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皺摺人權專欄作家歷史社會 颱風應該是女的──古早颱風的命名法 胡芷嫣 2022 年 9 月 6 日 胡芷嫣 2022 年 9 月 6 日 前幾日,超級強颱軒嵐諾從台灣東部海域拂過,除了神奇的Nike勾勾路徑,許多人也在討論「軒嵐諾」這個颱風名字,聽起來「非常好吃」,像某款餅乾牌子。 這個乍聽之下很甜很美味(但其實很可怕)的颱風,實際上是以寮國的軒嵐諾國家保護區(H…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際政治歷史 慕尼黑的正義 李弘祺 2022 年 9 月 5 日 李弘祺 2022 年 9 月 5 日 1972年八月,我正好進入準備博士資格考試的最後階段,那時我太太爲了鼓勵我,特地去買了一臺彩色電視機,好讓我可以一方面準備考試,一方面在休息的時候看看即將開幕的奧運轉播。當時,彩色電視才開始了六年(第一次彩色直播是1966年的奧…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際專欄作家政治時代與人物歷史鍵指花花世界 戈巴契夫:失敗的改革者/歷史偉人 趙君朔 2022 年 9 月 5 日 趙君朔 2022 年 9 月 5 日 戈巴契夫已蓋棺但功過難定 結束冷戰的關鍵人物,蘇共最後一任總書記戈巴契夫不幸在8月30日去世,享耆壽91歲。對一般人而言,他已經是個很少被提起的名字。然而他所留下的政治遺產在今天還在影響著全世界,除了對內給予蘇聯這個龐大而笨重帝… 2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際政治時代與人物歷史 冷戰已逝,威權主義陰魂不散──懷念戈巴契夫與1990年代 李福鐘 2022 年 9 月 1 日 李福鐘 2022 年 9 月 1 日 戈巴契夫讓政治的春天到來 相信全世界50歲以上的中生代人類,不論喜歡或討厭,無人不記得戈巴契夫(Mikhail S. Gorbachev)。當1985年他以蘇共最高領導人身分推動共產政權自我內造改革,為四十年來受夠史達林(Jos…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防外交政治歷史 《八一七公報》:歷史餘燼後的重要議題 宋承恩 2022 年 8 月 17 日 宋承恩 2022 年 8 月 17 日 面對條約、宣言、法案、公報等國際文件,中國向來選擇性地對待。對於符合它利益的,緊抓不放死缠爛打一付不做跟你拚命的狠勁;對於不符合自己利益的,要不說成「一張廢紙」,客氣一點的說成「歷史文件」。前者,還包括了無文字記載,「不是共識」… 2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專欄作家歷史法律譬諸一嶼 815終戰日:終結一切戰爭的戰爭? 蕭育和 2022 年 8 月 15 日 蕭育和 2022 年 8 月 15 日 國際法的歷史即是戰爭概念的歷史。畢竟,國際法是一部戰爭與和平之法 ──Carl Schmitt 1941年12月8日,昭和天皇發佈宣戰詔書,向美英宣戰。詔書指責美英兩國在中日爭端中偏袒「重慶殘存政權」,致「助長東亞禍亂」,而美英… 3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時代與人物書摘書評 由「農業人」角度看李登輝思想 江昺崙 2022 年 8 月 1 日 江昺崙 2022 年 8 月 1 日 2022年7月31日,是前總統李登輝逝世兩周年的日子,此際不幸遭逢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驟然離世,各界的悼念或討論,都聚焦在東亞兩大政治人物的戰略遺產,以及兩人推動的臺日友好關係方面。 但大多數的討論都是從外交縱橫及政治謀略的角度來… 2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際歷史烏俄風雲社會 烏克蘭的「納粹」?──時空錯置的宣傳 獵鷹之巢 2022 年 7 月 28 日 獵鷹之巢 2022 年 7 月 28 日 2月24日的中午時分,筆者在網路上看到了俄國開始轟炸烏克蘭的訊息,急忙從三樓跑下去,曾在美國留學的父親打開了CNN頻道,記者身穿防彈背心、頭戴鋼盔直播,即使隔著螢幕,警報聲與煙硝仍充滿著震撼力。 接著,新聞報導普丁向烏克蘭宣戰時… 3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際專欄作家書摘書評歷史譬諸一嶼 安倍晉三與一百年後的亞洲 蕭育和 2022 年 7 月 18 日 蕭育和 2022 年 7 月 18 日 天下大勢,哪有萬全之策 ── 諸葛亮,《風起隴西》 國際政治遊戲規則的改變,經常體現在政治人物的細微互動之間。普丹戰爭過後,一位法國外交官到威廉大街面見普相俾斯麥,嘗試用公使的禮節,委婉表達對於普魯士一系列戰爭操作的不滿。俾斯麥…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際專欄作家政治時代與人物獨立蒼芒 安倍晉三.李登輝與國家正常化 詹順貴 2022 年 7 月 13 日 詹順貴 2022 年 7 月 13 日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遭槍擊死亡,舉世震驚,美國總統拜登在第一時間決定降半旗至10日以表達哀悼之意,接著印度、巴西與台灣等國也陸續降半旗致哀,許多主流媒體專文評論分析。緊接著10日投票的日本參議院選舉結果,認同安倍生前積極推動「日本…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