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化教育社會 文化清理與政治盤算下的犧牲品:桃園神社 藍士博 2023 年 3 月 16 日 藍士博 2023 年 3 月 16 日 先說結論,這次桃園神社引發的爭議,完全是統一促進黨、急統派刻意興事,再透過有意參加立委初選的龜山區市議員牛煦庭,與張善政市府一搭一唱下粗暴行事的政治操作。這不僅違反合約精神,也侵犯宗教與信仰自由,更重要的是,幾乎複製了戰後初期中…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政經漫談 別用悲痛佔便宜,正義不是和稀泥──與江啟臣,柯文哲主席談二二八 藍士博 2021 年 2 月 27 日 藍士博 2021 年 2 月 27 日 很多複雜的問題,說到底還是有簡單、可以理解的方式。關於二二八事件的討論,我整理了三項核心概念,先說在前面。 第一、只談查緝私菸,不談統治失能的人,沒資格紀念二二八事件。 第二、只道歉,卻迴避追究責任、檢討元兇的人,沒資格紀念二二…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政治時代與人物歷史 70歲的趙少康與永遠31歲的陳文成 藍士博 2021 年 2 月 2 日 藍士博 2021 年 2 月 2 日 2021年2月2號,是一個值得被記得的日子,陳文成博士紀念碑終於落成,在歷經許多風波甚至怪力亂神的荒謬言語以後,終於堂堂地座落在他應該在的位置,而方方正正的黑色表面,映照著則是當年案發現場的投影。 圖片來源:作者藍士博提供 不過…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政經漫談 在野黨算計下的荒誕大戲——談王浩宇罷免案 藍士博 2021 年 1 月 16 日 藍士博 2021 年 1 月 16 日 2020年高雄市長韓國瑜遭到罷免,成為第一個被罷免的直轄市長。2021年1月16日,才剛從綠黨轉籍到民進黨的桃園市議員王浩宇,則在同意票8萬4582票,不同意票7128票,投票率僅2成8的情況下遭到罷免,成為第一位遭到罷免的直轄…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政經漫談 如果紀念有意義──談台灣光復節(1946-2000?) 藍士博 2020 年 10 月 25 日 藍士博 2020 年 10 月 25 日 如果以台灣社會放假才等於紀念的習慣來看,1946年8月訂定的台灣光復節,現在可能已經是一個被遺忘的日子。 中國國民黨擬定的「光復節」活動。圖片來源:中國國民黨臉書 有人說那是因為2000年以後只紀念不放假;但也有人最近每到這一天…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文化教育 教育,是國家正常化最後一個戰場 藍士博 2020 年 7 月 10 日 藍士博 2020 年 7 月 10 日 圖片來源:華視新聞YouTube 本年度指考國文考題的內容爭議,隨著媒體報導熱潮過去已無聲無息,似乎不再引人注意。然而,這件事在蔡英文總統第二任期發生,或者說,在台灣教育本土化已推行30多年的前提下,保守而頑固的意識形態彷彿毫無…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文化教育 巨人終究遠行──談鍾肇政與他建立的台灣文學 藍士博 2020 年 5 月 17 日 藍士博 2020 年 5 月 17 日 如果要在一百年來台灣新文學中選擇一位最具代表性的作家——鍾肇政——這位跨越語言限制,終生創作不倦,更從來不只考慮自己,而是在有限的資源下,持續串連、引領本省籍作家走出白色恐怖陰霾,在戰後震天價響的中華文化、中國文學浪潮中,堅定地…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政經漫談 當黑皮膚戴上了黃面具——新帝國主義買辦現形記 藍士博 2020 年 4 月 10 日 藍士博 2020 年 4 月 10 日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 世界衛生組織幹事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4月8日在訪問中指控,認為台灣政府放任網路霸凌,對他進行了種族歧視與人身攻擊。當然,任何一個民主、自由與法治的社會都不會…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政經漫談 當「柯學」的新衣一件件脫下 藍士博 2020 年 3 月 12 日 藍士博 2020 年 3 月 12 日 圖片來源:美聯社/達志影像 「新政治」在過去幾年成為了台灣政壇的標語、口號與信仰,這當然與柯文哲市長的崛起有關,也幾乎成為白色力量試圖與其他政黨區隔的依據。然而,甫遭揭露的緋聞不僅對台灣民眾黨、柯文哲造成重傷,即使迅速切割當事人…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政經漫談 談《蘋果日報》的《美麗島》40周年特刊 藍士博 2019 年 12 月 12 日 藍士博 2019 年 12 月 12 日 吳乃德日前發表一篇文章〈台灣最好的時刻・1977-1987:民族記憶美麗島〉,提醒我們:縱使歷史記憶不是歷史,但是歷史記憶卻可以讓我們知道自己是誰,更是每一個民族之所以存在的重要資產。12月10日的《蘋果日報》(以下簡稱《蘋果》…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