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抗權力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米蘭・昆德拉說。
從古至今,許多的重要事件到現在依然能被大眾所記得,就是因為有人花心思記載並傳承下來,不至於被時間沖淡,或被有心人士刻意掩蓋。
在文字與教育尚未完全普及的過去,要想傳遞重要的事件或資訊,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便是撰寫成故事,再利用說書人的戲劇化表達傳播出去。在真實事件的基礎下,放大一些衝突與轉折,再點出一個疑問,讓故事在人們的腦海中埋下好奇求知的種子,而這就是故事的魔力。
圖說台灣歷史,娓娓道出嚴肅的故事
格林文化近期推出台灣歷史漫畫《青春自由夢》,講述了1970年代的臺灣大學,以法律系的學生洪三雄和陳玲玉為首,在校園中經歷過學生自主組織解決校園問題、參加學生運動,激發了他們愛國與追求自由民主的思想,並決定以學生的身分付諸行動,不僅為他們的青春時期增添了許多色彩,也為後來的台灣帶來了不少影響。

不只講學運,以「情與食物」拉近與讀者距離
在《青春自由夢》中,大量使用不同的「情」作為主軸串聯故事情節發展,包含了親情、友情、愛情、師生之情,以及學生在青春歲月中追求自由與夢想的熱情。故事中不同面相的「情」,讓對這段歷史感到陌生的讀者與年輕學子,也能從生活中找到共鳴與共感,進而理解當代大學生的思考與選擇,還有這些歷史事件的脈絡。
此外,《青春自由夢》中多次出現人物角色談論「吃」,為原本難以吸收消化的民主和言論自由等嚴肅議題,增添一些趣味與調節,在無形之中呈現了台灣人重視飲食的文化特色。更重要的是,漫畫中人物光顧的每一個店家,如大聲公、龍門客棧等,都是當時真的存在的餐廳,而角色們所提及的餐點,也都是當時大學生的最愛。我們希望藉由真實還原1970年代的台灣樣貌,喚起同代人的共同回憶,也讓年輕讀者欣賞當時的台灣風情。

搭上時光機,回顧1970年代大學生爭取言論自由過程
《青春自由夢》的主角們,透過熱血的行動與不懈的努力,展現了對台灣民主社會的嚮往與逐漸形成的公民意識。在追求自由與爭取民主的過程中,他們因掌握足夠的知識,對現況產生了深刻的疑問與反思,並運用法律系學生的專業技能,發展出有效的組織行動,逐步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他們經歷了學校高層的漠視後,決心以學生自治組織的力量改變校園,並從保釣事件中體會民主的重要性,進而創辦報社、舉行座談會,推廣言論自由的必要性。這些努力促使他們在與校方、教師及同儕的提問、思辨與討論中,累積了溝通、協作與實踐的經驗。這些思考與行動的過程,不僅解決了當下的挑戰,更成為他們培養公民素養的重要途徑,展現了青年透過主動探索與實踐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閱讀即是素養根基,了解歷史是啟發公民意識的第一步
法國哲學家伯納德.沙特爾曾說過:「閱讀,就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果我們可以不需要經歷過相同的苦難,就能理解自由與民主的重要性,那麼何樂而不為呢?
格林文化選擇用漫畫形式出版《青春自由夢》,就是希望能夠提供多一扇門,讓讀者用更輕鬆的步伐踏出認識民主與言論自由發展的第一步。藉由閱讀歷史故事,理解角色人物的思考模式與實際行為,從前人的經驗中吸取養分,滋養我們心中的公民意識,建立完善的民主素養。
未來,格林文化也將繼續出版更多承載知識的優質讀物,用書本搭建出站上巨人肩膀的梯子,讓更多人有明確且穩固的工具,看得更遠、思考得更深。也期盼所有看過《青春自由夢》的讀者,都能因為這本漫畫而更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與歷史,珍惜現在所擁有的自由與民主社會,喚醒自己心中的公民意識,並在必要時付諸行動,展現自己的民主素養。
作者為格林文化行銷專員

書名:《青春自由夢》
作者:郝廣才
出版社:格林文化
出版時間:2024年11月
- 用圖像軟化嚴肅的歷史:談台灣學運漫畫《青春自由夢》 - 2025 年 2 月 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