃斯特(Jacqueline Van Ovost)直言不諱指出,「就華府某些人來說,對後勤的關注程度還不如B-1轟炸機」,凸顯當前美軍商船運能不足,難以支撐印太地區大規模作戰的事實遭到漠視。
三、中國現有商船運能
中國目前擁有7,000多艘商船,規模達全球總數的1/6,僅希臘可與之相比,美國商船運能與中國比較處於劣勢。據相關資料顯示,中國運能還具有下列優勢:一是中國以國有造船企業為中心運營,加強中國的競爭力;二是中國是全球最大物流市場;三是中國控制商業航運商、外國港口設施;四是遍布全球的貨物數據網路。
此外,由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South Korean Ministry of Trade, Industry and Energy )委託專家以「德爾菲法」(Delphi)進行的全球造船綜合競爭力評分,自2023年起,中國以90.6分,超越南韓的88.9分,排名世界第一。另據中國央視報導,迄2024年6月底,中國造船完工量2,502萬載重噸,年增18.4%;新接訂單量5,422萬載重噸,年增43.9%;手持訂單量1.7億載重噸,年增38.6%。上述中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及手持訂單量三大指標的全球市占率,分別為55%、74.7%、58.9%,世界各國無出其右。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18種主要船型中,中國有14種船型新接訂單量排名都是世界第一,彰顯中國龐大造船能量。
另外,中國自21世紀初致力於「海洋崛起」,當前已是東亞、東南亞及南亞地區最大規模的海軍,軍艦數量更是超過美國海軍;商船運力更是穩居世界首位。由於中國掌握大量商船,在衝突發生時即可轉為軍事用途,足以削弱美軍的持續戰力。
四、美軍強化商船運能措施
美軍已經意識到當前所處的戰略環境,不同於2003年波灣戰爭時期,國防部所派遣的165艘船,可以通行無阻穿越大西洋進行補給所能比擬。須知中國現有商船運能戰爭潛力十足,與中國開戰意味著要在更危險的條件下運輸,且太平洋也比大西洋遼闊,戰時美軍約90%物資須透過海運,但國防部目前僅能派出200艘船,顯露美軍戰時商船運能不足窘境,必須盡速迎頭趕上。美軍強化商船運能供應鏈具體措施,可歸納如後。
首先,運輸司令部除致力加速裝備運輸船建造之外,也與航運公司密切協調,規劃整合航運路線,使成為危機供應鏈重要組成部分,以便一旦與中國解放軍發生衝突,美軍能夠確保後勤補給無虞,支持跨太平洋作戰任務。
其次,自2023年底以來,運輸司令部每兩週與航運公司高層會晤,商討確保戰時美軍後勤補給的議題,以強化印太地區美軍作戰韌性。
再者,運輸司令部希望與航運公司分工合作,國防部專心處理前線的後勤補給;航運公司負責處理戰區以外的軍事後勤,並承擔80%的貨運量(例如:水、食物、彈藥、燃料、零附件、傷員後送等)。
從次,美國私人商船運能雖然可以縮短與中國在商船運能的差距,但最終美軍還是需要一支軍用貨運船隊,是故未來美軍勢必加快軍用商(貨)船的建造。
五、政策建議(代結語)
鑒於中國龐大商船運能,美國在印太地區商船運能已屆下風,直接影響美軍戰時後勤運輸能量,對美軍戰爭持續力產生重大影響,殊值警惕。基於前述,研提政策建議如後。
(一)保持我國造船能量以及持續精進技術
根據調研機構克拉克森研究(Clarksons Research)2024年3月最新資料顯示,目前世界造船市占率中國為49%、南韓31%、日本10%、歐盟7%、其它3%,台船由於造船成本居高不下,難與中國、南韓及日本等國家造船廠競爭,因此拿到的新造船合約量僅為全球萬分之八,而此合約正是台灣中油下訂的油輪。基於國家整體安全考量,爾後政府單位所需商船、貨輪與艦艇,宜優先與台船簽約,同時政府也應督促台船持續精進造船技術,俾確保我國具有一定造船能量。
(二)檢視我國商船運能與必要時支援國軍
我國前四大航運公司長榮海運、陽明海運、萬海航運及德翔海運的船舶總噸位數,排名全球第10,長榮海運擁有商船211艘、萬海航運118艘、陽明海運94艘及德翔海運47艘。在全球海上運力方面,長榮海運排名第7、陽明海運第9、萬海航運第11。對於前述航運公司及其他小型航運公司能量,國防部應依《全民防衛動員法》,加以明確列管,並於必要時依法實施徵集、徵用與補償。
(三)協調美國有關我國商船運能支援事宜
美軍與中國解放軍可能因台海、東海與南海衝突衍生戰爭,因應印太地區發生戰爭,是印太司令部作戰計畫之一,預判美軍可能因協助防衛台灣而介入台海戰爭,故我國應於平時即做好相關商船運能掌握,秉助人就是助己理念,協調美國將我國商船運能納入戰時印太司令部指揮鏈,協助美軍強化後勤運補能量。
參考資料
中文
一、2024全球及台灣航運海運公司排名查詢,〈全球航運及海運公司排名〉。
二、王憶紅,自由時報,〈台造船訂單 不到全球千分之一〉。
三、孫宇青,自由時報,〈強化危機供運鏈美軍整合商業航運〉。
四、微信公眾號國際船舶網,〈中國造船業綜合競爭力超越韓國成「世界第一」〉。
五、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法》。
六、蘇崇愷,工商時報,〈全球造船訂單 七成流向大陸〉。
英文
1.Daniel Michaels and Nancy A. Yousef,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hy the US. Military Has to Hitch a Ride on Commercial Ships.
「台灣智庫」秉關心國防事務,編組「國防安全小組」,深入研究國防相關議題,並提出政策建議(詳見「國防安全」專欄),盼有助國防事務的改革與精進。未來「台灣智庫國防小組」將在既有基礎之上,持續擴大研究能量與提出建言,為國防事務改革做出實質貢獻。
- 美軍在關島部署首艘維吉尼亞級核攻擊潛艦之研析 - 2024 年 12 月 11 日
- 菲律賓因應台海衝突緊急應變計畫之研析 - 2024 年 12 月 10 日
- 日本與義大利簽署物資勞務相互提供協定之戰略意涵 - 2024 年 12 月 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