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該讓美國棄台論擴大並成真

周奕成
504 人閱讀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美聯社

一、川普總統的對台政策引起疑慮:孤立主義心態與對外政策人事問題

川普總統就職之後,尚未親自發表其對台灣關係的看法。

但由於他一再强烈表達的孤立主義態度,已經引發台灣方面不少人的憂慮。

相較於以往拜登政府在台灣海峽維持戰略模糊與穩健承諾的做法,川普政府強調「美國優先」及單邊決策。

這種轉變削弱了美國與區域盟邦之間的戰略連結,也讓外界對美國是否能在關鍵時刻提供實質支持產生懷疑。

他的對外政策人事安排,也展現了兩面性。

新任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在參議院聽證會中說,維持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台灣關係法及六項保證,也就是既定的美國對台政策框架。

但川普總統又讓他一位文膽,即極右翼的Darren Beattie到國務院負責公共外交及公共事務,而這位Beattie曾發表過棄台言論。

Beattie認為,台灣遲早要被中國納入。美國無須只為延後這件事發生而付出重大的代價。

美國的對台的安全承諾及盟友關係,基於美國兩黨皆傾向制衡中國,原本已進入穩定階段。

但川普此任卻令人擔憂可能產生變化。這是美國自二戰結束後的巨大改變。

二、美國放棄台灣的論點一直存在,但當前最令人擔憂的是大國交易的不確定性

關於美國是否會在戰略博弈中「放棄」台灣的聲音由來已久,此類論點常以現實主義視角指出,美國在面臨來自俄國與中國的多重壓力時,可能會重新調整全球資源配置。

然而,當前最令人憂心的是,在大國間的博弈中,美國究竟如何在與俄國和中國進行大國交易時平衡自身利益與盟友安全尚無明確答案。

這種不確定性使得台海局勢與區域穩定面臨嚴峻考驗,外界不得不質疑,美國在戰略利益與國際責任之間究竟如何取捨。

三、棄台論是最錯誤、不可行且有害的:損害美國及世界利益

從長遠角度來看,主張放棄台灣的論調不僅策略上站不住腳,其潛在後果更可能對美國乃至全球產生深遠而負面的影響。

台灣在地緣政治中具有重要戰略位置,其穩定與安全不僅關乎亞太地區的平衡,更影響著全球民主與自由秩序。

棄台論即使尚未付諸實施,只要疑慮擴大,將削弱美國在東亞盟邦之中的信譽,並可能導致更多國家質疑美國的承諾與可靠性,最終傷害到美國本身及盟邦的共同利益。

四、棄台論成本代價慘重,且難以回復

若美國真走上棄台之路,其代價將是難以估量的。

首先,政治與軍事成本將顯著上升,不僅要面對中國的軍事擴張,引發印度洋、太平洋、東南亞區域巨大的危機感,甚至會讓許多國家靠向中國。

其次,長期而言,美國的戰略信譽與盟友信心將遭受重創,一旦失去東亞盟邦的支持,重建區域安全架構將極為困難。

此種代價的沉重性,意味著棄台論一旦付諸實施,短期與長期均可能使美國處於難以回復的被動局面,對美國的國家利益產生無法逆轉的損害。

換言之,川普政府如果放棄台灣,將等於是美國幾十年内難以重回亞洲及全球安全秩序主導者的地位。

五、美國政府應穩固東亞盟邦的信心

川普就職才短短幾周,已引起北美、歐陸盟邦的震撼,也造成國際社會巨大震盪。

在此時,台灣是絕佳的試金石。

如果川普總統可以對台灣做出强化的安全承諾,則美國可以穩固並強化與東亞盟邦之間的戰略夥伴關係。

穩固盟邦的信心,不僅能夠鞏固亞太地區的安全防線,更能在與中國、俄國等大國的博弈中形成有效的牽制力量。

具體而言,美國應在對台政策制定上堅持連貫性與可預測性,強化軍事合作、經濟聯繫與外交互動,以實際行動證明對台灣及區域盟邦的堅定承諾,從而避免因政策轉向或內部分歧導致的信任危機。

作者為政治運動家,社會創業家。創立世代街區等七家公司、發起大稻埕國際藝術節,也曾創立第三社會黨。曾任總統府諮議、行政院政務顧問。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碩士,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等國際研究院碩士,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修畢。

留言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