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外交專欄作家建國路上政治文化教育社會 仇恨語言不是失言或玩笑開過頭而已! 黃涵榆 2023 年 5 月 10 日 黃涵榆 2023 年 5 月 10 日 豈是不懂事、玩笑開過頭? 台中一中近日傳出園遊會出現羞辱原住民的海報,雖然事件發生當下就緊急撤除海報,但仍有學生繼續霸凌班上原住民同學。事件在經民意代表披露之後,校長出面道歉,強調承擔一切責任,並加強校園族群平等和反霸凌教育。台… 6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Contrarian國防外交國際專欄作家 逐漸成形的第一島鏈制中連線 賴怡忠 2023 年 5 月 9 日 賴怡忠 2023 年 5 月 9 日 四、五月對於華府的印太外交來說是忙碌異常,四月底先是有南韓總統尹錫悅,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緊接其後也跟著訪問華府。接待完南韓與菲律賓總統來訪後,拜登在五月初跟著前往日本參加七大工業國峰會議(G7),之後就飛往巴布亞紐幾內與18個太… 3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專欄作家書摘書評譬諸一嶼 除昧與復魅之外:《復魅:臺灣後殖民書寫的文明與野蠻》的風帆 蕭育和 2023 年 5 月 8 日 蕭育和 2023 年 5 月 8 日 重要的是乘著世界歷史之風,升起船帆。思想於它是揚起風帆,詞語就是他的帆,而要成為概念,則要看如何揚帆。──班雅明 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曾經表明,諸如人口調查、地圖與博物館等帝國殖民治術的政治效應,經常是一… 2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專欄作家拙劣伶人書摘書評產經財金 不疑處有疑:讀任雪麗的《從MIT到中國製造:台灣如何推動中國經濟起飛》 劉又銘 2023 年 5 月 4 日 劉又銘 2023 年 5 月 4 日 曾出版《台灣為什麼重要?》一書的美國兩岸研究權威任雪麗(Shelley Rigger),於2021年發行的英文版書籍The Tiger Leading the Dragon: How Taiwan Propelled China… 12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防外交專欄作家政治獨立蒼芒社會 郭董是在兒戲國家體制與政策? 詹順貴 2023 年 5 月 3 日 詹順貴 2023 年 5 月 3 日 失言失態的郭董 積極爭取國民黨總統初選門票的郭台銘,對於攸關國家體制,與重大政策的議題,近日諸多草率發言如「不用議會監督,自己監督便可」、「台積電不來高雄因為沒有電,要在高雄半屏山下建造核能發電站」、「民進黨把『非核家園』當作神… 3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人權冷淡孤寂受傷國防外交專欄作家政治 富察案:醒醒吧中共沒有紅線 盧郁佳 2023 年 5 月 2 日 盧郁佳 2023 年 5 月 2 日 在臺出版中國禁書《紅色滲透》的八旗總編輯富察,身為中籍配偶,為取得臺灣身分證,依臺灣規定赴中除籍,3月21日上海被捕。李戡以富察十幾年間兩岸來去自如,現在卻被抓,證明他是共諜才可通行無阻,被抓是在臺灣工作失敗被整肅。另一方輿論則… 3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防外交國際專欄作家政治鍵指花花世界 盧沙野訪談證明眼下戰略自主不可行 趙君朔 2023 年 5 月 1 日 趙君朔 2023 年 5 月 1 日 中共駐法大使盧沙野於4月21日在屬於法國媒體控股公司TF1旗下的頻道LCI 接受著名新聞節目「20點整」主持人Darius Rochebin訪談時對於前蘇聯國家和克里米亞的主權問題的發言引起了國際性的注目和空前的外交反彈。除了法…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專欄作家政治數字與政治烏俄風雲社會 2019澤倫斯基當選也被視為是緩和,然後俄羅斯就進攻了 王宏恩 2023 年 4 月 27 日 王宏恩 2023 年 4 月 27 日 知名作家龍應台投書《紐約時報》,提到中國不開一槍就已經讓台灣人分裂(無視多次演習與飛彈危機),更在結尾提到國民黨當選就會讓兩岸緩和。但是從最近烏克蘭與芬蘭的例子來看,正好跟證明龍應台是錯的:緩和派當選並不能阻止戰爭。 時間先回到… 6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防外交專欄作家拙劣伶人政治 有些事情,柯主席看不懂的,賴副總統看懂了 劉又銘 2023 年 4 月 26 日 劉又銘 2023 年 4 月 26 日 4月12日,民進黨正式提名賴清德副總統參加2024年總統大選。賴副總統並同時發表以「民主團結」、「民主治理」與「民主和平」這「三大民主行動」為主軸的參選宣言。 4日後,3月中宣佈同場角逐大位的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即於訪美出席哈佛大… 2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專欄作家建國路上教育社會 博士悲歌何時休? 黃涵榆 2023 年 4 月 26 日 黃涵榆 2023 年 4 月 26 日 供需失衡的學術勞動市場 新科博士在完成學位之後、取得正式教職之前,許多人不得不先做博士後研究和教學負擔較正職教師重的「約聘教師」。這樣的職位大部分都有期限,而且欠缺完整的權益保障,但是都已是可遇不可求,有更多人為了基本的生活開銷…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