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立國──
它們為什麼成為永久中立國?
最近因為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戰爭,有一個概念再次受到關注,那就是「永久中立國」。烏克蘭在與俄羅斯進行終戰協議的過程中,提出了以成為一個永久中立國作為放棄加入北約的代價。
永久中立國並不是某個國家宣稱自己是永久中立國就能得到承認。中立的國際地位是該中立國與承認該地位的相關國家之間,透過明示或默示的協議而成立的一種相對地位。因此,某個特定國家想要成為永久中立國,就必須根據國際法,得到「中立」的保障。
目前,國際上具有永久中立國法律地位的國家有瑞士、奧地利、土庫曼、梵蒂岡等,但這些國家取得國際法中永久中立國地位的背景和程序各不相同。
1815年維也納會議批准瑞士為永久中立國
瑞士自1499年獨立以來, 一直標榜自己是永久中立國。瑞士在地緣政治上與4、5 個國家相鄰,而且周圍有德國、法國、奧地利、義大利等強國。在這樣的環境下,為了保護自己,瑞士認為遠離衝突比捲入鄰國紛爭更明智。在1815年維也納會議上,為了整頓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後的歐洲秩序,各國聚集在一起劃分領土,並在決議中宣布瑞士是國際社會中的永久中立國。
從歷史上看,瑞士自15至16世紀以來就一直標榜自己是永久中立國家,因此現今被視為永久中立國的代名詞,不僅如此,瑞士幾乎獨享了永久中立國可以擁有的各種經濟優待。瑞士因為成為永久中立國而能夠避免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並在冷戰期間保持中立。
作為中立國,瑞士得到的好處不僅僅是避免損失。瑞士目前是國際政治的中央舞台。世界貿易組織、國際紅十字會(Red Cross)、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勞工組織(ILO)、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等30多個主要國際組織均設在瑞士,約250個國際非政府組織(NGO)的總部位於瑞士。國際奧林匹克委會(IOC)和國際足球總會(FIFA)的總部也分別位於洛桑和蘇黎世。
但是,瑞士並非只是獲得好處而不付出任何代價。如果違反國際法上的中立原則,向交戰國提供支援或便利,就會被取消中立國的地位。因此,向來標榜為永久中立國的瑞士,既不是歐洲強大軍事聯盟北約的成員,也沒有加入歐盟。瑞士甚至有一段時間沒有加入聯合國,直到2002年才依據全民投票的結果正式加入聯合國,成為正式會員國。
因蘇聯改變心意而成為中立國的奧地利
瑞士是長期以來一直自行標榜永久中立,在過了將近2個世紀後才實現這個目標,而奧地利則是經由完全不同的途徑成為永久中立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奧地利在希特勒的高壓強迫下,接受與納粹德國結盟。最終成為戰敗國的奧地利,必須根據1945年7月4日的《莫斯科宣言》,被美國、英國、法國、蘇聯4國分割統治。
奧地利人民為了擺脫這種分割統治,開始推動不屬於這4國中任何一國的永久中立政策。然而,奧地利促進永久中立的過程與瑞士的情況截然不同。首先,美國對奧地利推動永久中立持友好的態度。從美國的立場來看,只要奧地利不偏向蘇聯陣營,即使成為中立國也沒關係,因而透過馬歇爾計畫積極支援奧地利。相反的,史達林(Joseph Stalin)領導的蘇聯對奧地利的中立感到不滿,因為蘇聯希望奧地利成為共產主義國家,這也就是為什麼蘇聯推薦當時享有名望的社會主義者卡爾.倫納(Karl Renner)擔任奧地利首任臨時總理。但是倫納與蘇聯的期望背道而馳,沒有建立社會主義國家,而是堅持強而有力的獨立路線。倫納在組成臨時政府時,也打造了包含共產黨、社會黨和國家黨等各方勢力的政府,使左右勢力不分上下。
在這種情況下,奧地利因蘇聯的反對而未能成為永久中立國。1953年史達林去世,赫魯雪夫上台。當時赫魯雪夫希望西方國家與蘇聯和平共處,這成為允許位於西歐和東歐中間的奧地利成為永久中立國的契機。最終,全球55個國家承認奧地利的永久中立,使奧地利得以成為永久中立國。
以默許協議成為中立國的哥斯大黎加
哥斯大黎加是一個我們不太熟悉的永久中立國家。位於中南美洲南部地區的哥斯大黎加,和其他拉丁美洲國家相比,它透過不同途徑成為開發程度較高的國家。哥斯大黎加在1890年舉行了中南美地區首次自由選舉,並於1948年成為第一個獨立國家。
哥斯大黎加因1948年總統選舉結果,政府和軍隊之間爆發了為期6週的內戰,這場內戰導致2,000多人死亡。在鎮壓軍事政變後,為防止軍事勢力再次出現,哥斯大黎加於1949年11月通過和平憲法,解散軍隊,將國防預算專門用於教育,也將國家預算中的30%作為教育經費。
此後,哥斯大黎加為了維持自己的這項傳統,同時保障國家安全,於1980年設立了聯合國和平大學。為了避免與鄰國發生衝突或武裝對抗,於1983年11月17日宣布實施非武裝永久中立政策。哥斯大黎加的這項宣言得到鄰國的默許,進而獲得國際永久中立國的地位。哥斯大黎加在國際社會上的份量不重,在經濟或安全方面也沒有與其他國家發生太大的關聯,因此與之前的瑞士或奧地利不同,只需得到鄰國的默許,就能獲得永久中立國的地位。
作者為韓國明知大學教授,前韓國經濟研究院專業研究員,正在參與多個領域的研究計畫。希望藉由擔任韓國設計協會執行董事和韓國設計組織聯合會副會長,透過設計為創新帶來貢獻。主持韓國文化廣播公司MBC《朴正浩的經濟實踐PLUS》,並在韓國廣播公司KBS的《The Live》、《M&W,值得一試的早晨》、《洪世勳經濟秀》等YouTube頻道分享各種經濟領域的知識。著有《經濟常識》、《經濟學家的人文圖書館》、《非常經濟的一天》等書。
書名:《晶片、能源、巧克力:從世界地圖看見30個國家的經濟動能與投資潛力》
作者:朴正浩
出版社:商周
出版時間:2024年10月
- 【書摘】《蔣介石的人才庫與現代中國的命運》 - 2024 年 12 月 6 日
- 【書摘】《度量瘋狂:精神疾病和世界衛生組織的科學主義》 - 2024 年 12 月 5 日
- 【書摘】《記憶的社會框架》 - 2024 年 11 月 2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