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一度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在瑞士滑雪勝地達沃斯舉行,吸引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政治與經濟領袖齊聚一堂。筆者於現場參與觀察,遺憾地發現台灣的缺席成為一大空白。雖然前數位發展部部長唐鳳以個人身分出席部分活動,台灣作為全球經濟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卻缺乏參與感,在現場自由的環境下,既沒有任何場館,也欠缺重要的代表人物參與,未能充分利用這一國際舞台展現實力與地位,是非常可惜的事。對照台灣本地因為外交部交流預算的刪減,我們應該深刻反省如何把力氣放在真正應該發揮的地方。
本屆論壇主題與台灣息息相關
這次論壇的主題是「智慧時代的合作」,圍繞地緣政治、全球化挑戰、氣候變遷與新技術重塑全球格局等議題展開。這些關鍵主題與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角色直接相關,但台灣卻未見正式參與。事實上,台灣的重要性早已多次在達沃斯論壇中被強調。
例如在2024年論壇中,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點明台灣半導體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並強調台灣海峽穩定對全球經濟的深遠影響。同樣在2024年,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稱台灣為「國際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這些針對台灣的正面評價,都是由他國代為表述,而非台灣親自主導。今年的論壇中,台灣的低調缺席,只能讓他國代為論述其重要性,這種缺乏話語權的情況,不僅削弱了台灣的國際能見度,也讓台灣在國際經濟與安全討論中處於被動地位。
烏克蘭的參與案例提供了台灣許多值得學習的啟示。在本屆論壇中,烏克蘭成功組織了多場國際安全顧問會議,推動其和平計畫並爭取國際支持。即便面臨內外挑戰,烏克蘭仍有效利用達沃斯平台提升國際能見度,展現其國家利益的能力與外交策略。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台灣作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領導者和亞太經濟強國,卻幾乎全然缺席,未能在這一國際舞台上展現實力,進一步浪費了傳遞關鍵訊息的機會。對比在本年度很有野心的印度、印尼、波蘭、巴西等國在本屆的論壇中強力表現與國際連結的決心,台灣未來應該要整合朝野政黨的力量,齊心對外宣傳才是應該著力的核心重點。
台灣需要理解參與國際論壇的必要性,並採取更積極的策略來強化其國際參與。達沃斯論壇並非僅為正式會員國所設,其開放性提供各類國際組織、地方政府甚至非政府團體展示自身實力的機會。台灣的缺席並非因外界限制,更多是內部對資源分配與國際參與的不足。未來台灣應積極設立展館與舉辦場邊活動,展示在數位轉型、半導體供應鏈穩定與全球經濟發展中的貢獻,同時邀請國際媒體、學者與專家參與討論。
政府應將參與國際論壇列為年度重點工作
此外政府應適當增加經濟外交資源,支持官員與企業代表積極參與國際場合,並將參與國際論壇列為年度重點工作。更重要的是,國會應超越黨派之爭,支持這些具國家利益的國際參與計畫,確保台灣的聲音不被忽視。
台灣未能在如此重要的平台上發聲是一大教訓,而未來的重點應放在如何展現台灣的國際角色。在全球化浪潮下,缺乏國際參與的台灣風險巨大,容易淪為他國討論的客體而非主體。台灣政府需要深刻反思達沃斯論壇缺席的原因,採取主動策略,展現自身價值與實力,確保台灣在全球舞台上發出強有力的聲音。朝野政黨應該在外交上攜手合作、同心協力,透過提升經濟與外交影響力,台灣將有機會在智慧時代中創造更多機遇,實現真正的國際共融與發展。
作者為中台灣教授協會理事長,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
- 台灣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缺席 - 2025 年 2 月 1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