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台辦公布台獨名單為哪樁?準備統一後的大清洗

王宏恩
1.8K 人閱讀
圖片來源:翻攝自華視新聞YouTube頻道

在中籍抖音製作人亞亞被台灣政府驅逐出境之後,國台辦設立了台獨舉報專欄,並且於稍後公布台獨打手名單。這並不是國台辦第一次公布台獨名單,國台辦在2021年至2024年之間,也公布過數次台獨名單,包括台灣政治人物、名嘴、企業、公民團體、社運人士等。

雖然台灣民間對於這些名單公布大多一笑置之,目前給予的制裁限於對本人及家屬的入境或投資等也不痛不癢。但假如我們把中國整套名單公布的實施過程及相關法律拿來看,就可以看到這整個機制的運作方式跟願景。簡言之,這整套機制背後的涵義是:台灣假如真的跟中國統一,無論和統還是武統,統一後台灣人都會面臨大清洗,其中軍公教更是會被針對的對象。

中共可能對台搞「隔空死刑」

首先,公布這些名單是依據2005年就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但在2024年5月,國台辦、公安部、跟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等單位公布了《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在這個意見中,明確宣告各種圖謀將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行為(第二條),都可以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徒刑(第六條)。其中最後一款是「其他行為」,不清楚的定義可說是包山包海。同時,在第十七條至第二十條更表明了「缺席審判」的相關程序。在第十二條,甚至把追訴期限拉到永遠。

換言之,我們以前常常在嘲笑說PTT一些版主會針對特定版友預防性的「隔空水桶」,但目前中國已經針對台灣而有了完善的「隔空死刑」。目前國台辦幾次公布在名單上的人恐怕就是第一批隔空死刑的名單。而且永遠是追訴期限。

當然,許多人會覺得,這個名單上的人畢竟是少數,而且假如真的兩岸有開戰或任何衝突的話,這些人本來就可能會先在衝突中身亡,所以影響不大。但假如我們進一步來看中國這幾年對於兩岸統一之後的相關討論,就可以看到上述的法律程序影響到的人範圍非常廣,而且台灣的軍公教會在統一之後受到極大的影響。

自從習近平在2022年開始提倡要兩岸「探索」台灣的一國兩制方案之後,非常多的中國學者就針對台灣跟中國統一之後的各種政策進行建言。而從這些學者的建言,我們可以一窺台灣在統一之後,上述法律影響的範圍有多廣。

中國學者的對台建言,一個比一個狠毒

首先,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兩岸研究所所長朱松嶺,就開宗明義地說,只要不「擁護統一、擁護社會主義」的台灣民眾,都不是中國憲法定義下的「台灣人民」,而是需要被處分的「專政對象」。他特別提到目前在台灣符合定義的「台灣人民」越來越少,而台灣民調大多顯示絕大多數不支持統一──照他的憲法定義,台灣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可以被送辦的「專政對象」。

許多台灣人覺得,那麼假如我從現在開始裝乖,或現在開始積極拍抖音擁護統一,應該就沒問題了吧?並不是。海峡两岸法学交流促进会副理事长黄闽就建議,只要在1992年以來(確立九二共識之後)台灣人做過任何跟台獨有關的事情,都必須納入追訴。因此全台灣除了自從1992年就積極擁護鼓吹統一的人以外,其他所有台灣人都是潛在可能會被判刑的對象。

而在其中,台灣的軍公教將是第一批被檢查與清洗的,而且負責清洗的執行對象也會是台灣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田飞龙就很明白的表示,「对台湾地区原有公职人员则需要根据其政治立场和台独言行加以甄别」。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台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張萌也建議,「劃定愛國愛台人士任職教育部門的紅線,徹底肅清教育系統的“台獨”勢力」。

至於軍隊,大多數中國學者是直接建議解散台灣目前軍隊的,有一些更建議把軍隊改制為警察,用來鎮壓台灣人。例如香港中观研究所所长刘澜昌建議「我建议台湾的军队改编成警察,国防还是由中国军队负责」(所以解放軍會駐台),而且「原有的台軍人員,也可以轉到治安警察行列服務…台灣特區的警察及其他地方武裝力量,也需要宣誓,履行“反台獨”的基本任務。

剩下的台灣人恐也成炮灰

在這幾波台獨清洗之後,剩下真心擁護祖國跟統一的台灣人,從此之後就不用當兵、可以快樂在台灣舞照跳、馬照跑嗎?恐怕也不是的。一些中國學者早已預言,台灣會是日後抗美的前線,也是解放軍的重要基地,也恐怕會是中美開戰後的戰場。例如前面香港中观研究所所长刘澜昌就直接白話說「中央在台灣駐軍不但要擔負寶島本身的防務,而且要擔負捍衛整個大中華的太平洋的第一道防線,要保衛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以及外延的海外利益…未來統一後的台灣駐軍,可不是象徵性的,而可能是“抗美”最前線」。

從這些學者響應習近平「探索一國兩制方案」的政策建議來看,今日國台辦公布台獨名單、之後的隔空死刑都只是骨牌的第一張牌。假如台灣人可以接受這些做法,讓骨牌倒下,等到之後島上插滿五星旗之日,就會是更大規模的追訴、逮捕與鎮壓,而且可能是教「台灣人民」來執行。即使這一切都過去了,也並不代表剩下的台灣人之後不用在面對中美衝突成為戰場的風險。要讓這一切不發生、要繼續維持現狀,就得持續透過各種方式,讓習近平每天起床都覺得「還是改天好了」。當目標方向確定時,手段與選擇也會清晰起來。

作者為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副教授。在台中一中被選進數學校隊,接著考取台大電機系後想當個科學家。在椰林繞了一圈後,覺得還是人類有趣多了,於是跟著數學一起投入研究政治,成了政治科學家。

留言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