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舉行峰會之政治意涵

國防安全小組
1.4K 人閱讀
圖片來源:大韓民國總統辦公室網站

一、前言

俄羅斯於2022年2月24日入侵烏克蘭,遭受國際經濟制裁,國際間敢與其眉來眼去的國家屈指可數,包括中國、白俄羅斯與北韓等國家。中國雖與俄國關係密切,但也不敢明目張膽違背國際制裁共識,只能私底下進行互蒙其利的援俄行動。由於俄烏戰爭已經持續三年多,俄國在傳統武器數量上顯露捉襟見肘窘境。中國對援俄武器裝備或派兵參戰投鼠忌器,俄國便把希望投向北韓,2024年6月俄國總統普丁訪問北韓,雙方簽署包含共同防禦條款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協定」,隨後北韓派遣數千名士兵協助俄軍,重新奪回庫斯克地區。

鑒於北韓與俄國關係日趨緊密,代表俄國可能提供北韓飛彈、核武、戰機、無人機及作戰艦技術,增添東亞安全情勢的不確定性,嚴重影響日本與南韓安全利益。本文分從2025年北韓密集試射飛彈、日韓峰會共識、政治意涵及政策建議等面向,析論如後。

二、2025年北韓密集試射飛彈

自今年一月份以來,北韓基於各種理由,密集試射各類型彈道飛彈及巡弋飛彈。據媒體報導資料,至五月底之前,北韓已經試射多枚彈道飛彈及巡弋飛彈,除了威懾日本與南韓之外,也藉此恫嚇駐韓及駐日美軍,並驗證其從俄國獲得之彈道飛彈及巡弋飛彈技術。隨著北韓從俄國獲得更為先進的技術後,其彈道飛彈能力大幅提升,從其高調進行密集飛彈測試,便知北韓與俄國在「共同防禦」的框架下,推進各項軍備與聯合作戰合作,助長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可能的軍事冒進,使朝鮮半島埋下更大的隱患。北韓2025年1至5月試射彈道飛彈及巡弋飛彈,綜整如表一。

表一 北韓2025年1至5月試射彈道飛彈及巡弋飛彈
日期次序彈道飛彈/巡弋飛彈
1月6日第一次發射新型高超音速中程彈道飛彈
1月14日第二次發射多枚彈道飛彈
1月15日第三次發射多枚短程彈道飛彈
2月26日第四次試射多枚巡弋飛彈 (1,500公里)
4月28日第五次從軍艦試射超音速戰略巡弋飛彈
5月8日第六次發射多枚短程彈道飛彈 (射擊距離800公里)
5月22日第七次發射數枚巡弋飛彈
資料來源:綜整各媒體

三、日韓峰會共識

南韓總統李在明於6月4日就職,9日便與日本首相石破茂進行首次通話,就日韓建構更成熟、更穩定的雙邊關係達成共識。6月17日,兩國元首藉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領袖峰會之機,在場邊會談約30分鐘。兩國元首峰會所達成共識包括:第一,雙方商定要不斷深化美日韓三邊合作及日韓雙邊合作,攜手應對北韓等地緣政治危機。第二,兩國元首就如何在瞬息萬變的國際局勢中維護地區和平穩定,使國家利益最大化的方案深入交換意見,並商定保持緊密合作。第三,雙方重申重啟「領導人穿梭外交」的意願,並同意為此推動兩國間的磋商不斷取得進展。第四,兩國政府有必要基於互尊互信展開溝通,推動日韓關係向前發展,並在經濟、文化等領域謀求互利共贏。

四、政治意涵

鑒於南韓總統李在明以往反日立場,渠反對日韓兩國簽署《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General Security of Military Information Agreement, GSOMIA),更認為日本不僅曾經侵略過朝鮮半島,還在獨島問題上不斷挑釁,日本實際上是南韓的敵國。此次李在明利用G7會議,與日本首相石破茂舉行場邊會,凸顯之政治意涵,概可歸納如後。

首先,由於李在明過去反日言論,國際間擔心渠上任後,不利日韓關係的延續與穩定,此次日韓元首於G7會議期間會晤,破除日韓關係在李在明擔任總統期間難以持續傳聞。事實上,由近幾任南韓總統上任後與日本首相會晤的時間來看,李在明上任後兩個星期即與日本首相石破茂會晤,其前面幾位總統與日本首相會晤都是在上任後兩個月至一年時間內,才與日本首相會晤,顯示李在明有意維持與延續目前日韓友好關係。

其次,由於北韓與俄羅斯關係日益密切,2024年6月,俄國總統普丁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簽署了包含共同防禦條款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協定」。之後,雙邊不斷擴大合作,除了軍事上的相互支援之外,更開始興建新的跨境基礎設施,強化兩國經貿與貨物流通。北韓與俄國的合作,相當程度緩解國際對其武器、金融、礦產與貨物等制裁。

再次,據悉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秘書紹伊古(Sergei Shoigu)近期訪北韓,並就「持續進行建設性合作」與北韓達成協議。渠並指出,北韓將派遣部隊6,000人(含戰鬥支援與排雷),前往庫斯克地區。北韓無條件支持俄國將獲得糧食、能源與軍事技術的援助,將助長金正恩窮兵黷武的氣焰,兩國的合作除了違反聯合國對北韓的相關制裁決議之外,俄軍事技術流向北韓更進一步破壞區域穩定。

五、政策建議(代結語)

近年來中國持續在東海、台海與南海等地區,採取強硬軍事作為,增添區域不穩定因素。過去一年以來北韓與俄羅斯關係升溫,雙方各取所需,北韓獲得緩解制裁所需糧食與能源,同時獲得俄羅斯軍事技術,增添朝鮮半島動盪的柴火,由於區域不穩定可能產生連動,我宜持續掌握朝鮮半島動態,研提政策建議如後。

(一)持續蒐研日韓關係後續發展

日本與南韓是東亞重要國家,也是國際間重要的經濟體,日韓關係穩定與友好,有助於朝鮮半島的穩定,更有利於美日韓三方關係的穩定與合作,此三國的合作產生加乘的力量,有效制約中國、俄羅斯與北韓在本區的蠢動。簡言之,日韓關係的良窳是東亞是否穩定的關鍵基礎,我宜持續蒐研日韓關係後續發展。

(二)蒐整北韓與俄羅斯合作詳情

過去一年北韓與俄羅斯在「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協定」上,雙邊關係直線上升,北韓以行動展現對俄烏戰爭的支持,其不僅支援各式武器裝備,並派兵參戰,且獲得俄國至關重要的軍事技術、能源與糧食等,除緩解北韓遭制裁壓力之外,更厚植其戰爭潛力,兩國力量的結合,並不利朝鮮半島的穩定。從韓戰的歷史經驗而言,朝鮮半島安全情勢走向,毫無疑問將對台海產生影響,我宜持續蒐整北韓與俄國合作詳情。

(三)強化與日本及南韓經貿合作

日本、南韓與台灣是東亞重要經濟體,2025年全球經濟體排名分別為第4、10與21,三國對世界經濟發展扮演重要的角色。南韓總統李在明基於自身利益考量及北韓可能蠢動,雖然對台海問題不會追求戰略清晰,但是在經濟層面,日本、南韓與台灣在半導體、貿易、投資等可深化合作,降低對中國市場的經濟依賴,以及尋求貿易夥伴多元化因應川普總統關稅政策的挑戰。職是之故,我國宜持續強化與日本及南韓經貿與安全合作。

參考資料
中文
一、中央社,〈學者:李在明不追求戰略清晰 台韓經濟合作潛力大〉。
二、美國之音,〈南韓軍方:北韓向東部海域試射飛彈這是今年第二次發射〉。
三、國防安全小組,思想坦克,〈從岸田文雄到石破茂看日韓關係發展〉。
四、華視新聞網,〈北韓再射彈 韓媒分析:可能與對俄軍售計畫有關〉。
五、游沛駿,公視新聞網,〈北韓試射多枚巡弋飛彈高級官員與蒲亭會面〉。
六、楊惟敬,中央社,〈北韓2025年首度發射 日本研判疑為彈道飛彈物已落下〉。
七、德國之聲,〈艱難的平衡:李在明能否推動南北韓關係緩和〉。
八、廖禹揚,中央社,〈北韓發射巡弋飛彈 韓媒:為軍艦下水失敗挽顏面〉。
英文
1. Colin Zwirko, NK News, North Korea tests missiles from new warship, including new ‘supersonic’ weapon.
2. Colin Zwirko, NK News, North Korea conducts first ballistic missile test in 2 months:JCS.
3. Ju-min Park, Reuters, North Korea fires short-range missiles possibly in performance test for export.
4. Kyodo News, North Korea tests cruise missiles to demonstrate nuclear deterrence.
5. Oman Al Yahyai, AP, North Korea confirms Kim Jung-un-supervised missile tests simulating nuclear strikes.

「台灣智庫」秉關心國防事務,編組「國防安全小組」,深入研究國防相關議題,並提出政策建議(詳見思想坦克 Voicettank「國防安全」專欄),盼有助國防事務的改革與精進。未來「台灣智庫國防小組」將在既有基礎之上,持續擴大研究能量與提出建言,為國防事務改革做出實質貢獻。

留言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