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前言
美國川普(Donald Trump)新政府於美國時間1月20日上路,新任國務卿魯比歐(Marco Rubio)當天隨即召開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外長會議,包括日本外務大臣岩屋毅、印度外長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美國國務卿魯比歐及澳洲外長黃英賢(Penny Wong),重申攜手合作,強烈反對企圖以武力或脅迫手段改變現狀的單邊行動。
由於Quad是維繫印太和平與穩定的多邊組織,在川普就職當天即由魯比歐主持Quad外長會議,具有高度政治意涵,據悉Quad今年將在印度舉行峰會,殊值關注後續發展。本文分從四方安全對話作用、外長聯合聲明、政治意涵與政策建議等面向,析論如後。
二、四方安全對話作用
Quad於2007年由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發起,屬於應對中國軍事崛起的多邊組織,惟曾因安倍下野沉寂多時,直到2012年底安倍重新上台,渠說服印度和美國加入,遂得以重啟Quad,且提高會談層級,使其逐漸成為印太地區重要的安全支柱。鑒於中國崛起,美國戰略重心逐漸轉往印太地區,尤其,美國「國家安全戰略」(NSS)明確界定中國是美國未來最大的戰略競爭對手,同時也是對全球秩序的最大挑戰,故美國尋求與自由民主國家建立戰略夥伴關係,以美國、日本和澳洲之軍事聯盟為基礎,進而推動與印度建立更緊密的軍事聯繫,組成Quad,強調對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的共同目標和實現。
Quad除了舉行峰會及外長會議之外,另也舉行「馬拉巴爾」(Malabar)軍事演習,強化四國聯合作戰能力,俾做為印太地區和平與穩定的關鍵力量。有關Quad所舉行之峰會、外長會議及馬拉巴爾軍事演習,摘整如表一。
表一 Quad峰會、外長會議及馬拉巴爾軍事演習統計 | ||
區分 | 年份 | 備考 |
峰會 | 2017年東協峰會期間談判恢復四方安全對話。 | 澳洲總理滕博爾、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印度總理莫迪及美國總統川普同意重啟安全對話。 |
2021年3月12日 | 首次召開視訊峰會。 | |
2021年9月24日 | 首次召開面對面峰會。 | |
2022年5月24日 | 日本東京。 | |
2023年5月20日 | 日本廣島。 | |
2024年9月21日 | 美國德拉瓦州威爾明頓。 | |
外長會議 | 2019年9月26日 | 美國紐約。 |
2020年10月6日 | 日本東京。 | |
2021年2月18日 | 線上視訊會議。 | |
2022年2月11日 | 澳洲墨爾本。 | |
2023年9月22日 | 美國紐約。 | |
2024年7月29日 | 日本東京。 | |
2025年1月20日 | 美國華府。 | |
馬拉巴爾 軍事演習 | 2020年11月3日 | 孟加拉灣(澳洲首次加入演習) 。 |
2021年8月26日 | 菲律賓海。 | |
2022年11月8日 | 日本關東以南海域。 | |
2023年8月11日 | 澳洲。 | |
2024年10月8日 | 印度洋。 |
三、外長聯合聲明
美國國務卿魯比歐上任首日就在華府主持Quad外長會議,根據國務院發布的聯合聲明,四國重申將共同維護及捍衛印太和平,有關聯合聲明要點,摘整如表二。
表二 Quad 外長會議聯合聲明要點 | ||
項次 | 聯合聲明要點 | 備考 |
一 | 四國重申共同致力於加強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地區,法治、民主價值觀、主權和領土完整得到維護和捍衛。 | |
二 | 四國堅信國際法、經濟機會,以及包括海洋領域在內的所有領域的和平、穩定與安全是印度-太平洋地區人民發展與繁榮的基礎。 | |
三 | 四國強烈反對任何企圖透過武力或脅迫手段改變現狀的單方面行動。 | 意指中國可能對台灣採取的任何行動。 |
四 | 四國致力於加強區域海上、經濟和技術安全,並促進可靠且有彈性的供應鏈。 | 意指面對中國日益增加的威脅。 |
五 | 我們期待在未來幾個月推進四方安全對話的工作,並將定期舉行會議,為印度主辦的下屆Quad領導人峰會做準備。 |
四、政治意涵
Quad自2007年成立以來,中間雖然歷經澳洲加入,後因中國因素又退出此一對話機制,導致Quad無法發揮應有作用,惟隨著中國威脅加劇,澳洲於2017年同意重啟Quad,2020年加入「馬拉巴爾」軍事演習,使此對話機制更臻完備。此次Quad外長會議選在川普就職當天,凸顯之政治意涵概括如後。
首先,川普此次是二度擔任總統職務,在渠首次總統任內也曾經參加2017年Quad的領袖峰會,其對此一對話機制不僅不陌生,而且是支持的,此由就職當天,利用日印澳外長前來祝賀就職大典機會,馬上由國務卿魯比歐主持Quad外長會議,突顯Quad在美國外交政策中的優先地位。
其次,Quad雖然由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於2007年成立,隨後因諸多因素沉寂相當長的時間,不過隨著中國日漸擴大區域影響力,對印太的威脅也隨之升高,在安倍的穿針引線下,印度總理莫迪與美國總統川普的態度也產生變化,促成Quad於2017年成軍。尤其,川普第1任期及拜登政府都視Quad為應對印太區域事務的關鍵機制,在印太地區扮演制衡中國的角色不言而喻。
再次,Quad外長會議確認將於年內在印度舉行峰會,以及加強海軍及海巡的聯合軍事演習,以應對中國軍事威脅及其灰色地帶戰術運用。此外,四國還承諾推進網路安全合作,以保護供應鏈和關鍵基礎設施,包括近日疑遭中國貨輪切斷的海底電纜,全方位防堵中國無所不用其極的滲透與破壞。
五、政策建議(代結語)
Quad做為印太地區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支柱,未來在川普總統任期判仍將扮演重要的角色,印度外交部已經宣布今年Quad將在印度舉行峰會,我宜持續密注峰會召開概況,以及會後聯合聲明,相關政策建議如後。
(一)密切關注年內將於印度舉行Quad峰會
今年預定在印度召開的Quad峰會,日本首相石破茂是首次參加,川普總統算是再度當選後首度參加Quad峰會,美日未來如何強化Quad的功能,值予關注。此外,證諸歷次Quad外長會議及峰會都會重申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基此,對Quad峰會主題及會後聯合聲明等,我國應密切注蒐與掌握。
(二)加強與Quad個別國家在海事方面交流
依據2024年Quad領袖峰會達成關於海洋安全的共識,包括訓練、後勤網路及海巡合作,我國應在台美、台日海巡合作的基礎上,推進與印度及澳洲在海洋事務的合作。此外,我國也應爭取參與「印太海域意識夥伴關係」(IPMDA)、「印太地區海洋培訓倡議」(MAITRI),以及爭取參與Quad成員國所舉辦的各項海洋事務會議與活動。
(三)建構與Quad成員在供應鏈及設施合作
我國是世界高科技產業供應鏈不可或缺的環節,若能與Quad在供應鏈、關鍵基礎設施及網路安全的合作,可謂互蒙其利。尤其,面對中國可能以各種手段對我及民主國家關鍵基礎設施實施破壞,民主夥伴更應團結,才能有效阻止中國諸如以貨輪對海底電纜的恣意破壞,或者以衛星干擾機艦(船)訊號等。
參考資料
中文
一、中央社,〈四方安全對話外長會議 強烈反對片面改變現狀〉。
二、江忻杓,國防安全雙週報,〈「馬拉巴爾2021」海上聯合演習的戰略意涵〉。|
三、林柏州,國防安全雙週報,〈2022年「四方安全對話」外長會議觀察〉。
四、施欣妤,青年日報,〈美日印澳「馬拉巴爾」聯演 移師太平洋〉。
五、康世人,中央社,〈美印日澳馬拉巴爾聯合軍演 印度洋練兵著眼中國〉。
六、國防安全小組,思想坦克,〈美印日澳在印度洋舉行馬拉巴爾2024演習之研析〉。
七、國防安全小組,思想坦克,〈四方安全對話將擴大海巡聯演之研析〉。
八、陳怡菱,NewTalk新聞,〈2024 Quad外長會議加強海洋合作 維護印太國家不受威脅〉。|
九、黃恩浩,國防安全雙週報,〈澳洲參與「馬拉巴爾2020」海軍聯合演習之觀察〉。
英文
1.U.S. Department of State, Joint Statement by the Quad Foreign Ministers.
2.The White Hous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2022.
「台灣智庫」秉關心國防事務,編組「國防安全小組」,深入研究國防相關議題,並提出政策建議(詳見「國防安全」專欄),盼有助國防事務的改革與精進。未來「台灣智庫國防小組」將在既有基礎之上,持續擴大研究能量與提出建言,為國防事務改革做出實質貢獻。
- 日本秋月級驅逐艦通過台海之戰略意涵 - 2025 年 3 月 18 日
- 美國國務卿魯比歐與日韓外長舉行會談之研析 - 2025 年 3 月 12 日
- 菲律賓強化與美澳日紐安全合作之戰略意涵 - 2025 年 3 月 1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