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民粹到制度性集權:黃國昌與國運昌隆黨

王聖芬
540 人閱讀
網路圖文作家蕭瑩燈製作之梗圖。圖片來源:翻攝自蕭瑩燈臉書

臺灣民眾黨的黨主席之位,已於今年2月15日改選完畢,由黃國昌擊敗蔡壁如,拿下近四千票、96%的壓倒性勝利。蔡壁如的落敗,代表臺灣民眾黨的柯文哲時代正式結束,迎來黃國昌的國運昌隆;而黃國昌也志得意滿,享受他難得的鎂光燈聚焦時刻。

進步派的黃國昌?傅隨組織的黃國昌?

黃國昌的崛起,遠因要從2008年談起。

這一年是臺灣本土陣營的消沉之年,代表親中勢力的馬英九選上總統,號稱臺灣之子的陳水扁因案入獄,中國海協會長陳雲林來臺、招致臺人抗議與野草莓1106運動。而在乏人關注時,本業為食品加工業的旺旺蔡衍明,收購了中國時報、中視與中天,成立旺旺中時集團。雖然2009年《天下雜誌》曾報導「蔡衍明與國臺辦主任王毅會面」,而傳播學界也連署抗議「旺中集團事業體龐大恐干預新聞自由」,但並未引起民間太多抗議聲浪。

2010年廣電三法修法,放寬黨政軍投資媒體之成數,再次招來黨政軍介入媒體之爭議,雖然政府接著對公營媒體做出相應規範,但臺灣民間媒體的置入性行銷情況依然嚴重。2011年,旺中集團不顧前三年的爭議強勢擴張,不但擬併購中嘉(有線電視系統公司),甚至在2012年,蔡衍明接受《華盛頓郵報》的採訪,發表「六四天安門事件無人死亡」的不當言論,對「中共透過媒體干預臺灣民主」的憂心,這才有了拒絕中時運動。

2012年的反媒體壟斷運動(反媒體巨獸),事實上是經過四年的鋪陳,匯流各路抗議團體而來,因有中國海外民運人士、藝文界工作者、傳媒院校、資深學者等廣泛參與,加上旺中集團的不實報導打壓,讓關注此運動的人快速增加。這些對公眾事務的注目關心,又經過兩年的積累,才在2014年318太陽花運動取得成功,擋下了兩岸服務貿易協定。

2012年是黃國昌第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的年份,至2014年318後更是聲名鵲起,以學有專精的中研院年輕法律學者面貌,奠定其青年導師形象,和柯文哲一起成為318運動成果的最大受益者。此時的黃國昌尚有民主派外衣,他加入時代力量,在2016年當選新北七星區立委,2018年又推出堪稱明星陣容的時力議員候選人團,一時之間風頭無兩。

十年之後,2025年的現在,本土派支持者笑稱「以前的黃國昌是不是被關進地下室/被奪舍了」。那,黃國昌是什麼時候壞掉的呢?

我們用湯家驊──香港前民主派立法會議員、香港資深大律師──來舉例。湯家驊在2003年因(基本法)二十三條關注組開始參與政治,之後組成五十四條關注組,爭取香港零七零八雙普選,並在2004年當選香港新界東立法會議員。2005年,他進一步籌組公民黨,並連任立法會議席至2015年。然而,他在2010年曾經呼籲泛民主派與中共協商,認為以溫和的手段才能使中共開放港人普選;2015年更是退出公民黨另組民主思路,推出界於民主派與建制派之間的「中間路線」,但顯然中間路線並不獲港人支持、也不受中共青睞,這導致2016年民主思路在立法會選舉中未獲一席。2019年反送中運動期間,湯家驊公開支持修改逃犯條例,這等於支持中共對香港內政具有管轄權,與香港基本法精神背道而馳。此外,他尚有許多爭議言行,一度受到親共的建制派成員認可,認為他可以成為香港特首候選人。

在中共與香港泛民之間的兩頭討好與包牌手法,讓湯家驊從香港泛民主派的明日之星到政壇過客。如今港人提起湯家驊,只會想到「衰十一」、「十一哥」以及「閃卡藏西環、淚灑雪廠街」,其形象猶如港珠澳大橋的水泥石墩,一點一滴的毀壞。十幾年的精心偽裝已經是極限,民主派的湯家驊墮落到中共B隊的湯家驊,用了約十年時間;而黃國昌從進步形象到傅隨組織,在臺灣的立法院配合中共攬炒,差不多也是十年。

民粹的代表:中共毛澤東,臺民黨柯文哲

第一代中共領導人毛澤東,將統戰精髓「收買與分化」及「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應用在各式政治活動中,如聯俄容共、中日戰爭、國共和談、國共內戰,與後來的整風反右、四清運動、文化大革命。他積極塑立個人形象,鼓動支持者對毛的個人崇拜,在上述事件中,操縱人民意志與駕馭民粹可說是得心應手。這在學者王振輝〈民粹主義與毛澤東:重評毛澤東的大躍進與人民公社〉對其民粹思想有過評述。

而眾所周知,柯文哲在政治上的師法對象是毛澤東。諸如他與趙藤雄會面遲到,「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就是出自毛1936年〈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與1948年〈關於目前黨的政策中的幾個重要問題〉的演說。柯文哲既沉浸於毛思想,對於毛使用民粹達至個人政治聲望高點的過程也相當熟悉,觀察柯2014年至2024年的言行,柯語錄、高腰褲,到傅冬梅計劃,他在穿著、言語、思想、政治行動上,都有毛澤東的身影。

柯文哲知道在臺灣全體選民之中,有兩成的民眾對政治冷感、並不想深究統獨意識。因此他在第一任臺北市長任內,標舉城市治理、打造自己務實理性形象,刻意將「中國因素」這隻房間裡的大象邊緣化,連帶柯市府內的幾位發言人,也將買車買房做為人生第一要務,認為統獨只是假議題。2019年成立臺灣民眾黨後,柯文哲屢屢以失言、發表套套邏輯式的又經不起檢驗的政治願景,形塑一個看似親民又樸實的鄰家阿伯形象,並最終在2024年總統選舉斬獲三百多萬票,以及民眾黨八席不分區立委與每年一億五千萬的補助款。

柯文哲自毛澤東處所習得的民粹手段,雖然能短時間內獲取極高聲量,但隨著資訊透明與網路足跡,若當事人又缺乏自我約束的能力,時間一長便難以為繼。柯文哲出現在臺灣政壇的十年,恰若流星劃過天空,他口口聲聲的SOP在民粹思想下極難建立,也因此柯的破壞範圍雖大,但破壞的時間不會太長。

從民粹到建制:習近平與黃國昌

根據中研院政治所蔡文軒研究員的田野調查與研究著述,2012年習近平成為中共中央總書記後,逐漸將中共黨政軍三個職位: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共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牢牢掌握在手中。而這些將權力集於自身的制度性集權手段,諸如推動組織改革、履行紀律檢查、修改黨與國家規範、強化思想教育等,相當於在毛澤東的民粹思想上,再以創建制度來鞏固權力的基石。

此處以推動組織改革為例。中共的黨政運作模式雖為以黨領政,但在胡錦濤時期,屬於國家系統的國務院,仍有相對的獨立性與決策權。在習近平上任後,國務院與相關政府部門的決策權與資源,都被習以各式各樣的中央工作領導小組與委員會架空,意即國家系統只是黨的附屬。

習近平在推動組織改革、收攏權力的過程中,特別值得觀察的是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升格而成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從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到二十屆三中全會,習近平主持召開了七十多次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會議,針對中國過去與未來面臨的挑戰,如官員腐敗、生態惡化、農村貧困、財稅、國有企業改革等,幾乎所有的母法與施行細則皆以「全面深化改革」來包裝。然而細究之下,「全面深化改革」內容空泛且難以實行,習近平乾脆就在2024年7月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宣布「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改革任務已總體完成」,刻意忽略中國經濟下行、通貨緊縮、各地社福措施停滯等事實。

無獨有偶,在臺灣2024年4月開始的藍白國會攬炒亂象裡,也是藉由改革之名,行擴權之實。諸如無視中華民國憲法框架下的五權分立,立法院想將屬於監察院的調查權收歸己有;以及侵犯行政權,修改財劃法、大幅刪減中央政府總預算但地方又不承接相關事權,造成許多部會難以辦理相關業務與發放補助。以投票杯葛大法官人事,架空司法院大法官會議,從而讓國會立法不再受違憲審查的拘束。而在新會期,國民黨預計將國安職權移至立院、民眾黨也預計推出不在籍投票法案,這將造成國防安全的漏洞。

將臺灣的國安破口立法、變成中共侵擾臺灣的合法管道,不得不說國民黨在與中共掌管對臺統戰工作的王滬寧見面後,手段變得高明許多,破壞範圍既深且廣。而這些法案的撰寫與立法過程,我們從新聞報導中可看出,黃國昌作為民眾黨團唯一曾有立院經驗的委員,又是法學背景出身,每一次與國民黨聯手的多版本法案修改,黃國昌都扮演了重要角色。而黃國昌也藉由立法過程,逐漸鞏固自己在民眾黨內的地位。選上黨主席,只是他取柯而代之、意圖在政治生涯更上一層樓的初試啼聲。

虛假的國運昌隆黨

如果說柯文哲是刻意模仿毛澤東,那黃國昌就是無意識的走在習近平的建制集權道路上。然而,這樣的權力真的穩固嗎?

前以言之,習近平使用制度來鞏固權力,但「全面深化改革」相當空泛,紀律檢查制度更是恐怖統治。習重挫江派和團派、損害了中共黨內的派系共治傳統,基於對他人的不信任,也沒有培養下一任的中共領導接班人。當國際情勢改變或習的健康亮紅燈,中共的權力核心出現真空,中共政權是否還能存續持續,或對外輸出一帶一路花團錦簇的中國夢,值得臺灣密切關注。而回看黃國昌對權力的渴望與掌控欲,將使臺灣民眾黨在2026年選舉難有席次,從而進入關燈倒數。

最後,筆者想以蘇軾詩〈雨中遊天竺靈感觀音院〉來為民眾黨做結。「蠶欲老,麥半黃,前山後山雨浪浪。農夫輟耒女廢筐,白衣仙人在高堂」。這首詩是說,豐收時節遇暴雨,農事只得停擺,眼看辛勤一年的蠶蛹麥穗要付之東流,白衣觀音卻高坐明堂,對民眾不聞不問。臺灣民眾黨喜以白色力量自居,號稱臺灣第三勢力卻甘為中共B隊,就好像這首詩呈現的畫面,表面國運昌隆,內裡敗絮腐壞,不知道還能在臺灣政壇存活幾年呢?

作者為媒體人,目前的研究興趣為兩岸、國防、認知戰,期盼臺灣雖然遭受假訊息攻擊,但能越挫越勇,加深自我保衛的信心,長出社會防禦韌性。

留言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