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待招領的災變謎面──九二一大地震23周年 林耀盛 2022 年 9 月 21 日 林耀盛 2022 年 9 月 21 日 創傷總會發生兩次。第一次往往發生得太快、太突然,無以理解。第二次則是延遲效應,是透過他者傷口的影像話語或自身擦肩而過的遭逢,那尚未理解的創傷幽靈又會回返到存活者身上,詰問受創意義。 受創心理有兩種探索觀點 受創心理意涵探究,一般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人道關懷社會 我們都是緩期的倖存者 林耀盛 2021 年 4 月 7 日 林耀盛 2021 年 4 月 7 日 人間四月天,太魯閣出軌意外悲劇,詩人艾略特(Elliot)的《荒原》「四月是最殘酷的月份」,我們不僅歷經一場殘酷的試煉,更是同體大悲。 「安全回家的路」卻是如此驚嚇悲哀 焦躁的媒體報導與口水政治操作,令人心浮。花東長年以來是臺灣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防疫專區 後疫情狀態下防疫共同體 林耀盛 2021 年 1 月 25 日 林耀盛 2021 年 1 月 25 日 去年一月二十日,因應疫情,臺灣啟動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人們面對不確定性,全心防疫,交出「臺灣經驗」好成績。尤其連續253天無本土病例的承平狀態,一旦面臨紐西蘭機師到近來的桃園疫情,啟動了許多人防疫經驗的負向記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政經漫談 疫病威脅的社會距離與心理連結 林耀盛 2020 年 3 月 25 日 林耀盛 2020 年 3 月 25 日 圖片來源:Image by Free-Photos from Pixabay 當我們習慣於日常生活,當病毒的無國界入侵,在「社會距離」管控策略下,「心理連結」深刻化就更形重要。 疫病威脅下照顧自己、關心他人,健康(Health)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時事感思 恐懼在瘟疫蔓延時 林耀盛 2020 年 2 月 6 日 林耀盛 2020 年 2 月 6 日 圖片來源:Pixabay 恐懼是古老的情緒,儘管科技日新月異,面對未確定感多少有所對策,但恐懼仍如影隨形。以生物觀點而言,恐懼是人類的理性設計,是存活的提醒機制,適當的恐懼可以保全人類,是一種演化論的情緒產物。從社會學習而言,恐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政經漫談 世紀末的九二一,二十周年回顧 林耀盛 2019 年 9 月 20 日 林耀盛 2019 年 9 月 20 日 921大地震的記憶。圖片來源:路透社/達志影像 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凌晨一時四十七分時間靜止。凍結的時間擠壓著高科技儀器預測地震週期不可控制性的荒涼意象,大地震摧毀的不只是建築本身,也是個人生活史的塗銷與瓦解。 二十年了。回首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時事感思 真實與虛擬之間的社會 林耀盛 2019 年 4 月 21 日 林耀盛 2019 年 4 月 21 日 圖片來源:Pixabay 當代學者齊澤克(Slavoj Žižek)提到一個工人被懷疑偷竊的故事:「每天晚上,當工人推著手推車離開工廠時,都被仔細的搜查。但每夜的守衛,都找不到任何東西。因為手推車永遠是空的。」最後,謎底揭曉:工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