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理說,在追求和平、保存性命,與反對侵略、捍衛自由民主之間,可以是價值選擇的問題。亦即,都有其正當性,在對立的價值選擇之間,並沒有絕對的對錯,更不需要將之視為敵我之間的鬥爭。也就是所謂「見仁見智」的問題。
所謂的和平反戰背後藏的什麼心思
但我之前在臉書的那篇文章,所要明確指出的是,不應該不誠實地用和平反戰的名義來包裝自身的中國情結。甚至,在我眼中,有不少的統左,是以馬克斯思想中的國際主義來反對台獨,蔑視台灣民族主義。但與此同時,自身卻對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充滿了期待。其中國民族主義的信念,不僅導致對心目中的台獨政黨──民進黨恨之入骨,所謂的反對帝國主義也就只剩下反美帝。如我之前一再指出的,卻無視於中國在圖博、香港、東突厥斯坦的殘暴作為,及其像一帶一路那樣,憑藉經濟勢力在全球的擴張。甚至所謂「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質上根本就是帝國主義與國家資本主義。
進而,我也要指出,包括龍應台在內,這些人的和平反戰主張看似表現出來的人道關懷,也是自相矛盾且虛偽的姿態而已。這些人自稱之所以宣揚和平反戰是因為以蒼生為念,指控反侵略備戰只為進入軍備競賽的惡性循環,並無可避免地導致戰爭。首先就是不顧這麼多年以來,莫名其妙地被消失、被自殺的圖博人、香港人、維吾爾人,以及中國人。當然也還包括了為了追求自由民主而自焚的圖博喇嘛、起身抗爭而身陷囹圄的香港年輕人,以及被消失的中國維權律師。難道,這些人的命不是命,這些人不是天下蒼生之一嗎?
還是,自以為明智的反戰人士,認為追求自由民主的奮鬥與付出都是愚蠢不智的,並且也因此是罪有應得的?如果不是的話,最最起碼,在捍衛好戰陸配網紅之言論自由同時,是不是也該批評其好戰言論?並正視中國箝制其人民言論思想自由,甚至也對台灣發動資訊戰、動員在地協力人士,以言論自由之名破壞自由民主之實。尤其,如果真的在意傳播媒體應該承擔以well-informed的公民為基礎,打造真正民主憲政的責任,怎麼可能無視於網紅經濟底下,中國在全世界(包括台灣)以點閱率和「抖內」來左右言論市場的情況?
無視極權者的不仁,迎和者豈有智
偏食的國際資訊收集,結果只剩下缺乏現實感的書空咄咄。但理應,其中的學者們特別需要面對的是前述的自身價值錯亂。社會學家M. Weber在〈學術做為一種志業〉裡指出,學術的意義在於追求清明(Klarheit),特別是自我清明,也就是看清楚自己。對我來說,Weber的討論,也是清明地點出學術工作預設的價值選擇。用J. S. Mill的話來說,亦即,不快樂的人是比快樂的豬更值得追求的。既然是價值選擇,當然不是所有人都得追求的目標,但至少對於獻身於學術的學者們,不顧現實,拒絕看清楚自己,就是背棄自身從事學術工作的價值預設。
說起這篇文章標題的「見仁見智」一詞,向來心儀於中國哲學所蘊含的智慧的我,完全贊同蘇偉碩醫師引用孟子所說,「唯仁者能以大事小」與「唯智者能以小事大」的說法。但既然如此,怎能以各種修辭規避對霸道的中國喊話的責任?又如何能夠不談孟子所主張的王霸之分?以及孔子「如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這句話。而只是把中國的「不仁」當作一個既定的、不可改變的前提。孔孟是把大國的「不仁」與「霸道」當作不可改變的預設嗎?尤其是號稱國際主義、堅持人道關懷的左派,目睹中國境內,以及在圖博、香港、與東突厥斯坦的那些追求自由民主的吶喊和犧牲,怎麼可能不置一詞,不發一語?
強推「以小事大」者,最後就是徹底的臣服
在把中國的不仁當作無可改變的前提下,當然剩下的是片面要求台灣要有「以小事大」的「智慧」。然而,這些自認比大多數人有智慧與人道關懷的反戰和平人士,怎麼可以不首先面對自身國族認同作用,及其所造成的偏頗?果真主張在大國博奕之間等距外交,又怎麼可能只是獨獨批判美帝,在俄烏戰爭之間也只是體貼地幫俄羅斯設想當初發動侵略戰爭的緣由?況且,「以小事大」的智慧又怎麼可能只是放棄備戰,讓中國可以用更少的代價成功攻下台灣?更何況,在中國否認台灣的國家地位,把兩岸關係當作中國內政問題的談判前提下,等距「外交」又是如何可能展開的?
進而,「以小事大」的智慧,怎麼會看不到中國對於圖博、對於香港從不守信的歷史事實,以及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的堅持?既然把中國的「不仁」當作無可改變的前提,又如何寄望未來在台灣加入中國之後會有引導全中國走向自由民主的可能性?反之,果真面對現實,即使要與中國一同商談兩岸關係的其他選項,不論是邦聯還是聯邦,究竟是先跳進中國預設的一個中國的框架,使得兩岸問題變成內政問題而削弱了國際干預的正當性,這樣比較可能談判出有利於台灣的結果,還是以對等的兩國的姿態在國際見證下簽訂「條約」,能夠得到比較多的保障?即使不提,在國際現實下其實條約也經常被毀棄,正義往往得不到伸張。那麼,在應否跳入談判的格局的問題上,即使只是以台灣的政府為喊話對象,是否更應呼籲執政者慎重考慮中國的「不仁」與「無信」?這樣才比較有智慧吧?
甚至,果真有智慧的話,怎麼可能猜想不到,台灣在中國統治下會遭遇怎麼樣清洗?這不只是猜測。「統一」後要先把台灣人民送去進行思想改造,實際上不論是中國的軍方人士還是學者,不也早就明白宣示了嗎?有智慧的統左人士,真的覺得那時還有推動左派運動的空間嗎?真的如此有信心,怎麼不在當下此刻就投身於中國的維權運動?如此關心中國的未來發展,怎麼會看不到1949年至今,中國的學者與知識分子的處境?這樣的一廂情願,真的有以包括自己的後代子孫在內的蒼生為念嗎?
「姿勢分子」的可笑
虛假的中立,往往只是自命清高,甚至是為了掩飾底下的情結。更何況,這些宣言與文章,根本是毫不掩飾的和中、反美,譴責烏克蘭。在此,我要重申,以藍白兩黨在立法院不顧民主程序癱瘓政府的作為,主張藍綠一樣爛是xx比雞腿。同理,面對否定台灣國格、打壓我們國際地位,並以飛彈瞄準台灣,不時以戰機艦艇包圍騷擾我們的中國,卻只致力於批判美帝,還要台灣人民像他們一樣有智慧與人道關懷地跳入「一個中國」的談判前提,這樣的左派與知識分子,就只剩下「姿勢」而已。
龍應台就是其典型。
事實上,包括中央電視台、新華社在內的官方媒體隨即於三月二十七日大幅報導「75學者聲明」,並於四月一日發動環台軍演。一個自稱公平中立的聲明,但內容卻偏頗,結果就是被這些學者所謂「不仁」的一方,拿來大肆攻訐他們認為不智的另一方,並用以合理化其「武力」威脅。實際上,正是「統戰」一詞,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的實現。這不知是否為自稱反戰的他們所料想得到的?而這些統左人士,也跟台灣的藍白政黨一樣,其實只會是統一之後要被處理的次要敵人罷了。
我認為,真正的不智正是這樣偏頗的聲明本身。不過,也或許這就是他們所想要的效果,也是在聯合次要敵人──中國,在打擊統左心目中數典忘祖的主要敵人──台獨。果真如此的話,大多數人在第一時間對此聲明的抨擊,也證明了假裝的中立、人道,以及愛好和平,早就被看穿了。仍顯示出這聲明的不智。
作者為政治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名言是:「不要相信你的老師。」自2005年受到樂生青年聯盟的感召後,長期鼓勵學生走出校園、走入社會,讓課堂知識與現實經驗相互激盪,並經常身體力行支持社會運動。
- 見仁見智,抑或情結的包裝和偏頗? - 2025 年 4 月 8 日
- 連結馬克思的晚期思想──評《人類世的「資本論」》 - 2023 年 5 月 3 日
- 縮限博士後年限,根本是鋸箭法 - 2018 年 8 月 1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