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社會 反戰的虛妄與敗德的和平──論投降主義的不道德性 陳信仲 2023 年 4 月 24 日 陳信仲 2023 年 4 月 24 日 從三月中旬以傅大為、郭力昕等人為首的學者成立「台灣反戰聲明工作小組」以來,台灣陸續出現了各種名為「反戰」實則要台灣「親中、投降、解除戰備武裝」的主張(儘管後者猶抱琵琶半遮面、點名出來還會被反駁,但邏輯推論後的結果只能是如此),三… 5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人權政治歷史社會 蔣萬安的二二八門檻 陳信仲 2023 年 2 月 27 日 陳信仲 2023 年 2 月 27 日 二二八將至,台灣面臨加害者後代主持紀念日的尷尬處境,蔣萬安即將主持今年台北市的二二八紀念活動,對此被害者家屬宣布不參加蔣萬安出席的活動。面對被害者家屬與後代的「不給面子」,因為去年年底地方大選,藍營的全面得勝而雞犬升天的親藍媒體… 3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際政治產經財金社會 凜冬已至—恆久戰時經濟與選後台灣 陳信仲 2023 年 1 月 11 日 陳信仲 2023 年 1 月 11 日 日本著名的經濟民族主義研究者、《TPP亡國論》作者中野剛志,在包含日本在內的全世界,困於戰爭、疫情與氣候暖化之時,更深陷嚴重物價上漲的當下,耗盡畢生所學,日前(2022.12.15)緊急出版了《世界性通膨與戰爭—邁向恆久戰時經濟… 4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防外交政治教育歷史 我們時代的負擔──獻給未來的政治備忘 陳信仲 2022 年 12 月 14 日 陳信仲 2022 年 12 月 14 日 黑格爾在《歷史哲學講義》中提到,所有世界史的大事件與大人物都會出現兩次;馬克思則在《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裡給了眾所周知的補充:「第一次是悲劇、第二次是鬧劇」。台灣正面臨這樣歷史的反覆性,2022年地方選舉過後,執政黨遭遇亂… 6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政治社會 鄙視文科的教科書式的經典案例──以台民黨、高虹安為例 陳信仲 2022 年 11 月 17 日 陳信仲 2022 年 11 月 17 日 地方選舉在即,各個黨派都使出渾身解數,不過近來最受人矚目的,非台灣民眾黨及其新竹市長候選人高虹安爆發的助理費爭議莫屬。 在高虹安「不經意的蔑視」底下,形容了其競選對手林耕仁為「幾乎沒有當選機率的候選人」。此舉引發林耕仁後續對於高… 8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政治 「迷因治國」批判的兩難 陳信仲 2022 年 10 月 14 日 陳信仲 2022 年 10 月 14 日 近來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因為網路社群操作的種種失誤,反映到支持率的下降。據此許多論者認為,迷因、圖卡、懶人包這些「炒短線」的操作,其實是某種成癮症候群,它不僅使得檯面上政治從業者變得怠惰,更養壞台灣社會公共討論的胃口、「… 7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政治社會 論文案的雙重標準,暴露台灣社會怎樣的道德危機? 陳信仲 2022 年 9 月 7 日 陳信仲 2022 年 9 月 7 日 國民黨及親藍媒體人利用林智堅的論文爭議,成功造成桃園選情的變動。雖然筆者始終覺得,拿論文爭議來進行政治攻防,不僅失焦,而且還讓應該嚴肅討論的學術倫理問題、關於「適切知識生產」的堅持,因為政治鬥爭而徹底湮滅沈淪。學術與政治,應該是… 6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際外交政治 政治暗殺抑或是躺平世代的反噬?──另一種理解安倍之死 陳信仲 2022 年 7 月 15 日 陳信仲 2022 年 7 月 15 日 七月八日當天,我到位於東京赤坂的歌德學院(Goethe-Institut Tokyo)參加德語檢定,一連上午的考試結束以後已經是下午一點,拿回考試必須上繳的手機打開一看,各大媒體版面已經被安倍晉三前首相遭到槍殺一事佔據版面。 下… 4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防外交國際政治烏俄風雲 異哉!受侵略者活該──俄烏戰爭下的奇景 陳信仲 2022 年 3 月 4 日 陳信仲 2022 年 3 月 4 日 俄羅斯居然動武了,出乎所有軍事、國際政治專家的意料之外,起先專家們的評估,都認為普丁是為了打破國際關係以美國主導的均勢,才時不時採取黷武的姿態。然而近來的悲劇,除了顯示出獨裁者的不可控之外,更令人驚訝的,在於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現… 5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政治 公投及其後—兼論在台灣從事政治的意義 陳信仲 2021 年 12 月 31 日 陳信仲 2021 年 12 月 31 日 「再過許多世紀,人類將用智慧和科學的嘴宣告:根本沒有什麼犯罪,因此也無所謂罪孽,而只有飢餓的人群。他們的旗幟上將寫著:『先給食物,再問他們道德!』…他們也將深信,他們永遠不能得到自由,因為他們軟弱、渺小、沒有道德、叛逆成性。」俄… 5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