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公車,就像看到媽祖婆

賴怡忠
183 人閱讀

「放手去做,讓舊市區和舊縣區的人,都覺得自己是台中人,是同一國的……」王義川說,這是林佳龍知道詳情後,當時對他說的話。

二○一五年八月一日,大安區的老老少少,永遠都記得這一天。

這天,公車658開進了大安區的蜿蜒小路,沿途熱鬧到像是在迎媽祖婆,阿公阿嬤們不但衝出家門等候,還大放鞭炮慶祝。

台灣開始有公車的年代,大約可以溯源到日治時期。不過,大安這裡,從來沒有市區公車開進來過,說這裡是偏鄉中的偏鄉,一點也不為過。原來,偏鄉之所以為偏鄉,跟交通絕對有很大的關係。

台中市的海線就是:大甲、大安、外埔、清水、梧棲、沙鹿、龍井、大肚,這些地區交通都很不方便!台中市交通局長王義川有天去清水拜訪議員,正要離開時,議員突然問他說:「你要入去台中喔?」王義川滿心詫異地回問道:「這裡不是台中嗎?」議員連想也沒想,馬上就說:「不是,這裡是清水!」這段對話,讓王義川深有感觸。

他心裡納悶:台中縣市合併已經七年多了,怎麼舊縣區的民眾,還覺得自己不是台中人,沒有認同感?這是因為不管是經濟發展,還是交通運輸,都長期被忽視。想要化解縣區民眾的長期被忽視感,讓他們生活便利一點,好「趁食」(謀生)一點,絕對需要手中握有公權力的人去策畫和實踐。然而,台中的海線地區,竟然不便利到連直達市區的公車都沒有,不就是數十年來,長期被忽視的結果嗎?

「放手去做,讓舊市區和舊縣區的人,都覺得自己是台中人,是同一國的……」

王義川說,這是林佳龍知道詳情後,當時對他說的話。不過,在資源有限的情形下,要把公車開進偏鄉,是需要勇氣的!在整體資源不變的情況下,每多一台公車開進偏鄉,就意味著市區要減少一班,既得利益者不會反彈嗎?

果然,很快就有民眾在市府臉書專頁上留言:「我在中友百貨,一中街這邊等公車,以前三分鐘就一班,現在竟然要超過五分鐘,市政府在搞什麼?」王義川說,林佳龍要他忍耐,繼續去做對的事,至於批評,「就留待時間慢慢去沖淡或驗證吧」。

在這樣的前提下,市區公車終於開進了大安。

大安的阿公阿嬤,去台中榮總看病拿藥時,總算可以自己坐公車去,不用再叫兒女請假陪同;公車也開上了坐落在半山腰上的石崗國小,孩子上下學不必多走十分鐘的山路,也不會經過墳墓堆;公車更首度開進位在大甲溪畔和平區的松鶴部落,讓過去為了走上一公里到台八線搭公車,總得隨身帶張小凳子、邊走邊休息的部落長輩們,終於可以不用再長途跋涉,就有車可以搭到谷關和東勢採買、健檢了。

公車開進了偏鄉,串起很多路網,讓舊縣區的民眾,一點一滴,慢慢覺得自己也是台中人。除了有公車開進偏鄉,在台中地區,甚至還有小黃公車!

豐原老公坪山上,有兩個國中生天天要下山念書:如果開一輛公車上去,一個禮拜的成本是五千元;如果換成計程車,一趟二百五十元,來回就五百元,一個禮拜六天,成本是三千元,遠比開一條公車路線便宜。

王義川靈機一動,就開闢了小黃公車,專跑公老坪,載國中生上下課,等以後搭的人多了,再變成真正的公車。不管是小黃公車,還是公車開進大安,莫不是為政者對人民的疼惜心,是為政者對翻轉偏鄉的實踐,是讓整個台中變成一個互助的整體。

林佳龍認為,這些都是該做,而且是一定要投資的事。

留言評論
賴怡忠
Latest posts by 賴怡忠 (see all)