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外交國際專欄作家拙劣伶人政治烏俄風雲 烏俄戰爭周年記:正是時間談肯楠(George Kennan) 劉又銘 2023 年 2 月 23 日 劉又銘 2023 年 2 月 23 日 為了避免美國成為一個「武力哲學」世界中的孤島,我們必須投身於世界。因為在人類事務中,有時人們必須保衛的,不僅是自己的家園與教會,更應該是一個由人道與信仰所構成的政府。唯有如此,文明才得以建立、更才能延續。 (In case of…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際專欄作家烏俄風雲鍵指花花世界 俄烏戰爭周年:普丁堅決以拖待變 趙君朔 2023 年 2 月 20 日 趙君朔 2023 年 2 月 20 日 本周將是普丁侵略烏克蘭的一周年紀念日,到目前為止最大的驚喜當然是烏克蘭人民在美國與北約各國的大力援助下,不但擋住了資源、軍力都遠大於烏克蘭的俄羅斯,甚至還在去年夏秋之際發動反攻,收復了近一半被俄軍佔領的領土,更打破了一開始不相信…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際專欄作家建國路上政治社會 從土耳其地震談「災難」的政治與倫理問題 黃涵榆 2023 年 2 月 15 日 黃涵榆 2023 年 2 月 15 日 土耳其南部與敘利亞北部於2月6日發生規模7.8級地震,死亡人數急速攀升至三萬人。包括台灣在內的世界各國都在第一時間派遣救災隊到土耳其,並且投入大量的捐款與物資援助。 國際救援顯示的人性關懷再自然不過,也是土耳其和敘利亞劫後餘生的…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際政治書摘書評歷史社會防疫專區 疫情的裂痕、記憶的政治:林文源與「記疫」團隊 李尚仁 2023 年 2 月 10 日 李尚仁 2023 年 2 月 10 日 當Covid-19疫情爆發之初,國內有不少人文與社會學者就已經意識到這是一場影響深遠的重大社會與歷史事件,必須有所回應。其中林文源教授在科技部人文司的支持下,率領團隊展開「記疫」的計畫,除了以座談和紀錄片等形式來探討與記錄這場百…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防外交國際政治 「相信美國,和平保台」──工程師看國事 張國鑫 2023 年 2 月 9 日 張國鑫 2023 年 2 月 9 日 近幾年來,中國對台灣的文攻武嚇有增無減,去年俄國不顧國際社會的勸阻,大舉入侵烏克蘭,讓以美國為主的國際社會更擔心台灣的安危,深怕稍有不慎,中國對台動武、台海掀起戰端,影響國際經濟、破壞區域和平。逼得美國不得不改變一直想維持的平衡…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際專欄作家拙劣伶人烏俄風雲 精神錯亂的帝國不分東西 劉又銘 2023 年 2 月 9 日 劉又銘 2023 年 2 月 9 日 烏俄戰爭將滿一周年之際,《經濟學人》中國觀察專欄〈茶館〉(Chaguan)作者進入鄰近中俄邊界的大東北地區走訪、觀察民情,並提出了許多有趣的觀察。該文認為,多數中國人相信,中俄無限友誼的存在,是因為雙方擁有共同利益。也就是,第一…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防外交國際政治 「台灣有事」下的台灣-菲律賓關係(下) 江懷哲 2023 年 2 月 7 日 江懷哲 2023 年 2 月 7 日 菲律賓政治動態與各方政策態度 菲律賓對外政策的未來演進,除了會繼續受到中美關係影響外,也會持續受國內政治領導層各方態度的來回推移,相關人物值得補充。 小馬可仕在2022年當選前的競選過程中,曾悲觀地表示南海仲裁案結果並沒法改變中…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防外交國際政治 「台灣有事」下的台灣-菲律賓關係(上) 江懷哲 2023 年 2 月 6 日 江懷哲 2023 年 2 月 6 日 在近年針對台海衝突可能情境的討論中,可以觀察到美國對其印太區域內重要盟友(尤其是日本與澳洲)角色定位日益清晰,各盟友越來越清楚美國對自身擔負角色的期待,其國內也有正反輿論迴盪與相應準備。然而比起台灣內部對於日本、澳洲,甚至是歐盟…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防外交國際專欄作家政治鍵指花花世界 新灰色戰術:橫跨美國的間諜氣球 趙君朔 2023 年 2 月 6 日 趙君朔 2023 年 2 月 6 日 就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上周五準備前往北京,進行美中雙方睽違近5年的破冰之旅前,一顆在美國國土上空漂浮,引起全美矚目的中共間諜氣球讓布林肯被迫宣布無限期延後訪華之行。在它終於在美國時間周六下午被擊落後,連美國非常受歡迎的脫口秀周六晚…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際外交產經財金 台美數位貿易倡議的挑戰與契機 李崇僖 2023 年 2 月 1 日 李崇僖 2023 年 2 月 1 日 台美兩國針對二十一世紀貿易倡議在近期完成了貿易便捷、反貪腐、中小企業等數項協商共識,是符合預期的順利進展。然而此項貿易倡議總共有十一項需協商的項目,其中尤以「數位貿易」這一項目是深具挑戰的主題,不僅我方尚未準備好該如何因應,恐怕…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