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漫談 史明,從邊緣凝視帝國 藍士博 2019 年 11 月 3 日 藍士博 2019 年 11 月 3 日 史明(本名施朝暉,1918─2019)於10月13日的大遊行與追思會後正式與台灣社會告別。他的離世不僅代表少數僅存的台灣文化抗日運動見證者的持續凋零、上個世紀一度張揚的革命時代幾近告終以外,更意味著他所擁有的「解放區」經驗,可能…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政經漫談 為學當思曹永和,行動應想施朝暉——《台灣人四百年史》是怎麼寫成的? 藍士博 2019 年 9 月 26 日 藍士博 2019 年 9 月 26 日 一位我很親近的學長在臉書的簡介上寫著:「為學當思曹永和,行動應想施朝暉。」這兩位同樣來自士林的寶島少年兄,幾乎一文一武代表了兩種迥異卻同樣讓人欽佩、望其項背的典範。 事實上,我在2009年開始採訪史明歐里桑以後,常常起心動念、希…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政經漫談 別把台灣歷史當成選票提款機? 藍士博 2019 年 8 月 1 日 藍士博 2019 年 8 月 1 日 歷史是過去的故事,也是標記我們今日何以在此的座標,與未來究竟要航向何處的羅盤。但是綜觀世界各國的情況來看,很少有像台灣這座島嶼一樣,貌似清晰其實卻模糊迷濛,終至每一個人好像都言之灼灼,言論卻又往往顧此失彼,甚至前後矛盾。 台灣史…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書摘書評 什錦麵的滋味──談《漂流日本》中的認同窘境 藍士博 2019 年 4 月 6 日 藍士博 2019 年 4 月 6 日 「這感覺就像什錦麵一樣,所有東西都混在一起,很難分辨清楚。」讀完《漂流日本:失去故鄉的台灣人》(以下簡稱《漂流》),我印象最深的是辜朝明的這句話。用什錦麵來形容「認同」(identity),讓關於血緣、經驗與居住地的各種情緒能夠…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時事感思 複寫時代的想像——《想像力的革命》與二二八共生音樂節 藍士博 2019 年 2 月 28 日 藍士博 2019 年 2 月 28 日 圖片來源:共生音樂節Facebook 因為二二八共生音樂節的關係,前幾天我與張鐵志聯繫,進而聊到他的新書《想像力的革命》(以下簡稱《想像》)以及近年來時代的變化與移轉。我一直認為:親近歷史、了解已經消逝的時空並非徒然,相反地,透…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談談影視音 公堂難判,迷霧不穿——從《疑霧公堂》談歷史改編劇的嘗試與艱難 藍士博 2019 年 1 月 18 日 藍士博 2019 年 1 月 18 日 在目前蕭條猶待復興的台灣影劇圈,《疑霧公堂》(以下或簡稱為《疑霧》)應該可以說是未來台灣本土戲劇、尤其是古裝劇復興的一線曙光。她用有限的預算,面對著龐大的歷史議題,卻巧妙透過「懸疑」的手法,使原本就陷於迷霧、真相不明的歷史故事,…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書摘書評 島民讀書紀事——關於《藏書之家》及其他 藍士博 2018 年 10 月 20 日 藍士博 2018 年 10 月 20 日 書名:《藏書之家》 作者:黃震南 出版社:前衛 出版時間:2019/09/01 過去,在台灣所謂的讀書社群認為:讀書是一種向上的好習慣,是優雅的、求知的,知識性的行為。……以前會說:「我的嗜好是讀書、閱讀」,這是引領著台灣出版業…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談談影視音 長大如何不痛——談陳舜臣的「大時代三部曲」 藍士博 2018 年 9 月 1 日 藍士博 2018 年 9 月 1 日 戰爭摧毀了好幾百萬人的愛,傷口仍在隱隱作痛。若是能夠癒合的傷口,那還算慶幸。但有些傷口永遠是敞開的,再也無法痊癒…溫熱的鮮血,不斷自傷口淌出——想到這裡,此刻的心情無法言喻。 ——陳舜臣,《憤怒的菩薩》 留在你體內的血無法證明你…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談談影視音 找回台灣影劇的自信──從客家電視台「台北歌手」談起 藍士博 2018 年 5 月 8 日 藍士博 2018 年 5 月 8 日 《台北歌手》之所以值得一看,呂赫若當然是最重要的關鍵。 圖片來源:《台北歌手》臉書 客家電視台以台灣第一才子呂赫若為主題的電視劇《台北歌手》才剛剛播完,緊接著由吳慷仁主演、改編自旅日作家陳舜臣的《憤怒的菩…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