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以色列中空層防空飛彈「大衛投石索」(David’s Sling),被討論的程度雖然不像低空層「鐵穹」(Iron Dome)與高空層「箭式」(Arrow)那麼高,但是其防禦範圍卻是三者中最廣的,凡是在40至300公里內的短程彈道飛彈、大口徑火箭彈及巡弋飛彈,都能成功攔截。
2023年5月11日,「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運動」(Islamic Jihad)為了報復以色列軍方前一日的突襲,向特拉維夫(Tel Aviv)發射3枚火箭彈,其中1枚被「大衛投石索」成功攔截,另外2枚則分別墜入海中及空曠地區。這是大衛投石索第一次投入實戰,即成功攔截來襲飛彈,也引起各界的關注。本文分從大衛投石索系統發展歷程、系統介紹、案例探討暨評析及政策建議等面向,析論如後。
二、大衛投石索系統發展歷程
大衛投石索名稱的起源,來自聖經裡打倒巨人歌利亞(Golyat)的牧羊人大衛,渠以精準的投石技巧打敗巨人歌利亞。投石索是藉由甩動,把安裝在吊帶頂端半開放口袋裡的石頭甩出而得名。
以色列是在2006年開始研發大衛投石索,並在2008年8月與美國簽署共同開發協議,由美國提供資金、雷神(Raytheon)公司協助研發。
2012年以色列與美國對大衛投石索進行初期測試,即成功通過,接著在第二次與第三次的測試也都命中目標。
2016年以色列空軍接收第一批大衛投石索,2018年7月23日,敘利亞對以色列發射2枚俄羅斯製的「圓點」(OTR-21)短程彈道飛彈,以色列隨即發射2枚大衛投石索「史塔納」(Stunner)飛彈實施攔截。由於2枚「圓點」飛彈均落在敘利亞境內,2枚「史塔納」飛彈雖已升空,惟未完成攔截任務,以色列軍方即下令自毀。
三、系統介紹
(一)系統組成
1.EL/M-2084多任務雷達:此為一種採用S波段的主動電子掃描陣列雷達,具有強大的搜索能力,可偵測匿蹤目標。在搜索模式下,可在474公里的範圍內,以120度方位角(±60)和0-50度仰角,追蹤1,100個目標,並在100公里範圍內,鎖定200個目標,引導及協助「史塔納」飛彈進入自主偵測目標。
2.指揮和控制中心:處理感測器數據管理系統的操作,並與「鐵穹」及「箭式」防空系統進行協調,依靠安全的通訊和數據鏈路來確保無縫連結,包括雷達系統、攔截器和指揮控制中心等,這些數據鏈路能使系統隨時接收及更新資訊,有效應對不斷變化的敵情威脅。
3.飛彈感測器:發射後到接近目標前,都由地面雷達透過資料鏈路系統導引。終端導引則採兩種模式,一是光電/紅外線,二是主動雷達尋標器,可充分發揮導引能力。
4.「史塔納」飛彈:長4.6公尺,攔截高度15公里,射程40到300公里。本系統的攔截器不搭載彈頭,而是以動能衝擊的方式摧毀來犯的目標。推進器的作用分為三級,前兩級之脈衝用以加速彈體飛行,使速度推至7.5馬赫,第三級的脈衝,則是在接近目標前再提高速度,以強化攔截器的擊殺能力。
5.發射器:發射裝置採用拖車式垂直發射系統,便利機動部署。每個發射單元,可裝填12枚飛彈,每套系統部署4至8具發射單元,裝填飛彈數量約為48至96枚,能面對多重來襲飛彈威脅。
(二)作戰效能
1.攔截率:大衛投石索系統是以色列新式武器,實際參戰次數不多,目前的攔截成功率甚高,惟仍須持續驗證其效能。
2.防禦範圍:40至300公里有效防禦範圍內,舉凡來襲的空中威脅目標都可以攔截,性能類似愛國者飛彈。
3.機動性能:大衛投石索系統的發射器安裝在軍用卡車上,所有相關設備也由軍用卡車運送,該系統採用重型卡車底盤,使發射器更具機動性,能夠根據不斷變化的敵情威脅和戰術要求,快速部署和重新放列。
4.摧毀能力:以高達7.5馬赫的速度行進,直接撞擊目標,高速產生的動能足以摧毀撞擊時的空中威脅目標。
四、案例探討暨評析
2012年,以色列飛彈防禦組織(IMDO)與美國飛彈防禦局(MDA),展開大衛投石索系統的初期作戰測評即獲得成功,其後的第二次與第三次也都完成攔截,在飛彈攔截武器研發史上,此成績極為罕見,足以證明系統的能力極其優異 。
以色列空軍於2016年接收第一套大衛投石索系統並開始部署,2017年1月成功完成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測試。據以色列國防部訊息,該系統進行的一系列實彈攔截測試中,均成功攔截目標,同年4月,系統正式服役,是以色列「多層彈道飛彈防禦與防空體系」(Multi-layered ballistic missile defense and air defense system)最後完成的系統。
2023年5月間,「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運動」襲擊以色列,發射1,100多枚飛彈,大衛投石索是用於反擊的防空系統之一,以色列表示擊落96%構成威脅的火箭。
大衛投石索系統是以色列與美國合作開發的中遠程防空系統,主要用於攔截彈道飛彈、巡弋飛彈及無人機等中距離威脅。作戰範圍介於箭式飛彈與鐵穹系統之間,是以色列多層防空的第二層,以色列防空最外層是「箭式」2型和3型。以國通常使用鐵穹系統對付短程火箭彈,大衛投石索主要用來攔截中程大口徑火箭彈和短中程彈道飛彈,也能攔截敵方的飛機、巡弋飛彈等目標,「箭式2&3型」則是為因應伊朗的彈道飛彈威脅而開發。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戰略需求的變化,大衛投石索系統或將繼續進行升級和改進,以維持其在現代戰爭中的關鍵作用。去年9月以色列國防部宣布將該系統出售給芬蘭,這是該系統首次出售給北約成員國,顯示其在國際防禦市場上的影響力和認可度;採購國芬蘭也表示,選擇大衛投石索,正是因為它廣泛的偵攔性能優異,可應付像是俄羅斯伊斯坎德爾(Iskander)戰術彈道飛彈這樣的威脅,性能類似美製愛國者飛彈。
伍、政策建議(代結語)
飛彈防禦系統擔任戰時防護高價資產、部隊與民眾的重要任務,高中低層防禦系統係針對不同距離、速度之空中威脅進行攔截,短時間搜索與辨識能力至為重要,有關政策建議分述如後。
(一)精進飛彈防禦系統聯合指管機制
長程預警雷達如何透過國軍指管鏈路將偵獲情資傳輸至各需求單位,以利執行後續攔截或防護作業,攸關作戰的成敗,故我國防相關單位應速擬專案指管整合計畫暨執行。
(二)建構中空層飛彈防禦系統全向化
現有中長程防空飛彈系統雷達均僅針對主威脅方向實施部署與防禦,故有防禦盲區,我應關注及學習美軍愛國者飛彈系統新型全向性雷達效能,並配合美軍同步提升,自製系統則朝全向性功能開發。
(三)加強高價飛彈系統陣地防護能力
中長程飛彈系統採購與自製不易,能對敵產生高度威脅,應是敵人攻擊首要目標。中共對我發動特攻與無人機攻擊為可能手段,故營區周邊安全防護極為重要,而在面對中共無人機威脅時,仍應考量建置低空快砲系統,保護我高價值飛彈陣地,俾維持正常戰備任務。
(四)建請有關單位評估並引進該系統
與短程的鐵穹系統攔截能力相比較,大衛投石索更適合用於台灣的防衛作戰任務,主要是因為中共解放軍的衛士火箭系統(WS),尤其是衛士一型(1B)、二型(2B、2C)及三型系列(射程200-480公里),對台灣的威脅雖低於戰術彈道飛彈,但其衍生構型已具備反艦與反潛能力,仍是對我極具威脅的武器,我應積極因應,不容小覷。故為有效遂行中高層防空能力,國防部宜評估引進數套大衛投石索,以彌補防護缺口。
參考資料
一、中文
1、王能斌,上報,〈以色列「大衛投石索」防空系統 首度成功實戰攔截〉。
2、丘學陞,青年日報社,〈美新型雷達「LTAMDS」 首次實測攔截巡弋飛彈〉。
3、江飛宇,中時新聞網,〈大衛投石索 以國防衛範圍最大的防空飛彈〉。
4、林宜萱,太報,〈加薩激進份子狂轟460多枚火箭彈 以色列「大衛投石索」防空系統首登場〉。
5、謝宜哲,Newtalk新聞 ,〈應對中國導彈威脅! 美海軍擬讓愛國者-3上艦攔截高超音速武器〉。
6、藍海長青智庫,〈大衛投石索中遠程防空導彈系統〉。
二、英文
1、Army Recognition, Russia destroys NASAMS air defense system for first time in Ukraine.
2、Missile Defense Project, “David’s Sling (Israel),” Missile Threat,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3、Today Unpacked, Missile Defense Project, “David’s Sling (Israel),” Missile Threat,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台灣智庫」秉關心國防事務,編組「國防安全小組」,深入研究國防相關議題,並提出政策建議(詳見「國防安全」專欄),盼有助國防事務的改革與精進。未來「台灣智庫國防小組」將在既有基礎之上,持續擴大研究能量與提出建言,為國防事務改革做出實質貢獻。
- 近期中國海警艦艇在釣魚台周邊活動之研析 - 2025 年 1 月 22 日
- 美日菲海巡2025年3月將在日本舉行聯合演習之研析 - 2025 年 1 月 21 日
- 川普直指買下格陵蘭之戰略意涵 - 2025 年 1 月 1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