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前言
印太地區多國聯合演習為人熟悉者當屬「環太平洋軍演」(下稱環太軍演,Rim of the Pacific Exercise, RIMPAC),以2024年最近一次演習為例,共有29個國家,超過25,000人參與,動用的主戰裝備包括:40艘水面艦艇、3艘潛艦、14支地面部隊、超過150架飛機。以美澳為首之護衛軍刀(Talisman Sabre)多國聯合演習,在參與的國家及主戰裝備規模雖然不若「環太軍演」,但其參與官兵卻不遑多讓,以2025年「護衛軍刀」多國聯合演習為例,參與官兵人數高達3萬餘人,使此演習與「環太軍演」並列印太地區的兩大多國聯合軍事演習。
該演習始於2005年,過去20年來演習規模有逐漸擴大趨勢,據悉今年參與演習國家已經來到19國,較2023年之演習增加6個國家。由於此演習規模日益擴大,影響力也日漸擴散,對於維護印太的和平與穩定,有其重要關鍵作用,殊值持續關注。本文分從2023年護衛軍刀演習概況、2025年護衛軍刀演習概況、戰略意涵及政策建議等面向,析論如後。
二、2023年護衛軍刀演習概況
2023年7月21日至8月4日,美國與澳洲舉行兩年一度的「護衛軍刀」演習,較2021年「護衛軍刀」演習僅由美、澳、紐、加、英、日、韓等七國參與,在參與國家、參與官兵人數,以及參與主戰裝備等,呈現大幅增加趨勢,顯示該演習日益受到印太及歐洲民主夥伴國家的重視,2023年「護衛軍刀」演習目標、地點、科目,以及參演國家、兵力、機艦等,綜整如表一。
表一2023年護衛軍刀演習概況 | |
區分 | 內容 |
演習目標 | 透過提升作業互通性,同時驗證美澳與盟邦攜手合作,守護印太區域安全與穩定的具體承諾。 |
演習地點 | 在澳洲各處演訓場。 |
演習科目 | 包括兩棲登陸、空中突擊、對地打擊、海上編隊、城鎮戰與大規模實彈射擊等高強度實兵演練。 |
參演國家 | 美國、澳洲、加拿大、法國、德國、英國、日本、南韓、紐西蘭、印尼、斐濟、巴布亞紐幾內亞與東加等13國。 |
參演兵力 | 3萬5千名官兵。 |
參演主戰裝備 | 20餘艘艦艇、60餘架戰機、數十輛戰車、數十架直升機、數十門火砲,以及800 多輛軍用車輛。 |
備註 | 菲律賓、泰國與新加坡三國為觀察員。 |
三、2025年護衛軍刀演習概況
2025年在澳洲舉行的「護身軍刀」多國聯合軍事演習,參演的國家較2023年「護身軍刀」演習多出6個,達到19個國家,參演兵力超過3萬5千名官兵,與2023年的演習相當。據悉7月13日至8月4日舉行之2025年「護身軍刀」演習,其演習範圍涵蓋範圍從印度洋的聖誕島(Christmas Island)延伸至珊瑚海(Coral Sea),全長達6,500公里,為此演習歷來最大規模聯合演習。2025年「護衛軍刀」演習目標、地點、科目,以及參演國家、兵力、機艦等,綜整如表二。
表二 2025年護衛軍刀演習概況 | |
區分 | 內容 |
演習目標 | 強化演習夥伴的能力和互通性。 |
演習地點 | 在澳洲全國各地舉行,包括昆士蘭州、澳州西部、北領地、新南威爾斯和聖誕島。此外,亦包含從印度洋的聖誕島到珊瑚海等海域。 |
演習科目 | 包括兩棲和空降部署、火力演示,以及陸、空、海、天和網路空間的作戰。 |
參演國家 | 包括美國、澳洲、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印度、印尼、日本、荷蘭、紐西蘭、挪威、巴布亞紐幾內亞、菲律賓、韓國、新加坡、泰國、東加和斐濟等19國。 |
參演兵力 | 超過3萬5千名官兵。 |
參演主戰裝備 | 英國航母「威爾斯親王號」航母打擊群、美軍「美利堅號」(USS America,LHA 6)遠征打擊群艦艇、F-35B、轟炸機、反潛直升機、愛國者三型防空飛彈、戰車、火砲及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 |
備註 | 汶萊、馬來西亞及越南三國為觀察員。 |
四、戰略意涵
以澳洲及美國為主力的「護衛軍刀」多國聯合軍事演習,2025年之演習擴大到由19個國家參與的規模,汶萊、馬來西亞及越南三國則為觀察員,顯示此演習參與國家愈來愈多,其所凸顯之戰略意涵,概可歸納如後。
首先,「護衛軍刀」多國聯合軍事演習,向來在澳洲各訓練場舉行演習,據悉巴布亞紐幾內亞慶祝獨立50週年之際,也爭取首次舉辦相關演習活動,顯示澳洲努力發揮在南太國家的影響力,正逐漸顯現成效。此外,2023年「護衛軍刀」演習擔任觀察員的菲律賓、泰國與新加坡三國,今年正式參與「護衛軍刀」,標誌著參與此演習國家正日益擴大。
其次,2025年「護衛軍刀」演習,除持續在澳洲境內進行之外,因此次演習巴布亞紐幾內亞亦舉辦相關演習活動,其演習範圍更擴及到印度洋的聖誕島(位於雅加達西南方約490公里處)及澳洲東部的珊瑚海(周邊國家包括澳洲、法屬新喀里多尼亞、巴布亞紐幾內亞、索羅門群島及萬那杜),兩地距離約6,500公里,顯示此演習考量印太地區安全情勢特性,冀透過演習對參演國家做更好的協調。
再次,由於參與「護衛軍刀」演習的國家日益增多,涵蓋歐洲及印太國家,如何透過縝密的規畫,從準備(preparing)、集結(staging)、整合(integrating)和調動(moving)部隊進出澳洲及其周邊地區的後勤工作,都是此演習有史以來最複雜的工作,但不容否認,此次演習提供澳洲與參與國家實現大規模作戰的機會。
五、政策建議(代結語)
「護衛軍刀」演習雖然是以澳洲及美國為主,但近年來參與演習的印太國家愈來愈多,我周邊國家日本、南韓與菲律賓也都加入該演習,我國應積極爭取參與該演習,研提政策建議如後。
(一)持續關注護衛軍刀演習後續發展
2023年「護衛軍刀」演習計13個國家參與演習、3個國家擔任觀察員,2025年「護衛軍刀」演習參與國家已經增加到19個國家、3個國家擔任觀察員,按往例此3個觀察員國家將會加入2027年「護衛軍刀」演習,屆時參與演習國家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由於此演習是僅次於「環太軍演」的多國聯合軍事演習,我宜持續關注該演習後續發展。
(二)爭取成為護衛軍刀演習觀察員國
從「護衛軍刀」演習參與情況觀之,要成為參與國大多須先成為觀察員,例如,2023年「護衛軍刀」演習時,菲律賓、泰國與新加坡3國擔任觀察員,2025年「護衛軍刀」演習,此3國已經成為正式參演國家。此外,今年「護衛軍刀」演習,新增汶萊、馬來西亞及越南3國為觀察員。基於前述,我國應循管道向澳洲及美國爭取成為該演習觀察員。
(三)視爭取觀察員情況推動參與演習
近期媒體報導美國空軍聯合日韓在阿拉斯加舉行「紅旗阿拉斯加25-2」(Red Flag Alaska 25-2)軍事演習,美方主動曝光台灣空軍高層任觀察員消息,顯示美軍邀國軍參與相關演習任觀察員已是不爭的事實,未來我國應針對美軍所主導演習屬性,爭取派相關部隊參與演習,以進一步提升國軍與美軍及友盟協同作戰能力。
參考資料
中文
一、李言,大紀元,〈美兩棲攻擊艦抵澳 美澳將舉行3萬人軍演〉。
二、美聯社,〈「護衛軍刀」跨國軍演展現澳、美及其他盟友間的團結〉。
三、施欣妤,青年日報,〈「美利堅號」訪澳 深化戰略夥伴情誼〉。
四、張婷,大紀元,〈加強防禦能力 日本將定期和美澳進行軍事訓練〉。
五、壹蘋新聞網,〈不藏了!美空軍聯合日韓演習 美方主動曝光台灣高層任觀察員〉。
六、賴名倫,青年日報,〈聯演 13國攜手驗證防衛戰力〉。
英文
1. Australian Army, Exercise Talisman Sabre.
2. Australian Government Defence, Exercise Talisman Sabre 2025.
3. Margaret Kealy-Machella, U.S. Indo-Pacific Command, High-end over the Top End: Talisman Sabre 2023.
4.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The large-scale defense exercise between Austral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台灣智庫」秉關心國防事務,編組「國防安全小組」,深入研究國防相關議題,並提出政策建議(詳見思想坦克 Voicettank「國防安全」專欄),盼有助國防事務的改革與精進。未來「台灣智庫國防小組」將在既有基礎之上,持續擴大研究能量與提出建言,為國防事務改革做出實質貢獻。
- 美國將格陵蘭劃歸北方司令部責任區之戰略意涵 - 2025 年 7 月 9 日
- 中國洲際彈道飛彈及核彈頭發展之研析 - 2025 年 7 月 8 日
- 日韓舉行峰會之政治意涵 - 2025 年 7 月 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