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影視時代與人物社會 先驅、敏銳、收視追隨:芭芭拉華特絲的勤奮華爾滋與她創立的電視專訪時代 陳慧蓉 2023 年 1 月 19 日 陳慧蓉 2023 年 1 月 19 日 在進入2023年之前兩天去世的美國電視新聞主播芭芭拉華特絲(Barbara Walters, 1929-2022),享耆壽93歲。華特絲在2015年退休,最後的電視專訪是2015年11月,她在ABC新聞雜誌節目《20/20》中訪… 2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政治社會 選舉之後,要回我們應該有的公領域! 陳慧蓉 2022 年 12 月 27 日 陳慧蓉 2022 年 12 月 27 日 上個世紀末,媒體及文化研究學者Justin Lewis跟Sut Jhally在《傳播學期刊》(Journal of Communication)的1998年媒體識讀特刊裡,寫了一篇有點寂寞的文章。在媒體識讀領域一片行為科學與文本… 3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政治文化教育社會 社會公器或咒言容器?──極端仇視文化中的媒體責任與虎杖悠仁的決擇 陳慧蓉 2022 年 11 月 4 日 陳慧蓉 2022 年 11 月 4 日 在動畫《呪術迴戰》第一集裡,陽光少年虎杖悠仁在危急時為了營救社團朋友,吞下詛咒之王兩面宿儺的手指,而成為宿儺咒物的容器。但吞下咒物的虎杖悠仁發現自己可以抗拒並且控制詛咒,為了避免被宿儺控制身體,想要變強的虎杖悠人,成為「東京咒術… 4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政經漫談 跟著誰喊燒的台灣川粉與川黑 陳慧蓉 2020 年 11 月 11 日 陳慧蓉 2020 年 11 月 11 日 圖片來源:翻攝范琪斐的美國時間臉書專頁 美國大選投票時間最後結束的一州是阿拉斯加,台灣時間11月4日下午兩點。當天早上10點39分,臉書粉專「恕我無法支持」已經開始貼出CNN的各州陸續開票結果,貼文說著:「FOX/CNN/Blo…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政經漫談 「知情同意」──彰化衛生局萬人血清抗體研究倫理的提醒 陳慧蓉 2020 年 9 月 4 日 陳慧蓉 2020 年 9 月 4 日 圖片來源:華視新聞Youtube 社會學者Riggins在1997年的一篇文章《他者化的修辭》寫道:「他者這個詞彙作為理論思考的一個類目,最早可追溯至柏拉圖,其用此詞彙來代表觀察者(自我)與被觀察者(他者)的關係。」短短幾句話,…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政經漫談 遮蔽的福爾摩沙──台灣防疫如何被報導? 陳慧蓉 2020 年 5 月 3 日 陳慧蓉 2020 年 5 月 3 日 圖片來源:pixabay 1978年,薩伊德(Edward W. Said)出版《東方主義》(Orientalism),內中批判西方想像下的東方再現,引起當時知識界及學術界不同區塊的驚喜與震怒。對於在詮釋學與解釋理論中已被認為是…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政經漫談 後真相時代的瘟疫與共同體 陳慧蓉 2020 年 3 月 30 日 陳慧蓉 2020 年 3 月 30 日 圖片來源:pixabay 著名以色列史學家,《人類大歷史》(Sapiens)及《人類大命運》(Homo Deus: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作者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在三月二十… 2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政經漫談 面對殭屍化的媒體,如何找到自由? 陳慧蓉 2019 年 6 月 13 日 陳慧蓉 2019 年 6 月 13 日 西元1644年,時年37歲的約翰.彌爾頓[1],發表了歷史上第一部有關新聞自由的立論:《論出版自由》[2],直接挑戰前一年議會提出的《1643年執照令》 (License Order, 1643)。此令要求所有作者在作品出版前,… 2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