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育文化教育時代與人物歷史社會 戒嚴體制下的虛幻文學 莊芳華 2025 年 1 月 9 日 莊芳華 2025 年 1 月 9 日 瓊瑤真是我們的共同回憶? 瓊瑤自我結束生命的戲劇性事件,近日來,擾動了公眾媒體。事件後,台灣社會再度掀起瓊瑤熱,讚美崇拜、惋嘆欷歔、檢討批判的各種聲音都有,印證今天的台灣,不再只是「一元價值觀」的年代了。蹭這一波熱度,我做了一些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世界與在地之間國防外交專欄作家政治書摘書評 從制度的深層結構理解中共──評《制度基因》 鄭力軒 2025 年 1 月 9 日 鄭力軒 2025 年 1 月 9 日 史丹佛大學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的許成鋼教授的鉅著《制度基因—中國制度與極權主義制度的起源》的中文版於2024年11月於台灣出版,立刻引起各界注目,不僅迅速再刷,不同立場的機構也接連舉辦多場座談討論這本書,顯見這本著作的重要性。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政治法律社會 罷免是體制內阻止藍白拆台的最終手段,但問題是⋯⋯ 風城小花卷 2025 年 1 月 8 日 風城小花卷 2025 年 1 月 8 日 2025年1月7日,藍白多數的國會,又一次三讀通過「錢坑法案」,修改《警察人員人事條例》第35條等條文,將警察等人員退休所得替代率上限提高至80%,據估算,此舉將造成退撫基金增加給付668億,可能提早在2049年破產。 不意外的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防外交專欄作家政治產經財金顧爾德專欄 台灣該慶幸!十年前沒有「與紅潮共舞」 顧爾德 2025 年 1 月 8 日 顧爾德 2025 年 1 月 8 日 在2025年伊始之際回顧兩岸十年來的發展別具意義。就在大約十年前,幾個具有歷史意義的事件改變了兩岸之後十年各自走向,造就了兩岸枯榮兩樣情景。 回到十年前,台灣輿論中談到兩岸經濟問題時,幾個當紅關鍵字是:工業4.0、紅潮產業鏈,以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防外交國防安全國際政治產經財金社會 去俄羅斯化的啟示:捷克與斯洛伐克的抉擇 邱穎 2025 年 1 月 7 日 邱穎 2025 年 1 月 7 日 2024年底,斯洛伐克總理費佐(Robert Fico)造訪莫斯科,與普丁商討天然氣輸送問題以及相關議題。因為天然氣輸送管線取道烏克蘭土地,烏國已在年底與俄國五年合約到期後停止輸送俄國天然氣於其境內的天然氣管線。在歐洲聖誕節前夕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防外交國際寧可沉思專欄作家政治產經財金 世界貿易組織30年:當WTO最大獲益者變成剪刀手破壞王 陳詩寧 2025 年 1 月 7 日 陳詩寧 2025 年 1 月 7 日 今年元旦剛好是世界貿易組織(WTO)創立30年,但論者並無太多喜悅可言。世貿組織於1995年1月1日誕生,以幫助促進貿易成長、解決貿易爭端並支持發展中經濟體融入貿易體系為使命,無庸置疑,中國就是這三十年最大贏家。諷刺的是,去年1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防外交政治文化教育社會 眾聲說唱「反共歌曲」替國民黨招魂 李志銘 2025 年 1 月 6 日 李志銘 2025 年 1 月 6 日 「人類最危險的敵人不是那些拿起武器的人,而是那些自願做奴隸的人。」(The most dangerous enemy is not the one who holds the weapon, but the one who wi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冷淡孤寂受傷國防外交專欄作家政治社會 韓國瑜、柯文哲:親中是無能的通行證 盧郁佳 2025 年 1 月 6 日 盧郁佳 2025 年 1 月 6 日 藍白國會過半,有如把一群狂怒的公牛放進瓷器店橫衝直撞。藍委蘇清泉聲稱「因為醫美診所缺少麻醉醫師」,所以立法要衛福部訓練心臟外科、移植外科、重症等醫師兼任麻醉醫師。請問醫美手術是心臟外科在開的嗎?長期醫美亂象,要心臟外科等醫師頂罪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Contrarian國防外交國際專欄作家政治產經財金 川普對中關稅戰與台灣的新南向機會 賴怡忠 2025 年 1 月 3 日 賴怡忠 2025 年 1 月 3 日 中國依然是東南亞最大的貿易夥伴,但是… 過去十多年,一談到台灣與東南亞關係時就會出現一種說法,即中國對東南亞影響力太大,導致台灣與東南亞發展關係變得日益困難。的確,自從2010年「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協定」啟動以來,中國已經變成東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專欄作家左岸觀點政治社會 當民主被腐蝕,罷免就成為義務 孟買春秋 2025 年 1 月 3 日 孟買春秋 2025 年 1 月 3 日 去年大選後有件事一直困擾著我,雖然說這事存在已久,但過去一年令我困擾的機率幾乎是天天。 我沒有顯赫的學經歷但也自認資質在平庸以上:輔大英文系畢業後進入路透社,十多年後離開全職工作,重返校園在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讀了個國際關係碩士,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