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台灣藍營在大罷免海嘯中的政治博弈

簡嘉佑
988 人閱讀
圖片來源:翻攝自華視新聞YouTube頻道

2025年開春,「罷免立委」在睽違10年之後,再度成為台灣政壇討論度最高的政治名詞,而這一波以罷免為題的公民運動,更是升級為「大罷免」、「全面罷免」。

10年前只針對特定立委的罷免運動,為什麼在10年後遍地開花?筆者多年在中部地區從事公民運動及政治工作,將以中台灣的罷免運動與政治觀察作為切入點,最後再來談談在這波浪潮中,突然竄起的團體。

去年夏天開始,受到「青鳥行動」啟發的中部人,紛紛在中彰投各地逐步聚集、組織。在彰化,有高中生組成的「照路行動」;南投也有年輕人舉辦青鳥行動講座;做為中部核心的台中,則是最快組成以罷免立委為目標的團體。

罷免對於關注台中公民運動的人並不陌生,若說起罷免台中立委,許多人會想到2021年陳柏惟「刪Q案」,但早在2014年太陽花運動之後,就有民間團體發起對台中第4選區立委蔡錦隆的罷免案,不過最後並未通過第二階段連署,從歷史記錄看來「罷綠容易罷藍難」。

這也是台中罷團去年剛起步時的寫照,即使中4選區、中5選區、中6選區,此三區是票數差距較小的選區,也是台中的舊市區(都會區)。罷免團隊組成及運作也是最早,但每個禮拜的收件數以及關注度,依然是寥寥可數。

台中政治局勢在2024的總統、立委選後丕變,8席立委綠消藍長,問政有口碑的張廖萬堅意外落馬、擔任上屆副院長的蔡其昌也被認為贏得不漂亮。仰賴媽媽市長盧秀燕光環當選的「台中三子」,是國民黨難得一見的新生代,政治前途光明,再看看罷團擺攤連署的稀疏人流與收件量,藍營自然沒把罷免當回事。

然而在2025年3月的現在,除了上述三區以外,還有中2、中3、中8等舊台中縣區,都已經達標,並開始進行第二階段連署。大罷免在台中的氣氛,如何從無人關注到全民運動?

PASS或梭哈,罷免不沾鍋與走出中台灣的籌碼選擇

台中八席立委都被提出罷免案,甚至盧秀燕提攜的「台中三子」更是首當其衝,台中儼然成為罷免戰區第一線,但盧市長似乎打定要當「罷免不沾鍋」,對立委罷免鮮少公開表示意見。僅有一次回到立法院宣傳新丁粄節與韓國瑜同台,其後春節期間在台中受訪提到「台中8位立委不分藍綠,都非常優秀」,輕輕帶過罷免話題。

雖然盧秀燕老神在在,但羅廷瑋、廖偉翔頻頻出包,不餘遺力拉高自己的仇恨值,套句電影賭神的台詞「年輕人終究是年輕人,太衝動了!」

去年9月,羅廷瑋在程序委員會審查總預算時,突然投票棄權,自稱因被綠營罷免,背負極大壓力才出此下策(然根據筆者觀察,當時在台中大罷免浪潮並無明顯聲量)。羅當台中市議員時就以惹爭議鬧聲量著名,在立法院又想賣弄被罷免的悲情牌,反倒被國民黨支持者罵翻。導了一場假戲,卻拉高自己仇恨值成就認真罷免,恐怕也是小羅始料未及。

後來12月國民黨封鎖內政委員會強修選罷法,羅在攻防時不敢穿國民黨戰袍、戴口罩遮掩,顯然也知道罷免法制加嚴,勢必再度引發公民社會不滿,但有被藍營內部檢討的前例,黨意當前只能蠻幹。小羅既無法討好中間選民,又辜負了深藍支持者的期待。

廖偉翔的荒謬論調則是不僅未上任就大肆宣傳成功爭取捷運藍線,更是在台中市大鬧含有瘦肉精的「天選之肉」事件時,質詢公衛出身的時任行政院長陳建仁「抽驗3%不能證明其餘97%沒問題」,如此無料的言論,讓選民懷疑他是不是草包一枚。更別說前些日子,台中新光三越發生氣爆案,廖偉翔第一時間到現場開直播被批蹭聲量。

羅廷瑋與廖偉翔的選區都是2024由綠轉藍,可謂是中間選民決定結果、扎扎實實的搖擺區,也是盧秀燕力推的「藍白合示範區」。但是接連的判斷失誤,讓羅廖二人穩居大罷免浪潮裡的一級戰區。媽媽市長能夠棄子於不顧嗎?

2024立委選舉,明著推蔡壁如參選海線,暗地裡又默許廖偉翔和羅廷瑋找柯文哲錄推薦影片、黃健豪掃街車隊巧遇柯文哲互道加油,盧秀燕的種種作為,其實是在奠定台中藍白合的根基。近日更與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公開會面,除了保溫「藍白合示範區」以外,也複製2024拉白打綠的合作模式,試圖蓋過大罷免焦點。

此外台中地方盛傳有重量級立委提出倒閣的建議,希望卸除盧面對大罷免浪潮的壓力,避免2026的市長選舉節外生枝。藍營政治家族頻頻回防固樁,下放資源到鄰里,據聞委員本人更親自出席地方行程提高能見度,避免被人見縫插針。

盧秀燕與傅崐萁、黃國昌在立法院的戰狼策略並不同路,但她若擋下台中的罷免潮,讓藍營6席立委安然過關,必然會是在2028競爭中,藍營台中幫的有力籌碼。

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做莊,我全都要

相對於台中立委的罷免熱、市長反應冷,同為藍營執政的南投,罷免團體則是起步較慢,雖然搭上罷免舊法門檻的末班車,順利通過第一階段提議,然而接下來60天的第二階段連署,才是嚴苛考驗。

縣長許淑華趁著草屯鎮長補選的勝選勢頭,順勢推民進黨議員蔡銘軒、陳玉玲的罷免案予以反制。筆者觀察,許淑華並非怕兩位藍營立委被罷免,而是建立權威,希望以大罷免一役,鞏固許在南投藍營的共主地位。

以公民團體之力,在看重人情世故、政治形態保守的南投推動罷免,本來就是苦差事。要依靠罷免運動在短期內撼動馬文君的地方組織,更是緣木求魚。

南投另一位藍營立委游顥,雖然在2024勝選,但因2023年補選、蔡培慧當選造成國民黨接班的斷層,目前游顥在地方經營仍未全盤接上。民進黨當初全力投入在南投立委補選一役的成果,如今物換星移,會不會成為南投在大罷免浪潮中的破口,仍有待觀察。

公民精神在大罷免浪潮中再掀波濤?

目前對於大罷免諸多討論焦點都放在政黨對決,然大罷免的造浪者與最大變數,並非藍綠白的動向,而是罷免團體的無窮潛力。筆者所接觸的罷免團隊核心,多數自認在10年的太陽花運動中受到啟蒙。

此次罷免團體的成員組成,不同於10年前太陽花運動以學生及社會議題的關係者為主,反而是社會中堅,擁有穩定的經濟能力、不錯的社經地位。他們對於政治情勢的不認同,應對上更加追求效率與「KPI」,「罷免」對他們而言,是改變政治最快的手段。

召喚大罷免浪潮,另一個無法避而不談的主因依舊是「中國」。曹興誠先生高呼「反共」聽起來或許老套,但只要轉換成新世代的理解,就是近30年來惡意與威脅越來越高、無法忽視的「中國因素」。在藍白看來,這是在販賣亡國感,但「反共」究竟是不是恐嚇?日前出席大罷免記者會李明哲先生的經歷,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國民黨在大罷免第一階段送件,初戰就以32:0大敗,輿論攻防上又失誤公布提議人個資、傅崐萁說明會現場粗暴架離「葉霸」,造成在第二階段連署開始之際,民眾紛紛聲援,再度引發熱潮。參與罷免行動的公民,並不是全站在特定政黨立場,更多的是勇於表露自己的價值選擇,反觀藍營掌權者,卻是換了手段但腦袋依舊,以政黨顏色看待大罷免運動。

大罷免浪潮與台灣以往的民主運動或太陽花運動沒有直接關聯,「我們都是阿美」與台獨黑名單的「黑面具行動日」、反媒體壟斷運動的「你好大我不怕」,都有以小博大的氣魄。這種直覺反抗,是台灣經過民主化洗禮的培養土,也將是造浪大罷免的關鍵。

作者是在中部游移不定,奔波於山線、海線、台三線,覺得政治很麻煩,但是對幕僚工作樂在其中的政治工作者。

留言評論
簡嘉佑
Latest posts by 簡嘉佑 (see all)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