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真正的教育家:情天反抗才是愛,驚螫更要老雷聲

陳詩寧
673 人閱讀
李喬老師。圖片來源:作者獲得授權提供

這不是在香港,這不是在中國,是在2025年的台灣花蓮:一位退休教師於花蓮立委傅崐萁在的場合被強行拖離,繼而在納稅人付錢蓋的中正體育館被逐出,即使手抵住門也不得停留。

在強調的百年樹人植樹節前夕,這段霸凌老師的這段畫面顯得諷刺而驚悚,令人關心到底發生何事。

黑白分明不容模糊的客家老師

花蓮立委傅崑崐陣營表示,是退休老師自己來國民黨的場合鬧場,並直呼傅崑萁「通匪」只好報警處理。但網路上看到同一場地、同一時間竟然出現兩張海報,一張海報寫著植樹節發送小樹苗,一張寫著追思孫中山總理及傅崐萁報告大會,讓退休教師會走入會場羅生門。

和這個平行世界呼應的,同一周,連江縣長王忠銘到福州參加活動,但出現的官方短影音是對岸稱謂「馬祖縣長」,讓人懷疑縣長連自己的縣名都搞錯。更不要說原住民立委高金素梅在國會上直接說「我們習近平」。

一個台灣兩個平行世界了,但別忘了花蓮是教師的故鄉,花蓮鳳林鄉更是孕育全台灣校長最多的地方,就算教師已退休多年,要一位當年可以騎腳踏車追學生摩托車的強悍客家老師,今日要指鹿為馬,也太困難了,不懼權勢,直陳其非,才是教育的本質。

與學生站在一起的客家大佬

關於客家老師的直與執,筆者有一段特殊的回憶。想起1992年清華大學台灣研究社與交通大學台灣研究社共同提議的第一屆全國台語與客語辯論賽,當時本來要納入梅竹賽辦理,但梅竹賽委員會竟然以「客語」不是台語,而拒絕客語辯論的建議,導致兩校學生退出正軌辯論賽,自行邀請評審,當年鍾肇政老師風塵僕僕而來的身影還留在腦海中。

事隔多年,看到一文,居然鍾肇政老師寫於1992年3月28日的文章:

「我於是日(三月八日)依約於下午一時整抵達新竹火車站,很快地就有一位同學認出了我,把我接到等在站前的自用車上, 我就這樣投入今天我這個行程。」

「梅竹賽歷年都有多項競賽項目,今年因鑒於本土化呼聲日高,故而增設台語辯論賽項目。然而負責這項新增項目賽事安排的清交兩大學台研社提出福客兩種語言並列的計畫時,竟遭籌委方面拒絕了。理由有數項,歸納起來便是:誤認為客語非台語,所以原來的預定也只有福語一種,因此必須照原定計畫,只辦福語部份。雖然屢經交涉,仍未獲共識,最後兩校的領隊雙雙退出比賽,乃是『第一屆全國台語文辯論巡迴邀請賽』了。」

「這些可愛的青年學子們還發出豪語:「希望藉這次的比賽,使學生嘗試用自己的母語來思考及表達,更企圖喚醒台灣人對語言問題的覺醒意識。」(清大台研社社長陳詩寧同學語)又有謂:「往後更希冀籌辦原住民語言為表達工具的活動,讓台灣這個多族群的社會也有多元化的語言生態。」(交大台研社社長龔必麟語)」

人到中年,看到鍾老當年詳細紀錄,洋溢著魯冰花式的溫柔,代表客家熱愛鄉土、關愛下一代的深厚情感,不由得眼眶濕潤。

出面號召罷免的客家文學家

最近客家老師最鮮明的身影,則是公開表示「反抗就是愛」的李喬老師,李喬老師表示:「臺灣正有難,為了愛臺灣,所做出的反抗就是愛,我們正在展現人民對臺灣的愛。不要害怕展現愛,不要害怕反抗!對不適任的立委,罷!」

到底李喬指的「愛」是什麼,從他五十歲退休後的第一本長篇小說《情天無恨》(白蛇新傳)也許可以看到建構的軌跡。在戒嚴時代流行的經典新創,李喬並沒有遵從流俗,許仙在舊版里是一個埋頭苦讀的書生,在李喬筆下卻是一個醫館學徒兼渣男,襯托了白素貞追求「成為真正的人」的過程,強調人的高貴在於選擇:即便知道可能幻滅,仍承諾為愛與信念行動。人類的自由在於超越:不被身分或命運束縛,堅持追問「我是誰」。

若單純以字面意思,李喬是在寫西湖,但書中洋溢的獨立反抗精神,就像他真正的故鄉苗栗大湖,那不是一片湖,而是一片讓思緒馳騁的草原,追索台灣人命運的開始。

珍惜老師身影、傳承反抗聲音

在社群和AI的時代,這些客家老師的聲音,代表受過教育、努力生活、經歷幻滅、達到深刻覺醒的一代人,為了下一代把心中的呼聲吶喊出來,擇善固執努力地反抗。

也許是驚醒蟲子就需要如此老雷轟頂,前一天才指控葉老師是側翼,隔一天傅崐萁就出來道歉,「驚蟄」是這樣一個生氣勃勃的節氣,希望這次有驚醒冬眠中的萬物,使萬物恢復活動及生機。

作一個頭腦清楚而不失溫柔的人,希望老師講的話我們都有在聽。

作者為二十年來企業創作二刀流,去哪裡始終不忘記者和企業人的雙重身分。從外派中國到矽谷分公司,由太平洋東西兩岸回望台灣,文化與生態如珍寶發光,傳產和數位經濟並列爭輝,正在寫作新書《末代台幹》。

留言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