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海軍重新部署印太之戰略意涵

國防安全小組
1.3K 人閱讀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美聯社

一、前言

法國在印太地區擁有多處海外屬地,是印太地區名符其實的常駐大國,目前有 160餘萬公民生活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法國領土上;法國在印太的屬地具有高達900萬平方公里的專屬經濟區(EEZ),是唯一一個在印太地區擁有主權利益的歐盟國家,因此涉及的不僅是法國主權,同時也是有戰略意義的地區。法國海軍上次向太平洋派遣航母是1968年,在睽違56年後,法國海軍重新在印太部署「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打擊群(Charles de Gaulle Carrier Strike Group, CSG),格外引人注目。本文分從法國印太戰略、「戴高樂號」航母打擊群前進印太、戰略意涵與政策建議等面向,探討如後。

二、法國印太戰略

依據2021年版《法國印太戰略》(France’s Indo-Pacific Strategy)所述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面向,印太區域的緊張已是全球事務;法國在印太的部署與影響力;法國在印太的夥伴關係;法國在印太的目標與行動,以及強化歐盟對印太的承諾。所以,如何確保法國在印太地區擁有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在發生危機時能夠保護民眾,並展示其在該地區的存在,特別是維持法國在該地區的自主運作能力,同時保證法國船隻可以自由進入印太,捍衛該國的主權,有其急迫性。

法國在印太的屬地是其印太戰略的核心,故在安全與防衛;經濟、連結與研究創新;多元與法治,以及氣候變遷、多樣性與永續海洋管理等目標(objectives)的部署尤為重要,而這些必須要透過強而有力的行動(actions)方足以達成。

例如,第一,在安全與防衛方面,監控主權地區;組織多邊演習;參與人員救援和漁業監控作業;申明尊重國際法和航行自由;合作共享海洋資訊;深化與合作夥伴的互通性,並在氣候和環境安全議題上進行合作。

第二,在經濟、連結與研究創新方面,與區域國家建立夥伴關係以確保供應鏈;落實G20品質基礎建設原則投資;大力發展再生能源基礎設施;與法國企業一起並動員「法國隊」;加強研究合作,特別是在衛生領域。

第三,在多元與法治方面,與區域國家在國際組織中合作;支持對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多邊應對措施;加強與東協及印度洋區域組織夥伴關係;在太平洋地區採取區域行動應對新冠肺炎;採行積極的歐盟印太戰略;推廣法國海洋治理與海上安全模式。

第四,在氣候變遷、多樣性與永續海洋管理方面,動員該地區各國實現有抱負的氣候目標;在太陽能領域做出具體努力;更新KIWA倡議(註:2020年3月啟動,為一多捐助方計畫,應對太平洋地區氣候變遷的挑戰)及促進自然與人類遠大目標聯盟(High Ambition Coalition for Nature and People);與我們在藍色經濟領域的主要合作夥伴建立夥伴關係;建構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以及與法國研究機構建立區域夥伴關係。

此外,緩和與澳洲因潛艦違約風波所引起的糾紛,積極參與美國、澳洲、印度和日本之「四方安全對話」(Quad),以及澳英美三邊安全夥伴關係(AUKUS),都有助強化法國在印太的存在感與影響力。

三、戴高樂號航母打擊群前進印太

法國海軍上次向太平洋派遣航母,是1968年使用傳統動力的「克里蒙梭號」(Clemenceau),「戴高樂號」則是核動力航母。「戴高樂號」航母打擊群,以「戴高樂號」航母為核心,由3艘法國巡防艦、1艘補給艦、1艘潛艦和飆風戰機等組成,這次的派遣任務也被命名為「克里蒙梭25」(CLEMENCEAU 25),該打擊群已於11月28日從南法的土倫(Toulon)基地出港,朝著印太地區前進,途中將穿越東地中海、紅海、印度洋和南海,預定在印度洋與印度等國舉行兩場聯合演習。法國在面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無法像美國一樣展示10萬噸級核動力航母打擊群的戰力。然而,此次法國重新在印太部署「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打擊群,已充分說明法國做為印太大國,不會缺席參與維護印太自由、和平與繁榮的使命。

四、戰略意涵

法國在大洋洲的屬地(新喀里多尼亞、瓦利斯和富圖那、法屬玻里尼西亞及克利珀頓島)與其本土相距15,000公里以上,要維持兩地的聯繫與支援本就不易,從其印太戰略指名海外屬地是其戰略的核心,便可知法國派出「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打擊群前進印太的決心,同時凸顯下列戰略意涵。

首先,法國本土與大洋洲屬地距離遙遠,海軍從法國南部出發,途經地中海、紅海、印度洋,然後再到太平洋,法國海軍在途經地區的軍事存在,旨在確保法國上述海域的利益,以及維護國際貿易的生命線。

其次,由於中國積極擴張海上霸權,歐洲各強國近年提升對印太安全事務的參與,並加強與日本的防務合作。例如,2021年9月,英國海軍航母「伊莉莎白女王號」(HMS Queen Elizabeth R08)停靠日本橫須賀基地。2021年11月,德國布蘭登堡級巡防艦「巴伐利亞號」(Frigate Bayern)停靠東京。2024年8月,義大利海軍航母「卡富爾號」(ITS Cavour)停靠橫須賀基地。法國做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一員,以及印太大國之一,與印太地區的夥伴和盟國發展聯合訓練實屬合情合理。

再次,近年來,中國與海上有領土爭議的菲律賓,因海上噴水砲、碰撞,以及強行登船檢查等糾紛,鬧得沸沸揚揚,更是引起印太民主國家的擔憂。美國與日本聯合南韓、印度、菲律賓、澳洲與加拿大加強聯合演習,嚇阻中國進一步採取冒險行動。法國做為印太重要一員,應當為促進自由開放、遵守穩定國際法的印太地區做出貢獻,派遣「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打擊群,就是參與印太事務的表態。

從次,如前所述,法國在印太地區的國民有160萬餘人,專屬經濟海域高達900 萬平方公里,要確保國民的安全、主權完整,以及經濟利益的不受損,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軍力部署,此次「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打擊群前進印太,便是為保護法國人民和利益做出貢獻。

五、政策建議(代結語)

此次法國派遣戰力可觀的「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打擊群來到印太地區,為美、日、印、澳、加、南韓及菲律賓等民主夥伴壯大聲勢,劍指中國在印太軍事擴張意圖明顯,我宜密注法海軍後續動態,研提政策建議如後。

(一)持續關注法國海軍在印太的活動

法國在時隔50幾年之後,再度派遣核動力航母打擊群前進印太,對於以美國為首的民主夥伴,無疑是打了一劑強心針,彰顯民主夥伴國家應對中國在印太軍事擴張,團結一致。法國「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打擊群進駐印太,將陸續與印太國家進行演習,我宜持續關注其在印太的活動概況。

(二)爭取參與明年環太平洋聯合演習

美國聯邦眾議院於2024年12月11日通過2025國防授權法案;參議院則於12月18日通過該法案,12月23日拜登總統簽署該法案。在該法案中國會建議國防部在適當情況下邀請台灣海軍參加明年環太平洋演習(RIMPAC),有關單位應就前述事項,積極協調美國務院及國防部,爭取參加該演習。

(三)經由參與環太軍演與法海軍交流

由於川普總統當選人將於2025年1月20日就任美國第47任總統,其對台政策尚不明朗,惟以國會意見配合明年國際情勢發展,川普政府邀我海軍參與環太平洋演習並非不可能。若美國防部邀請我海軍參與RIMPAC,屆時海軍便有機會與法國海軍進行交流。對此,海軍司令部宜做好各種可能發展的準備。

參考資料
中文
一、艾格姆,報呱,〈法國印太戰略:印太區域大國還有個法國〉。
二、弗林,法國國際廣播電台,〈法國航母打擊群逾40年來首度部署印太 法將領:加強與盟國的互操作性〉。
三、林翠儀,自由時報,〈法海軍睽違57年部署印太 將參與日美加澳聯合軍演〉。
英文
1.Kosuke Takahashi, US Naval News, French CGS To Call In Japan During Indo-Pacific Deployment.
2.Martin Manaranche, Naval News, More Details On The French Navy’s Clemenceau 25 deployment To The Indo Pacific.
3.Ministry for Europe and Foreign Affairs, France’s Indo-Pacific Strategy Summary.
4.Sophie Perrot, The Diplomat, Can France’s Military Live Up To Its Ambitions in the Indo-Pacific?

「台灣智庫」秉關心國防事務,編組「國防安全小組」,深入研究國防相關議題,並提出政策建議(詳見「國防安全」專欄),盼有助國防事務的改革與精進。未來「台灣智庫國防小組」將在既有基礎之上,持續擴大研究能量與提出建言,為國防事務改革做出實質貢獻。

留言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