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社會防疫專區 防疫排名與媒體宣傳 黎時潮 2021 年 8 月 31 日 黎時潮 2021 年 8 月 31 日 許是因為太常被無視,台灣人對獎牌和國際排名有種莫名的偏執;剛結束的奧運就不用說了,即使超無聊的貓咪點按遊戲 ,或許因為有世界排行榜,台灣也曾一度衝上金牌,目前則暫居銀牌。(有趣的是,原本排名較後的香港,異軍突起暫居第一,這和當地 … 2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政治文化教育社會 美學與認同共構的2021年 黎時潮 2021 年 8 月 16 日 黎時潮 2021 年 8 月 16 日 在台灣,「黨國美學」似乎已經成了某種大家公認的刻板印象。比如說:許多公共建築正正方方毫無特色,彷彿是積木堆砌而成,就會讓現在的台灣人譏諷為黨國美學製品。 有趣的是,某些這類建築,由於時日久遠,面臨更新時,居然還有許多人表達懷念不 …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政治 請直呼佛地魔之名──談民進黨為何伐柯無力 黎時潮 2021 年 7 月 5 日 黎時潮 2021 年 7 月 5 日 在系列小說中,哈利波特一開始就無法理解為何眾人不敢直呼佛地魔之名?依照小說裡的設定,直呼其名會被佛地魔感應到,從而帶來性命之危。但對哈利來說,如果不能面對恐懼,又何談擊敗恐懼?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敢直接攻擊柯文哲,很可能必須遭受 … 4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際影視政治 趙婷的實話與辱華 黎時潮 2021 年 4 月 28 日 黎時潮 2021 年 4 月 28 日 奧斯卡最佳導演的實話擊碎了中國小粉紅的玻璃心 剛舉行的93屆奧斯卡獎,趙婷以《游牧人生》(Nomadland)獲得最佳導演,成為史上第二位女性、第三位亞裔獲得此一獎項。 由於趙婷十六歲前在中國出生長大,依照過往經驗,中國內部對此 …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政策評析時事感思 災難,看見問題與人性 黎時潮 2021 年 4 月 4 日 黎時潮 2021 年 4 月 4 日 四月二日清明連假第一天,在花蓮發生了太魯閣號列車撞擊工程車、導致五十一人喪生的意外事件。在這不幸事件中,無數個人與團體都盡己所能提供援助,讓我們看見了台灣社會的溫情;另一方面,許多持特定立場人士,藉由事件落井下石,卻又讓人看見人 …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際趨勢時事感思 重點不在抵制而是誠信 黎時潮 2021 年 3 月 29 日 黎時潮 2021 年 3 月 29 日 近來東突棉花又成為熱門話題,諸多新聞媒體與社群網站湧現不少深入探討的好文章,但最吸引一般民眾圍觀的,還是那些跑出來支持或抵制的公眾人物和意見領袖。 為了中國利益而表態的台灣藝人與公眾人物 平心而論,中國藝人主動聲明放棄代言並支持 …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政經漫談 藻礁沾上了政治口水 黎時潮 2021 年 2 月 24 日 黎時潮 2021 年 2 月 24 日 由於國民黨介入,這幾天藻礁公投成了新聞焦點;也因為國民黨介入,使得原本該從專業角度討論的議題,再次淪為口水戰。雖然國民黨加入後,原本相當艱難的公投連署,有了成案的機會,但推動公投案的荒野、親子共學、歐巴桑聯盟等備受尊重的團體,以 …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政經漫談 宣傳與報導只在一線之隔 黎時潮 2021 年 1 月 6 日 黎時潮 2021 年 1 月 6 日 圖片來源:亞洲周刊臉書專頁 2021年一月二日,《紐約時報》刊登了記者鐘旻(Raymond Zhong)撰寫關於台灣防疫措施的採訪報導,同篇報導於一月四日在該報中文版翻譯登出。 英文版標題為 “How Taiwan …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時代與人物歷史社會 永遠的貝多芬 黎時潮 2020 年 12 月 17 日 黎時潮 2020 年 12 月 17 日 圖片來源:美聯社/達志影像 如果提到貝多芬會想到什麼?大多台灣人的反射聯想大概是《給愛麗絲》吧?畢竟,垃圾不落地政策全國實行後,這首伴隨垃圾車出現的曲子,已經變成生活中的重大事項之一了。但,對於不聽古典音樂的人來說,貝多芬很可能 …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政經漫談 再談食安——他們販賣的是恐懼 黎時潮 2020 年 12 月 8 日 黎時潮 2020 年 12 月 8 日 圖片來源:翻攝自華視新聞Youtube頻道 今日(12月8日)國民黨團強力杯葛、關於萊豬進口行政命令事宜的朝野協商,使得會議破裂;為了達成打開對美貿易協商大門的使命,立院民進黨團恐怕不得不採用院會強力表決的手段來解決此議題。對執 …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