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外交國際政治 解放軍已取得在台海進行灰區作戰的法源基礎 王臻明 2022 年 6 月 30 日 王臻明 2022 年 6 月 30 日 習近平日前簽署「軍隊非戰爭軍事行動綱要(試行)」,賦予解放軍在承平時期出動,執行戰爭以外任務的法源基礎。由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也以「特別軍事行動」為藉口,而引起周邊國家的警覺。特別是中國政府同時宣稱,台灣海峽是其內海,更讓台灣憂…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際烏俄風雲 烏克蘭戰爭爆發百日後為何會陷入僵局? 王臻明 2022 年 6 月 16 日 王臻明 2022 年 6 月 16 日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超過百日,戰事仍在持續中,俄羅斯並沒有依照戰前的計畫快速控制首都基輔,成立傀儡政權,反而撤離在烏克蘭北部的部隊,將戰事聚焦在烏克蘭東部與南部地區。因為俄羅斯終於承認現實,瞭解俄軍並不是一支精銳勁旅,難以進行現代… 2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防外交政治烏俄風雲 美國提供台灣不對稱作戰武器,不應繼續畫地自限! 王臻明 2022 年 5 月 11 日 王臻明 2022 年 5 月 11 日 美國傾向售台較廉價的不對稱武器 在俄烏戰爭爆發後,美國汲取烏克蘭部隊對抗俄羅斯入侵的經驗,強烈建議台灣應該採取不對稱作戰的策略,以反制中國的威脅。這也導致美國傾向不再出售載台式武器給台灣,已經通知將中止M109A6自走砲的軍售案… 2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際政治烏俄風雲 俄羅斯的危機控管與烏東戰事 王臻明 2022 年 4 月 11 日 王臻明 2022 年 4 月 11 日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失利後,草草宣布第一階段的特殊軍事行動已經完成,部隊放棄進攻基輔,完全撤出烏克蘭北部與東北部地區,返回俄羅斯與白俄羅斯境內整補。但克里姆林宮表示,俄軍未來將聚焦於烏克蘭東部與東南部,特別是頓巴斯地區。衛星照片與情… 2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防外交國際烏俄風雲 奮力求生的烏克蘭與四面楚歌的俄羅斯 王臻明 2022 年 3 月 9 日 王臻明 2022 年 3 月 9 日 戰爭是面照妖鏡 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後,最令人訝異的是俄羅斯部隊的糟糕表現。不止地面部隊推進緩慢,戰力薄弱,大半的義務役士兵訓練不足,士氣低落,一接戰竟然丟棄大量裝備。空軍則遲遲無法掌握制空權,沒有辦法對地面部隊提供有效的火力支…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防外交國際政治烏俄風雲 普丁入侵烏克蘭背後的真正野心 王臻明 2022 年 2 月 25 日 王臻明 2022 年 2 月 25 日 俄羅斯在派遣部隊進入烏克蘭東部的頓內次克與盧甘斯克,以協助親俄的分離主義份子後,又進一步宣布將在烏克蘭展開特別軍事行動,揭開全面性的侵略戰爭。普丁過去一次又一次否認有發動戰爭的意圖,現在終於圖窮匕現。 其實遠在2017年,俄羅斯…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防外交挑戰2032 2032年不是結束,而是新冷戰的開始! 王臻明 2021 年 11 月 18 日 王臻明 2021 年 11 月 18 日 雖然美國已將中國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卻仍避免使用新冷戰這個名詞,來定義美中關係,不過美國積極拉攏盟國來圍堵中國,卻是有目共睹的情勢。就如同美蘇冷戰一樣,圍堵戰略要分出勝負,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美蘇兩國就僵持了四十幾年。因此203…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際外交 圍堵戰略的成本考量──從阿富汗到台灣海峽 王臻明 2021 年 8 月 25 日 王臻明 2021 年 8 月 25 日 雖然美國會從阿富汗撤軍,主要是考量到龐大的軍費支出,與不斷上升的傷亡人數,在民意的反對下,所不得不為的決定。但如果放大到長期的全球戰略上來看,美國退出中東、中亞等產油區是必然的趨勢,因為綠色能源與電動車的興起,讓石油的重要性逐步…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防外交防疫專區 台灣的疫情危機正是檢驗全民防衛動員的好機會 王臻明 2021 年 5 月 28 日 王臻明 2021 年 5 月 28 日 近日因為華航諾富特飯店的群聚感染事件,導致台灣的疫情加遽,已進入全國第三級警戒的狀態。股市因此出現大幅震盪,讓人心極為浮動,在擔心疫情進一步失控下,民眾大舉搶購民生物資。此時部分縣市又逢乾旱,正在分區輪流供水,不料台電又接連兩次…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政策評析時事感思 機齡老舊不應成為戰機失事的藉口 王臻明 2021 年 3 月 26 日 王臻明 2021 年 3 月 26 日 空軍兩架F-5E單座型戰機,在進行四機作戰訓練時,不幸發生意外,造成二機同時墜海。加上去年10月時,另一架F-5E也於訓練中失事,讓空軍在短時間內蒙受巨大的人員損失,也引起國人的惋惜。社會不禁要追問,為什麼會接連出現如此嚴重的事…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