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專欄作家社會譬諸一嶼 豐縣事件與全球奴隸體制 蕭育和 2022 年 2 月 14 日 蕭育和 2022 年 2 月 14 日 在冬奧期間意外爆發的徐州豐縣八孩事件,引起輿論關注。事件中那個至今未知其名與身分的女子,被據說是「丈夫」的董志明以狗鏈鎖在正房旁的破屋中,影片原本的主題是一位拉拔八孩不言苦的農村爸爸,正能量的拍攝卻因為這個意外曝光的情節,而引起…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專欄作家書摘書評譬諸一嶼 凱因斯的信徒能維護世界和平嗎?讀《貿易戰就是階級戰》 蕭育和 2022 年 1 月 17 日 蕭育和 2022 年 1 月 17 日 嚴格來說,這不是一本關於「貿易戰」的作品,而是嘗試解釋,因為貿易收支失衡所引起的國際紛爭,背後所存在的階級與不平等因素。它關注不平等對於總體經濟的破壞性效應,表面上看似純屬一國國內事務的事件,最終卻因為國際收支的變化,而影響到世…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專欄作家政治譬諸一嶼 推倒顏家的是國民黨 蕭育和 2022 年 1 月 13 日 蕭育和 2022 年 1 月 13 日 時間回到一年前,鳳山黃捷的罷免案正如火如荼進行,彼時的顏寬恒被問及是否也要投入罷免陳柏惟時,他表示他與陳柏惟是「選舉的對手」,其他則不願多談。顏寬恒的保留態度是出於政治上的直覺,顏家雖然意外輸給了陳柏惟,但元氣未失,指望下一場立…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專欄作家譬諸一嶼 渣男的自戀是如何煉成的? 蕭育和 2022 年 1 月 3 日 蕭育和 2022 年 1 月 3 日 影視文本對於「渣男」的描寫有一個基本套路。週期性的失蹤是必要的,趕稿也好工作也好,甚至也不需要理由;大方承認關係的變化沒有道理可言,愛、恨、喜不喜歡不過都是每日日常,既然如此也就沒有什麼情感上的道義責任需要背負;需要「分手」時不…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際專欄作家政治譬諸一嶼 習近平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在說什麼? 蕭育和 2021 年 12 月 6 日 蕭育和 2021 年 12 月 6 日 日前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中國的民主》白皮書,其中稱中國的「民主」是「全過程人民民主」。早在2019年,習近平就提出「全過程民主」,今年的中共100週年大會,他又特別補上「人民」兩字。在上個月中共中央十九屆六中全會的新聞發佈…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人權國際專欄作家譬諸一嶼 無依之人,無以摧毀:西蒙韋伊的《扎根:人類義務宣言緒論》 蕭育和 2021 年 11 月 24 日 蕭育和 2021 年 11 月 24 日 就像那些與她同時代的敏銳心智一樣,西蒙韋伊(Simone Weil)也同樣關注20世紀出現的難民危機,「被迫流離失所的失根狀態,是人類社會所面臨最危險的惡疾」。難民現象顯示了,現代政治賴以為基的人權論述,在失去民族國家這個政治容…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專欄作家政治歷史譬諸一嶼 有人在說極權主義嗎?鄂蘭《極權主義的起源》七十年後 蕭育和 2021 年 11 月 10 日 蕭育和 2021 年 11 月 10 日 生活在自由民主國家的人來說,「極權主義」是個有些尷尬的主題。雖然據說因為民粹領袖的崛起,讓鄂蘭的皇皇巨作《極權主義的起源》居然登上暢銷書排行榜,不過就像Samuel Moyn在〈你們讀錯了漢娜鄂蘭〉中所說,雖然有無數時論把鄂蘭吹…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專欄作家政治譬諸一嶼 你以為很棒的制度,總有一天成為你棺材上的最後一根釘子 蕭育和 2021 年 10 月 26 日 蕭育和 2021 年 10 月 26 日 早在台中二選區的罷免連署成案之時,支持陳柏惟的人就已經預感到大事不妙。不僅僅只是因為該選區長期為親國民黨的地方勢力把持,兩年前陳柏惟以新人與小黨之姿擊敗地方勢力二代已屬奇蹟與僥倖,加之該選區的特性,不難預料,更長於都會選區與輿論…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際專欄作家政治譬諸一嶼 大陸之旁、帝國之外的「中華民國臺灣72年」 蕭育和 2021 年 10 月 13 日 蕭育和 2021 年 10 月 13 日 蔡英文今年(2021)雙十以〈共識化分歧 團結守臺灣〉為題發表演說,引起的討論遠甚過去幾年,有此結果並不意外。如果比較過去幾年的雙十文告,今年的文告在慎微與強勢之間,顯然更偏向後者,例如「四個堅持」的嚴正姿態。部分原因當然是對於…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專欄作家書摘書評譬諸一嶼 從理念的聯合體到與虛無的交換?──柄谷行人《世界史的結構》外一章 蕭育和 2021 年 9 月 28 日 蕭育和 2021 年 9 月 28 日 1989年象徵冷戰壁壘的柏林圍牆倒塌,戰後以「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形成對抗集團的冷戰來到終點,知名學者福山將此視為「歷史的終結」,意指這並不單純只是一段特殊歷史時期的結束,更是人類意識形態發展的終點,而自由民主結合資本主義的…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