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育 例外的中國(二):圈内人的圈外觀 李弘祺 2020 年 6 月 9 日 李弘祺 2020 年 6 月 9 日 香港維多利亞港。圖片來源:美聯社/達志影像 凱佩德(Peter Gay)在他那本《威瑪文化:圈外人的圈内觀》(Weimar Culture:The Outsider as Insider)裡,說威瑪政權的民主政府雖然曇花一現,但…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文化教育 例外的中國(一):香港夢華錄 李弘祺 2020 年 6 月 2 日 李弘祺 2020 年 6 月 2 日 香港維多利亞港。圖片來源:美聯社/達志影像 1974年我到香港中文大學任教,那一年我還不到30嵗。我一共在香港住了17年,它是我人生最寶貴的時光。我的兩個孩子都在那裡出生、成長,他們對於這個稱爲「東方之珠」的香港,也留下了不少美…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政經漫談 萬國衣冠拜冕旒到西出陽關無故人──從「一帶一路」談疫情 李弘祺 2020 年 3 月 13 日 李弘祺 2020 年 3 月 13 日 圖片來源:美聯社/達志影像 萬國衣冠拜冕旒 2014年的秋天我應北京師範大學的邀請在北京住了兩個多月(8月26到11月17日)。這段時間正好遇上了三件習近平非常得意而重要的國際會議或發言的場合。第一個是9月11日到塔吉克斯坦參加…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政經漫談 面對新局的台灣 李弘祺 2020 年 1 月 14 日 李弘祺 2020 年 1 月 14 日 蔡英文順利連任。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 在中外媒體的報導中,幾乎一致地認爲蔡英文連任的乃是在於她能與西方站在一起,堅持維持台灣(中華民國)的主權,保障東亞地區的民主前途與安定。很大部分的台灣人投票支持蔡總統就是因爲她維持了「…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政經漫談 對香港近況的再思 李弘祺 2019 年 12 月 5 日 李弘祺 2019 年 12 月 5 日 圖片來源:路透社/達志影像 香港的反送中運動從六月初開始到現在已經持續了將近半年。在這一連串的抗爭活動中,從早先的「和理非」遊行示威活動,到後來激烈的勇武鬥爭,充分表現出香港人的執著和韌性。這一點已經有很多人談到。 1124香港…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政經漫談 港人就這麽上街了! 李弘祺 2019 年 7 月 1 日 李弘祺 2019 年 7 月 1 日 不記得究竟是羅爾綱或是簡又文說的了,也或許都不是,不管如何,很多人都同意:中國近代史是在廣州開始的,而因此它的發展受到了廣東人的性格極大的影響。如果是在上海發生的話,那麽它的情形可能非常不同。 這個話我認爲相當有道理。李敖生前就…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時事感思 從讀書人到知識分子到知識人──紀念五四新文化運動百年 李弘祺 2019 年 5 月 3 日 李弘祺 2019 年 5 月 3 日 今天是五四運動的一百周年紀念日。對近代中國和臺灣,五四都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最大的成就是什麽?那當然是對「新文化」的嚮往與追求。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今天是五四運動的一百周年。對近代中國和臺灣,五四都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最大的成就…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時事感思 比言論自由更重要的事情:保障可靠資訊流通的自由 李弘祺 2019 年 3 月 27 日 李弘祺 2019 年 3 月 27 日 圖片來源:pixabay 我們活在一個不容易分辨黑白是非的時代。再過不久,機器人就會替我們處理一切所謂「日常」的工作了。例如人家打電話來找你,它會自動按照打來的人與你熟識的程度決定如何回答。例如「他不在家,請你晚上再打來」是給一…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時事感思 2019年的臺灣──我的展望 李弘祺 2019 年 2 月 10 日 李弘祺 2019 年 2 月 10 日 在民主自由的制度受到懷疑,智慧、理性在賺大錢和情色口號的狂潮中銷聲匿跡之際,我們喧嚷地迎進了2019年。2019年將會更爲紛擾,因爲它一開始就被習近平的對台講話所威脅,強迫臺灣必須接受一國兩制。所幸,蔡總統很快反應,確定了臺灣追…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時代與人物 再談余英時的學術與中國情懷 李弘祺 2018 年 12 月 9 日 李弘祺 2018 年 12 月 9 日 ▌前文:漫談余英時的學術與中國情懷 余英時先生最出名的書應該說是《朱熹的歷史世界》。這本書當然不需我介紹。作爲一個研究歷史的人,他的方法論自然會與專門研究思想或哲學的人不同。所以他的書主要是受到一些比較講究思想史研究者的批評。我…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