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前言
當中國與菲律賓持續在仁愛礁(Second Thomas Shoal)、黃岩島(Scarborough Shoal)及仙賓暗沙(Sabina Shoal)等主權爭議地區角力之際,中國外交部副部長陳曉東及菲律賓外交部次長拉薩洛(Maria Theresa Lazaro)1月16日卻在廈門召開中菲第10次南海雙邊磋商會議(BCM),兩人分別率各自外交、國防、自然資源及海警等部門代表與會,就南海局勢與其他雙邊議題進行坦誠且具建設性的討論。
中國因在領土爭議及台海地區採取武力威嚇作為,在俄烏戰爭秘助俄羅斯,以及在國際間進行戰狼外交,引起民主夥伴高度警惕,在美國領導下對中國進行高科技技術管制,同時外資及台商陸續撤離中國,讓下滑的經濟雪上加霜。近期,中國因內部經濟及政治問題嚴重,習近平的權威遭受挑戰,遂逐漸調整其外交政策。中菲召開南海雙邊磋商會議,相當程度反映中國內部情勢,以及戰狼外交路線的調整,中菲南海爭議後續殊值關注。本文分從中國近期外交人事動態、中菲第10次南海雙邊磋商會議、政治意涵及政策建議等面向,分析如後。
二、中國近期外交人事動態
由於受到民主夥伴國家的抵制,加以中國內部政治與經濟出現問題,自2020年新冠疫情以來的戰狼外交似乎要告一段落,例如,幾個指標性戰狼外交官紛紛調離原職,一是中國外交部前發言人趙立堅早於2023年初就轉任其他閒職;二是中國駐法國前大使盧沙野2025年1月9日離職,未來去向仍未知;三是1月15日中國外交部官網宣布,華春瑩同時卸除兼任外交部發言人及新聞司司長兩個職務,只留下外交部副部長一職。此外,1月6日,中國外交部新上任發言人郭嘉昆,渠之發言被認為相對少了一些戰狼腔。從中國典型戰狼外交代表人物受到冷凍,到新任發言人屬溫和派觀之,印證中國外交路線正進行微調。
另外,中國和菲律賓在南海的衝突不斷,而在美國、日本、澳洲、加拿大、歐盟、越南與印度等國的聲援下,讓菲律賓在南海有對中國說不與對抗的底氣,原本以為中菲在南海的爭奪是呈螺旋式上升,如今兩國外交高層卻會同相關部會代表,商討彼此爭議,並達成加強合作共識,顯見中國外交路線風向變了。
三、中菲第10次南海雙邊磋商會議
此次會議舉行時間在菲律賓指控中國海警船不斷在菲海域進行侵犯式巡邏之際,例如,1月5、10日,2艘中國海警船出現在具主權爭議的黃岩島及其周邊海域。1月11日,菲方指稱中國排水量12,000噸的5901號海警船曾侵入呂宋島西側60海里專屬經濟區(EEZ)。1月14日,中國5901號海警船巡航至距三描禮士省(Zambales)僅77海里海域,意圖造成新的現狀。然而,中國持續對菲律賓登門挑釁似乎不影響雙方的磋商,中菲同意在陷於南海爭議的時刻,仍可以推動合作,未來將以海洋氣象學做為可合作的領域之一。
對於此次會議中菲均表達正面看法,一方面,中國外交部發布新聞稿稱,中、菲雙方重申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認為這符合包括中菲在內的地區國家共同利益,同意加強涉海對話溝通聯繫,妥善處理海上矛盾分歧,繼續推進海警、海洋科技與環保等各領域務實合作。另一方面,菲外交次長拉薩洛表示,菲方相信即使面對未能解決的挑戰及歧見,兩國在南海議題上仍有外交與實際合作空間。伊並重申,菲律賓強調應透過對話與外交,以和平方式處理爭議。
四、政治意涵
中菲第10次南海雙邊磋商會議的舉行,可以看見中國外交路線的調整,標誌著中菲都在努力降低可能的衝突,而此次雙邊磋商會議凸顯之政治意涵,概可歸納如後。
首先,中菲兩國國力原本就懸殊,海上力量更是一面倒,然而,在美國、日本、澳洲及歐盟國家聲援後,菲律賓在南海主權立場變得強硬。此次菲律賓與中國舉行第10次南海雙邊磋商會議,充分表達菲律賓的立場,顯示菲律賓在美國、日本及歐盟等國家的力挺之下,展現與中國磋商的信心。
其次,中國面對羸弱的菲律賓,仗其海警船噸位優勢,向來對菲律賓海岸防衛隊採取諸如發射水砲、碰撞、阻止對仁愛礁馬德雷山號(Sierra Madre)運補及登船抓人等方式,霸凌菲國海岸防衛隊船艇。參證以往中國在南海的強勢作為,此次願意與菲律賓召開第10次南海雙邊磋商會議,顯示其表面態度軟化。
再次,鑒於中國向來說一套做一套,此次中國願意與菲律賓舉行南海雙邊磋商會議,係著眼於緩和國際壓力,同時為自己爭取喘息的空間。從中國5901號海警船持續在仁愛礁海域執行主權巡邏任務,中國海警與外交部並不同調,顯然中國對南海主權爭議的處理,內部各單位仍是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
五、政策建議(代結語)
從中菲召開第10次南海雙邊磋商會議觀之,中國正調整外交路線,為其營造有利的國際環境,惟以中國政權善於偽裝的本質,應是其對菲國戰術上的彈性運用,我宜密注南海主權爭議,相關政策思考建議如後。
(一)掌握中國政治經濟情勢變化
當前中國正經歷美國科技封鎖、外資撤離、台商離開、房地產崩跌、股市下跌等,已經重挫百工百業,連帶影響工作機會,致使失業率節節攀升。據悉習近平黨政軍權力已經旁落,重回集體領導模式,試圖調整戰狼外交路線,以及提出吸引外資的經濟政策,期能穩住政經情勢。政府有關單位應經由各種渠道,掌握中國政經情勢變化,並提出因應對策。
(二)關注中菲南海主權爭議發展
中菲雖然召開第10次南海雙邊磋商會議,且外交、國防、自然資源及海警等部門代表也都參與會議,但在會議召開期間,中國萬噸級5901號海警船,仍不斷在菲律賓海域進行侵犯式巡邏,顯見中國是「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意圖破壞菲律賓與美國及民主國家的串聯,政府有關單位應持續關注中菲南海主權爭議發展。
(三)評估推動與菲律賓經軍合作
菲律賓為我國近鄰,理應強化雙邊經軍領域的合作關係。2024年4月初,美日菲宣布啟動「呂宋經濟走廊」(Luzon Economic Corridor, LEC)計畫,此計畫可促進對菲國經貿投資,對此,政府有關單位可評估推進與菲律賓全面經貿合作策略。另外,菲律賓在軍事上難以對抗中國,目前正由民主夥伴協助強化軍事實力。是以,我國可考量推動與菲國軍事合作與提供軍事援助。
參考資料
中文
一、大紀元,〈華春瑩卸兩職 小紅書正策劃陰謀〉。
二、林行健,中央社,〈菲律賓軍艦黃岩島海域演習 反制中國海警船巡邏常態化〉。
三、明報新聞網,〈南海磋商會議 中菲同意妥處分歧推進合作〉。
四、陳湘瑾,聯合新聞網,〈告別戰狼外交?學者分析大陸三大外交方針〉。
五、曾婷瑄,中央社,〈戰狼大使盧沙野將離任 學者:不當言論破壞中國形象〉。
六、菲律賓商報,〈菲中南海磋商 同意歧見中仍可合作〉。
七、張雅涵,中央廣播電臺,〈中國在南海非法行動升級 菲律賓提出抗議〉。
英文
1.Al Jazeera and news agencies, Philippines protests China’s deployment of ‘monster ship’ in maritime zone.
2.Noelani Kirschner, share America, New ‘Luzon Corridor’ to drive Philippines’ economic growth.
「台灣智庫」秉關心國防事務,編組「國防安全小組」,深入研究國防相關議題,並提出政策建議(詳見「國防安全」專欄),盼有助國防事務的改革與精進。未來「台灣智庫國防小組」將在既有基礎之上,持續擴大研究能量與提出建言,為國防事務改革做出實質貢獻。
- 日本秋月級驅逐艦通過台海之戰略意涵 - 2025 年 3 月 18 日
- 美國國務卿魯比歐與日韓外長舉行會談之研析 - 2025 年 3 月 12 日
- 菲律賓強化與美澳日紐安全合作之戰略意涵 - 2025 年 3 月 1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