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權悲歌
2024年4月開播的NHK晨間劇《如虎添翼》(緯來日本台譯為《女法官大人——如虎添翼》),獲第121回日劇學院賞頒發三項大獎(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電視劇主題曲)。該劇以日本近代法律史上第一代女性職業法律人三淵嘉子(劇中名為猪爪寅子)的奮鬥故事為主軸,扣緊崎嶇難行的平權之路。
與本劇有關,且值得深入探討的真人實事相當多,本文先鎖定「餓死的法官」加以著墨。劇中,餓死的法官花岡悟,由慶應大學法學部政治學科畢業的EXILE(放浪兄弟)成員岩田剛典飾演。學生時期的花岡,風度翩翩很受歡迎,與主角猪爪寅子(伊藤沙莉飾)有過短暫的淡淡情愫。孰料,花岡突以「為了不影響寅子作為女性職業法律人的拓荒」為由釀成悲戀。而最受衝擊的,莫過於傳來花岡餓死的消息。
法官之死
花岡悟的原型人物山口良忠,1913年生於佐賀縣,父親是小學老師和宮司(神社的負責人)。
山口自舊制的鹿兒島中學校、佐賀高等學校畢業後進入京都帝國大學法學部,並於1938年在同大學的大學院就讀期間,跟明治大學出身的嘉子同時通過高等文官測驗司法科的考試。按理,兩人都可以成為法官,但山口成為法官,嘉子則因性別因素拖磨甚久,兩人是否相識則沒有相關紀錄。
在物資極端短缺的環境下,山口在東京區裁判所擔任處理經濟犯罪的法官,負責審理黑市案件。他認為,自己身為法官,是以作為配給制度根據的《食糧管理法》(以下簡稱《食管法》)來審判違法者,為忠於職務,就算想活下去,也不能犯法。為此,他把配給的米優先給小孩子吃,自己和妻子則幾乎都是吃很稀的粥充飢,並且種點小作物,努力在不吃黑市的東西下求生。他清楚明白,這樣下去,可能會死,但不想昧著良心。
1947年8月,山口法官終於病倒在東京區裁判所的階梯(有不同說法),之後返回故鄉佐賀休養。可能因為離開審判工作,減輕了心理負擔,開始吃配給以外的食物,但已太遲。1947年10月11日,由於營養不良造成肺浸潤過世,得年33歳。他在枕邊留下了遺書,大意是「雖然《食管法》是惡法,但蘇格拉底殉死於惡法的態度令人敬服……」
黑市的誕生
簡單說明一下這個悲劇發生的背景。1940年6月,日本開始施行配給制度,每個家庭預先給予人口數量的兌換券,用以兌換糧食。戰敗後,日本經濟崩潰,雖然仍維持配給制度,但已無法運作,加上大量國民由海外歸國,更讓情況雪上加霜。
深究其實,除戰爭耗損、管制失序、天候因素以及戰後失去海外殖民地等因素外,令人驚嚇(但不意外)的是,軍人、政客、財閥等特權階級趁亂汙掉天文數字的物資也是黑市的推手之一。
偏偏在這個大混亂時期,山口被任命為處理經濟犯罪的法官。1946年10月,檢事總長要求加強取締經濟犯罪,司法省也在隔年召開負責處理經濟犯罪事務的審檢會議,決議徹底掃蕩黑市,之後更在全國的列車上檢查手提行李。
之所以上火車查行李,是因為當時住在大都市的人,會擠火車到鄉下農家,用自己少許的和服等物品去交換米和蔬菜,這種如同剝竹筍皮般的求生,被稱為「筍式生活」。據說,實際上被抓到的,往往不是黑市掮客,多是一般民眾,就連老公戰死,獨自照顧小孩的遺孀也毫不留情。
此外,強力掃蕩政策的背後,也包括了GHQ的盤算。由於擔心飢荒會對占領體制造成影響,在向美國政府要求對日糧食輸出的同時,也要求日本政府對於黑市的掃蕩應盡最大努力。因此,儘管有「空白刑法」和挑戰「起訴便宜主義」的問題,仍由所謂《勅令第311號》(關於妨害同盟國占領軍占領目的行為之處罰等勅令)確立了強力取締違反《物價統制令》的黑市的政策。
再者,若按劇中所述,在花岡法官過世後一年,物資缺乏的狀況似乎逐步獲得改善。而實際上,要到1951年底,黑市才近乎絕跡。
附帶一提的是,其實自1938年4月1日公布《國家總動員法》開始,黑市就已存在,且十分具有研究價值,尤其是戰後日本人與被殖民地出身者(台灣人、韓國人)間爭奪地盤背後複雜的政治問題(例如有名的「澀谷事件」),本文只能先點到為止。
畫家與首相夫人
山口法官的夫人神垣矩子(劇中名為小高奈津子)本身是畫家,而她的父親也是位法官。
荒謬的是,當時的首相片山哲的夫人,被問到法官之死時,竟向來訪的記者說:「作為守護家庭的女性,應該多少保有一點餘裕,保護丈夫和小孩……山口夫人沒有想點辦法種些東西嗎?」其實,矩子也為了不靠黑市生活,嘗試摸索種了點作物,卻被首相夫人如此奚落。
山口法官過世後,在矩子所舉辦的個人畫展上,最高裁判所買下了展出的8幅畫,目前這些畫作仍被保管在最高裁判所。此外,她也在東京家庭裁判所擔任調解委員長達20年,更因此獲得藍綬褒章,和其他獲得褒章者一同受到天皇的接見。
人品高潔還是自我陶醉
再回過頭來看看山口法官,他的父親山口良吾在兒子去京都讀書時,以「冷靜如水 熱烈如火 至誠通神 公私分明 奉答皇恩」加以訓勉,看來是期許兒子做個人品高潔的人。但,在良忠餓死之後,他說:「是我殺了良忠。」
雖然追究細節有點惡趣味,也不知道真相為何,但前大法官楊仁壽在〈裁判「結論」的尋覓過程〉中說:「山口良忠明知《食糧管理法》是惡法,自己不吃黑市米也罷了,卻9次回到故鄉佐賀買黑市米,帶回東京給家人食用。買黑市米情節比吃黑市米嚴重,他居然以為自己不吃,買給家人吃無所謂。等到自己因營養不良而病倒,卻又以為既然病了,吃黑市米也不犯法,而開始吃黑市米。可是一切已太遲了……」對於山口法官的行為多所批評。
此外,對於自己的父親被「聖人化」,山口法官的長子認為,父親是「自我陶醉的利己主義者」,在極端飢餓的狀態下拋下妻子和幼子;他痛陳,在那種環境下,比起死,活著還更加困難,質疑遺棄了妻兒的父親,究竟能夠說盡了怎樣了不起的義務?
輿論的反應及影響
山口法官死後,媒體大幅報導,掀起波瀾。輿論有同情,也有批判,批判者認為他「太過不知變通」、「有病」、「不過是自我陶醉」。
問題是,就算山口法官要買黑市的東西,恐怕也買不起;他的死,也燒出法官薪水太低的問題。當時,法官月薪約為30日幣,以東京的豐島區為例,1945年10月,1個日式飯糰黑市價格來到8日幣,而正常的價格則為10錢。據說,因為營養不良而搞壞身體,甚至因此而病死的法官不少。
對於法官之死,美國的《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均加以報導,稱其為“a man of high principles”。駐日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表示:「雖然他盡了身為一個法官當然的義務,但仍是件憾事。」並指示改善法官的待遇
令人玩味的是,日本文化會議在1971年針對山口法官之死做了個民調,有15%認為他「非常了不起」,67%覺得「有點太過不知變通」,16%認為是「傻瓜」,2%「拒答」。
「餓法」亦法?
毫無疑問,《食管法》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對於一般民眾而言並沒有守法的「期待可能性」。而根據維基百科的記載,山口法官的老師佐伯千仭,在1951年取得博士學位的論文就是寫「期待可能性」。
事實上,1942年制定的《食管法》,直到1995年才廢止。那麼,這個「餓法」是否為「惡法」呢?負責兼修《如虎添翼》的明治大學法學部村上一博教授認為,《食管法》在維持糧食的供應上的確有其作用,所以很難直接視為「惡法」,且除了超法規的阻卻違法事由外,違反的人也可能主張「緊急避難」。可惜,包括山口法官在內,儘管有審酌情狀而輕判的例子,許多法官都認為違法就要處罰。
跟山口法官同一年出生的已故知名法學者團藤重光,把山口法官的廉直視為一種對正義的實踐;法哲學教授住吉雅美雖同樣對於山口法官抱以尊敬之念,希望他的事蹟能傳遞後人,卻也心痛他的做法;她認為「人不是為了法律而存在,法律是為了人而存在!」若山口法官是個立法者,應該會立刻修改法律或制度;她也希望山口法官知道,當立法機關失能,法官有依情事變更法律解釋或者事實上造法的空間。
比較諷刺的是,日本新憲法公布於1946年11月3日,山口法官則餓死於1947年10月11日,而《日本國憲法》第25條第1項規定:「所有國民有營健康且有文化的最低限度生活之權利」,那麼,當時的憲法學者怎麼看這個問題呢?根據維基百科所述,似乎只有佐佐木惣一博士說了句耐人尋味的「普通ではない(不尋常?)」,反而是有被告以《食管法》違憲為由上告到最高裁判所可惜鎩羽而歸(最高裁判所昭和23年9月29日大法廷判決)。
煩惱的,法律人
筆者合理推測,山口法官之所以特別受矚目,是因為他是審理經濟犯罪的法官且做了艱難的決定,而大多數法官,儘管薪水買不起,還是透過各種途徑吃了一些黑市的東西繼續寫判決書……
在「極端情境」下煩惱的法律人別具哲學魅力,山口法官以及在「袴田巖案」被迫寫下有罪判決書的一審受命法官熊本典道都是如此。
世上,有各種類型的法律人,要成為怎樣的法律人,時刻都要面對自己攻讀法律初衷的檢驗。
假如山口良忠不是法官,而是山口博士(或教授),會怎麼判斷這件事呢?又假如他生在有SNS的時代呢?如果將所有背景都考慮進去,評價山口法官之死,恐非三言兩語能道盡。人的立體與多面,「美談」往往不只是「美談」,必定是要反覆端詳。
山口法官,是如其子所沉痛指控的「自我陶醉的利己主義者」?是已通透一切的殉道者?是痛苦反抗父親訓勉的「弒父者」?是服膺皇國法學的死諫者?他的死,是無意義的燃燒自己?還是秉於良心愚直地進行無抵抗的抵抗?此刻,沒有答案,也難有答案。
參考資料
1.「プリンシプルの男」か「狂人」か 遺族が明かす餓死判事の死の真相(AERAdot.)
2.「虎に翼」の“はて?”を解決!「花岡、法律を守っての死――判事の餓死事件は本当に起きていた」(ステラnet)
3.村上一博 虎に翼 第11週「女子と小人は養い難し?」を振り返って
4.朝ドラ『虎に翼』花岡悟のモデル・山口良忠の悲劇的な最期とは? 法律を守って餓死した裁判官が残した言葉(歴史人編集部)
5.1年間汁ばかりをすすり33歳で死亡…朝ドラ『虎に翼』で花岡のモデルになった山口良忠判事の壮絶な栄養失調死(文春オンライン)
6.久恒啓一 「名言との対話」11月16日。山口良忠「自分はどんなに苦しくとも、ヤミ買いはしない。ヤミと闘って餓死するのだ」
7.楊仁壽 〈裁判「結論」的尋覓過程〉(司法周刊1721期)
8.敗戦直後の「地獄」は、物資の隠匿に狂奔したエリートの不正によってもたらされた〔前編〕 貴志謙介『戦後ゼロ年 東京ブラックホール』より(NHK出版本がひらく)
9.敗戦直後の「地獄」は、物資の隠匿に狂奔したエリートの不正によってもたらされた〔後編〕 貴志謙介『戦後ゼロ年 東京ブラックホール』より(NHK出版本がひらく)
10.北村隆司 挑戦②「法治主義」が山口判事を殺したのでは?
11.吳豪人 說個故事給蘇建和案的承審法官們聽
12.住吉雅美 《あぶない法哲学 常識に盾突く思考のレッスン》(講談社現代新書)
作者為法律系畢業的自由譯者
- 「餓法」亦法——山口法官之死 - 2024 年 12 月 17 日
- 日本刑罰變革與刑務所改革 - 2024 年 11 月 21 日
- 東京警視廳創立150周年紀念—日本近代警察制度建立初探 - 2024 年 3 月 1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