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建國路上政治社會 走出政治憂鬱症,看見希望 黃涵榆 2022 年 12 月 21 日 黃涵榆 2022 年 12 月 21 日 「政治打壓」,例如? 準新竹市長高虹安因貪瀆、偽造文書等案遭檢調搜索和約談,最後以六十萬元交保。《聯合報》、《中國時報》以及各家統派媒體都口徑一致,抨擊這是「政治打壓」、「選後算帳」,具有多次毀損公署記錄的統派人士甚至在調查局台 …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專欄作家建國路上政治 從大選結果看台灣新政治常態 黃涵榆 2022 年 12 月 7 日 黃涵榆 2022 年 12 月 7 日 失焦且錯亂的選後檢討 11月26日的九合一大選(特別是縣市長選舉)的結果不僅引發國內政治與媒體風暴,國際媒體也熱切關注,它們大致上都認為結果顯示傾中政黨大勝,人民對疫情下的生活表達強烈不滿,也有媒體特別提及蔣介石曾孫當選首都市長 … 2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專欄作家建國路上政治社會 讓高虹安落選,清除政黨利益交換和認知作戰! 黃涵榆 2022 年 11 月 23 日 黃涵榆 2022 年 11 月 23 日 今年九合一選舉因為高虹安的存在,讓選舉的戲劇熱度暴增。因為高虹安的種種陸續被揭露,台灣選民每天都有看不完的戲,驚奇感十足,既感到憎惡,又深受吸引,每天沒有來杯高虹安三合一咖啡好像少了什麼樂趣。 從事實面來說,這場新竹市長選舉約莫 … 3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專欄作家建國路上政治社會 用選票制裁劣質政客與媒體的共犯結構 黃涵榆 2022 年 11 月 9 日 黃涵榆 2022 年 11 月 9 日 科技菁英人設徹底崩壞的高虹安 近日國內媒體效應最強的新聞人物,莫過於民眾黨新竹市長候選人高虹安,她涉嫌利用公款出差修讀博士學位、論文抄襲、違法兼職等,疑似以男友當人頭助理領取公款再回捐給民眾黨,形同違法的利益輸送。 高虹安一再錯 … 6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專欄作家建國路上政治社會 下架無能無情無義的柯文哲──從柯文哲的災難政治學談起 黃涵榆 2022 年 10 月 26 日 黃涵榆 2022 年 10 月 26 日 日前妮莎颱風過境北台灣,柯文哲人在中部跑輔選行程。對於行政院蘇貞昌院長希望縣市首長能坐鎮指揮,柯文哲以他一慣的輕蔑口吻反嗆,一切都照SOP就好,叫他去坐在指揮中心也沒有用,「平時不訓練,颱風來了才耍官威。」 但是他大概看苗頭不對 … 5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防外交專欄作家建國路上政治 從徐巧芯和龍應台看國民黨的仇恨政治 黃涵榆 2022 年 10 月 12 日 黃涵榆 2022 年 10 月 12 日 徐巧芯豈止是失言? 國民黨台北市議員徐巧芯日前以「陳吉仲超會掰=抄吉掰」咒罵陳吉仲,引發網路熱議。筆者很好奇許巧芯平常是不是三句話不離生殖器,此舉也許是為了製造(負面)聲量顧不得基本的語言規範或禮儀,至於她是不是沒渡過口腔期或者 … 6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專欄作家建國路上政治教育 唾棄學歷歧視,找回台灣人的良善! 黃涵榆 2022 年 9 月 28 日 黃涵榆 2022 年 9 月 28 日 代表民眾黨參選新竹市長的高虹安回應論文抄襲的質疑,卻鬧出學歷歧視的爭議,佔盡網路負面聲量。相信有不少讀者對此感到厭倦與反感不已,讓選戰因此失焦。 筆者不想在此描述太多細節,但筆者認為若只是對選戰的走向感到厭倦和反感,正符合中國認 … 7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防外交國際專欄作家建國路上政治 朱立倫的訪談災難給台灣人的啟示 黃涵榆 2022 年 9 月 14 日 黃涵榆 2022 年 9 月 14 日 擁有美國紐約大學會計學博士學位、現任國內最大在野黨主席的朱立倫,日前接受《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採訪,其表現差不多可用「災難現場」形容。筆者認為我們不能只是把這個災難看成朱立倫個人糟糕的演出,或當作笑話看待, … 6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專欄作家建國路上政治社會 我們還要忍受包藏惡意的劣質媒體多久? 黃涵榆 2022 年 8 月 30 日 黃涵榆 2022 年 8 月 30 日 相信有不少讀者朋友和筆者一樣,覺得近日(或一直都如此?)國內的電視和網路媒體的新聞報導和談話節目整個歪掉,當中夾雜大量的包含惡意的訊息(病毒)。而且時值中國武力侵擾台灣加劇和大選之際,這樣的形式令人憂心,台灣人必須謹慎以對。 縣 … 4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專欄作家建國路上政治 林智堅退選,然後呢? 黃涵榆 2022 年 8 月 17 日 黃涵榆 2022 年 8 月 17 日 前新竹市長林智堅日前在不想繼續造成社會分裂和民進黨選情負擔的考量下宣布退出桃園市市長選舉,整起論文爭議事件「理論上」應該就此宣告落幕,選舉「理論上」應該回歸政策辯論的常軌,關鍵在於我們是否深刻理解整個事件的複雜面向。 論文爭議的 … 4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