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書摘書評譬諸一嶼 敢向習近平反戰的巴特勒,與她的《危脆生命》 蕭育和 2023 年 9 月 26 日 蕭育和 2023 年 9 月 26 日 如果承受暴力是所有人與生俱來的命運,那外在條件與環境的力量則使人雙眼蒙蔽,看不見這個事實。強者從來就不是真的那麼強,弱者也不是處於絕對弱勢,但雙方都不曉得這一點。──Simone Weil,The Iliad, or The P… 2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專欄作家時代與人物譬諸一嶼 生於愚人節的占星師米蘭昆德拉 蕭育和 2023 年 9 月 11 日 蕭育和 2023 年 9 月 11 日 彌賽亞並不打算用武力改變這個世界,而只是做了一點微小的調整。──班雅明,〈法蘭茲.卡夫卡〉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生命中有兩件事似乎定義了他的作品基調。第一件事是出於於4月1日愚人節,一個人們會在這一天顛覆嚴肅… 2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專欄作家譬諸一嶼 安蘭德的意志宇宙與美國保守主義 蕭育和 2023 年 8 月 31 日 蕭育和 2023 年 8 月 31 日 我願意放棄世界上最壯麗的日落場景,只為目睹一眼紐約市的摩天大廈建築群,大廈蔓延直至紐約天際,瞧!人的意志!──安蘭德,《源泉》 安蘭德(Ayn Rand)曾經構思過一部關於原子彈發展的電影,她將原子彈的發明與創造「代表人的偉大與…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際外交專欄作家政治歷史譬諸一嶼 曼哈頓計劃與冷戰的開端 蕭育和 2023 年 8 月 14 日 蕭育和 2023 年 8 月 14 日 沒有和平的和平 ──歐威爾 1945年7月24日在波茨坦的會議上,美英蘇三國首腦對於戰後歐洲秩序的重劃依然沒有共識,史達林勉強同意波蘭政府將收容流亡倫敦的波蘭人,交換美英對波共政權的承認,但杜魯門與邱吉爾還希望史達林信守在雅爾…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專欄作家書摘書評譬諸一嶼 必須完成的使命:《共同體的神話:東歐百年史》 蕭育和 2023 年 7 月 31 日 蕭育和 2023 年 7 月 31 日 左或右,前或後,上坡或下坡:人必須堅持走下去,無論,將來還是過去。這本是不宣之秘:為了完成使命,你們應該,也必須把它忘記 ──Arnold Schönberg,《雅各的天梯》 (中)東歐並不單純只是一個地理概念,用美國歷史學家特… 2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人權專欄作家影視政治歷史譬諸一嶼 電影《淨化論》中的萬湖會議(下):艾希曼與超現實殺戮 蕭育和 2023 年 7 月 18 日 蕭育和 2023 年 7 月 18 日 萬湖會議中後來最知名的人是艾希曼,拜鄂蘭那知名評論之故。如《淨化論》所表現,事實上艾希曼並非萬湖會議要角,他當時主要是以「專業技術人員」的身份列席。 戰後艾希曼躲藏在阿根廷期間,曾經跟友人吹噓「最終解決方案」是他發明的,這個「發… 3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人權專欄作家影視政治歷史譬諸一嶼 電影《淨化論》中的萬湖會議(上):猶太人世界陰謀與集中營 蕭育和 2023 年 7 月 17 日 蕭育和 2023 年 7 月 17 日 當決定性的1941來到年末時,世界戰爭的進程正悄悄發生轉折。這一年的春天羅斯福還在與國內的中立派斡旋,折衷出《租借法案》,讓美國可以將武器與補給透過英國商船抵達歐陸,初夏,由於希特勒發動東線戰事,美國也開始援助蘇聯,到了12月7…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專欄作家書摘書評譬諸一嶼 廢墟上狂舞的永劫政治:《到不自由之路》的俄羅斯、世界與中國 蕭育和 2023 年 7 月 4 日 蕭育和 2023 年 7 月 4 日 騷動暴亂橫陳於世血色狂潮潰堤四處初心盡沉,即令如儀善者全無信念,唯惡者激情賁張 ──葉芝,〈二次降臨〉 2000年,俄羅斯政權移交前夕,普丁發表…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專欄作家書摘書評譬諸一嶼 當老虎喝水時看見自己的倒影:《民族重建》的記憶與遺忘 蕭育和 2023 年 6 月 19 日 蕭育和 2023 年 6 月 19 日 如果沒有遺忘,一切幸福、快樂、希望、驕傲,所有現存的東西都將不復存在──尼采 對於民族主義理念來說,1881是標誌性的一年。這一年,杜斯妥也夫斯基死於肺出血,前一年,他在俄國文學愛好者協會的閉幕式上,以激昂的贊詞將普希金譽為俄羅… 3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專欄作家書摘書評譬諸一嶼 除昧與復魅之外:《復魅:臺灣後殖民書寫的文明與野蠻》的風帆 蕭育和 2023 年 5 月 8 日 蕭育和 2023 年 5 月 8 日 重要的是乘著世界歷史之風,升起船帆。思想於它是揚起風帆,詞語就是他的帆,而要成為概念,則要看如何揚帆。──班雅明 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曾經表明,諸如人口調查、地圖與博物館等帝國殖民治術的政治效應,經常是一… 3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